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现状,结合教材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煤炭类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在开展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存在问题的认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煤矿开采学;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8-0277-02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安全工程专业及专业人才培养的极大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我国114所院校设置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涉及矿山、交通、石油、地质、消防、化工、建筑等多个行业,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矿山安全事故,尤其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多所院校开设了面向矿山的安全工程专业,由于各个院校专业背景的差异,使得在专业教材建设方面参差不齐,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安全工程专业煤矿开采学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材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既是前人智慧和知识的结晶,又要反映和吸收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发展水平。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优劣及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同时还关系到整个社会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层次、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社会及民众安全的实现。因此,安全工程专业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较快,这就使得教材建设相对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安全工程专业在专业课程教材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及适用性。
1.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缺乏科学指导。科学指导学科基础框架是制定教材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教材建设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程建设需要清楚现有安全工程专业需要哪些专业教材、如何出版、如果实施课程教学等内容。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安全科学理论、安全管理知识的安全工程师,他们要具有扎实的工程素质及广泛的适应性,还能从事安全管理,能解决现存的技术难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如此的高度上,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必须以专业背景为基础,响应“回归工程”的呼声和“大工程”的理念,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科学指导下,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充分借鉴各高校相关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实施专业课程建设。
2.专业课程缺乏实用性及适用性。由于很多高校本科教学过分追求“大安全”的办学思想,相当一部分没有采用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规划教材。就煤矿开采学专业课程而言,现有的专业课教材多种多样,现有煤矿开采学教材在内容设置、课时要求、实验实践安排等方面差异非常大;内容大多侧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讲解,缺少现场实际情况的描述,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教材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无法到现场直接进行应用。主要是因为这些教材实用性及适用性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追求知识的诉求。
3.教材编写内容过于陈旧。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起步较晚,所用专业课教材很多编制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材所涉及的原理和举例都处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上。而如今的很多高校重著作轻教材之风盛行,这就造成了一部分教材是在“剪刀加浆糊”的情形下完成的,大多教材是根据相似的多部教材通过拼凑而成,很难将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补充到教材中。毕业生到现场后会发现,这些从教材中汲取的知识,已与实际应用相脱节,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4.现有教材涉及实验内容不足。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些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以煤矿开采学为例,本科教学的学时大致安排80课时左右,这其中仅包含4课时左右的实验时间。但由于实验学时少、实验设备老化、日常教学实验仪器数量不足、实验以演示性实验为主等原因,造成学生动手机会少,学生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得到足够的、及时的实践认识,实验效果不理想。
二、现存问题解决途径初探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煤矿开采学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初探。
1.以科学理论指导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为改变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材混乱、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结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本专业方面资深专家学者,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教材建设的先进经验,响应“回归工程”的呼声和“大工程”的理念,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规范地实施专业课程建设。
2.强化专业教材的实用性及适用性。在现有条件下,各高校安全工程本科教学要遵循“大安全”的办学思想,在考虑本专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尽量采用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规划教材。就煤矿开采学专业课程而言,要选用课时量合适、内容贴近实际生产的专业教材。这就要求这些教材既要充分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要贴近生产实际,强化专业课程教材的实用性及适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能够直接应用到生产现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更新现有教材内容。在编制新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材时,既要保留原有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又要将最新的理论进展加入其中,同时还要将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融入其中,使教材在把握理论深度的同时,又能及时捕捉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新科技和新成果。以煤矿开采学为例,要将超大采高采煤工艺方法、“三软”条件下采煤方法、无煤柱Y型通风技术、突出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等新内容加入其中,使学生了解行业最新进展,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唯有如此,才能使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紧随业界步伐,成为行业人才市场的宠儿。
4.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和补充。安全工程专业要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利用有限的经费,更新、补充实验设备,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到实验室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在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起步较晚、发展较迅速的情况下,对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矿山安全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煤矿开采学专业课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课堂教学心得,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探。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在各相关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定会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峰,张国华,朱丽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59-161.
[2]宋富美,易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育改革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3-110.
作者简介:袁军伟(1979-),男,河南许昌人,讲师,2006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同年留校任教,一直从事煤矿瓦斯灾害预测与防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国家973课题及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等多个课题,曾发表论文8篇,其中,1篇被EI检索,2篇被ISTP检索。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煤矿开采学;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8-0277-02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对安全工程专业及专业人才培养的极大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我国114所院校设置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涉及矿山、交通、石油、地质、消防、化工、建筑等多个行业,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矿山安全事故,尤其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多所院校开设了面向矿山的安全工程专业,由于各个院校专业背景的差异,使得在专业教材建设方面参差不齐,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安全工程专业煤矿开采学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材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既是前人智慧和知识的结晶,又要反映和吸收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发展水平。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优劣及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同时还关系到整个社会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层次、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社会及民众安全的实现。因此,安全工程专业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相对较快,这就使得教材建设相对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安全工程专业在专业课程教材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缺乏系统性、实用性及适用性。
1.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缺乏科学指导。科学指导学科基础框架是制定教材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教材建设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程建设需要清楚现有安全工程专业需要哪些专业教材、如何出版、如果实施课程教学等内容。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安全科学理论、安全管理知识的安全工程师,他们要具有扎实的工程素质及广泛的适应性,还能从事安全管理,能解决现存的技术难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如此的高度上,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必须以专业背景为基础,响应“回归工程”的呼声和“大工程”的理念,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科学指导下,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充分借鉴各高校相关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规范地实施专业课程建设。
2.专业课程缺乏实用性及适用性。由于很多高校本科教学过分追求“大安全”的办学思想,相当一部分没有采用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规划教材。就煤矿开采学专业课程而言,现有的专业课教材多种多样,现有煤矿开采学教材在内容设置、课时要求、实验实践安排等方面差异非常大;内容大多侧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讲解,缺少现场实际情况的描述,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教材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学生无法到现场直接进行应用。主要是因为这些教材实用性及适用性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追求知识的诉求。
3.教材编写内容过于陈旧。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起步较晚,所用专业课教材很多编制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材所涉及的原理和举例都处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上。而如今的很多高校重著作轻教材之风盛行,这就造成了一部分教材是在“剪刀加浆糊”的情形下完成的,大多教材是根据相似的多部教材通过拼凑而成,很难将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成果补充到教材中。毕业生到现场后会发现,这些从教材中汲取的知识,已与实际应用相脱节,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4.现有教材涉及实验内容不足。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些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以煤矿开采学为例,本科教学的学时大致安排80课时左右,这其中仅包含4课时左右的实验时间。但由于实验学时少、实验设备老化、日常教学实验仪器数量不足、实验以演示性实验为主等原因,造成学生动手机会少,学生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得到足够的、及时的实践认识,实验效果不理想。
二、现存问题解决途径初探
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煤矿开采学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初探。
1.以科学理论指导专业课程教材建设。为改变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材混乱、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结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汇集本专业方面资深专家学者,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教材建设的先进经验,响应“回归工程”的呼声和“大工程”的理念,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规范地实施专业课程建设。
2.强化专业教材的实用性及适用性。在现有条件下,各高校安全工程本科教学要遵循“大安全”的办学思想,在考虑本专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上,尽量采用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规划教材。就煤矿开采学专业课程而言,要选用课时量合适、内容贴近实际生产的专业教材。这就要求这些教材既要充分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要贴近生产实际,强化专业课程教材的实用性及适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的知识能够直接应用到生产现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更新现有教材内容。在编制新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材时,既要保留原有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又要将最新的理论进展加入其中,同时还要将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融入其中,使教材在把握理论深度的同时,又能及时捕捉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新科技和新成果。以煤矿开采学为例,要将超大采高采煤工艺方法、“三软”条件下采煤方法、无煤柱Y型通风技术、突出煤层安全开采技术等新内容加入其中,使学生了解行业最新进展,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唯有如此,才能使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紧随业界步伐,成为行业人才市场的宠儿。
4.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和补充。安全工程专业要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利用有限的经费,更新、补充实验设备,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到实验室亲自动手进行实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在我国安全工程专业起步较晚、发展较迅速的情况下,对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矿山安全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煤矿开采学专业课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课堂教学心得,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探。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在各相关高校的共同努力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定会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峰,张国华,朱丽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59-161.
[2]宋富美,易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育改革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2):103-110.
作者简介:袁军伟(1979-),男,河南许昌人,讲师,2006年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同年留校任教,一直从事煤矿瓦斯灾害预测与防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国家973课题及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等多个课题,曾发表论文8篇,其中,1篇被EI检索,2篇被ISTP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