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开启中国超级桥梁建设时代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ha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浩瀚的伶仃洋,一条雄伟壮阔的“跨海长虹”伫立于此,这就是连接香港、珠海与澳门,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工程——著名的港珠澳大桥,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珠港澳大桥从2009年底开工建设,至2018年10月通车,在建造过程中,海上人工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整个工程中实施难度最大的部分,其中,6公里的深埋沉管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
  这个“最具挑战性工程” 队伍的举旗人是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工程筹备阶段,林鸣的团队掌握的全部建设经验资料只有一张3年前在网上公开发表的沉管隧道产品宣传单页。外国专家笃定地对林鸣讲:“你们自己是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没有任何先例可循,林鸣拿起这张宣传单页,带领团队开启了这项世界级顶尖难度的技术攻关,他们首先从充分的研究论证开始。林鸣说:“即使我们的起步是0,我们往前走一步就会变成1。”
  一日午饭后,林鸣带领团队成员开始就项目的一个工程环节的可行性进行研讨。讨论激烈,却一直没有达成会议研讨的成果目标。林鸣的习惯大家再熟悉不过——决不开没有结果的会议,决不做没有成效的讨论。不知过了多久,讨论终于柳暗花明,成果纷现。林鸣疲惫又喜悦地宣布散会,隐约感觉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他还细心地叮嘱大家吃点夜宵、早点休息。不想大家面面相觑,无奈地笑了起来:“哪还有夜宵?是该吃早饭了!”低头看看手表,已是早上6点多。林鸣拉开会议室的厚窗帘,明媚的阳光瞬间洒满了整个房间。
  在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管理团队中,80%以上是“80后”。“别小看中国的‘80后’,他们创造力十足!”林鸣评价说。2000多个日日夜夜,荒岛上的挑灯夜战,台风里的顽强坚守,数以万计的工程实验,失败后倔强地爬起,他们的付出,只有他们自己懂。
  张怡戈,来自云南大理,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一工区副经理。从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成岛至今,已经在岛上工作生活了6个年头,平时住在岛上的集装箱里。6年时间他只回过一次云南老家。皮肤黝黑的他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他说:“小孩今年上一年级了,我很想他,但在外面干工程就要放弃一些东西。”
  刘经国,来自陕西省铜川,31岁的他是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三工区一分区副经理。在他看来,整个隧道工程可谓零瑕疵、零容忍、零遗憾,较真、执着,这是中国的工匠精神。
  杨永宏,来自内蒙古包头,“80后”的他已是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副总工程师。他说:“记得来工地那天,是2010年的圣诞节,转眼大桥就要通车了,我们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熟知它的每一个细节。”
  当33节巨型沉管最后吊装完工,33面中国国旗插上工程平台的那一刻,杨永宏热泪盈眶,他们欢呼雀跃。“你们的自信来自哪里?”“来源于我们脚下的这个巅峰!我们成功了!”面对记者的提问,杨永宏指着身后世界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回望30多年的工程建设历程,林鸣常说,当国家需要建设与发展,创新和担当便不仅仅是一位建设者、一支工程队伍的职责,更是企业与行业的使命。林鸣的建设团队都深知他的工作特点:既“严”又“细”,这份“严”已达到“严苛”,这份“细”也近乎“吹毛求疵”。
  外海沉管隧道安装因其难度巨大而被誉为“走钢丝工程”,林鸣经常对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的建设团队讲:“我们就是‘走钢丝’的人,而且我们走的,是世界最长、行走难度最大的‘钢丝’,项目施工前后需要经过几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零质量隐患;项目上有上千个岗位,每一名施工人员都不能懈怠。所以,这是一场上千人一起‘走钢丝’的持久战,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必须拿着显微镜去走,严之又严、细无止境。”
  ◎ 来源|综合港珠澳大桥官网、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摘 要:盾构穿越既有建构筑物施工风险高,且随着地铁建设的逐步扩展,盾构近接施工不可避免需要。当盾构隧道穿越既有石化加油站时,由于石化加油站的特殊性质,变形控制要求极高。在保证石化加油站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减少盾构施工导致的周边变形,成为盾构隧道下穿石化加油站安全控制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盾构施工准备、推进参数、注浆措施等方面对安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保证盾构安全下穿。  关键词:盾构隧道; 石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途径。如何让思政工作落到实处,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和难点。基于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概述高校思政工作的现状,分析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工作性质及意义,解读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客观理性的认识,这对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成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高校思政工
图片|桥梁建设报  杨进,中国现代悬索桥技术奠基人、开创者,不断在桥梁技术上开拓创新,从事桥梁工程设计半个世纪,为中国桥梁建设事业填补一项又一项空白,获得荣誉无数,被称为“中国桥梁界的爱迪生”。  2017年8月22日,杨进与世长辞。  由他负责修复开裂桥墩的武汉长江大桥,巍然屹立在汹涌的江水中;由他设计的西陵长江大桥,留下“神州第一跨”的美名;由他提出设计思路的鹦鹉洲长江大桥,以三塔四跨悬索桥的
期刊
针对肺CT实质自动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U-Net模型。该模型充分结合了U-Net网络和循环卷积神经网络(RCNN)的优势,可以提取图像中更加细小的特征,在拥有较少数量网络参数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性能。该模型首先在编码和解码单元中,使用带有残差单元的循环卷积层代替U-Net模型中的前向卷积层。然后,从基本网络的端到端使用了有效的特征累积方法。最后,从原始的U-Net模型中删除了裁剪和复制单元,仅
在桥梁界,若提起哪位专家或院士,其名字往往会和某某著名大桥联系在一起。这其中却有一位老者,一生没有亲手设计过一座桥梁,但载入中国史册的几座名桥都深深地留下了他的烙印,他的意见或努力直接关乎这些桥的成败优劣;他培养了无数大家,默默无闻地做着他的教书人。年逾九旬却依然笔耕不辍,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忙碌着。他就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开拓者之一、著名桥梁工程教育家——钱冬生。  钱冬生,1918年生于江苏镇江,1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当前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数控机床加工在生产中得到广泛性利用,不仅可以保证加工能够具备较高的精准性,还有助于便捷整个操作流程。在使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时,需要以提升精准度为主,更加高效率地完成日常的加工,并且还要明确影响精准度的因素,从而使数控机床加工工作能够更加有序进行,促进我国生产行业的稳定性发展。关键词:数控机床; 加工精准度; 提升因素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
方秦汉院士现场指导。图片|中铁大桥院  “千慧入桥成钢霸,万情融桥写华章。”这首诗说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特级专家、原中铁大桥局集团暨中铁大桥院集团副总工程师方秦汉。  75岁时,他在一次茶话会上说:“建筑的意义就在于能体现一个时代。我参与设计的武汉长江大桥主跨为128米,南京长江大桥主跨为160米,九江长江大桥主跨为216米,芜湖长江大桥主跨为312米。从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