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脓肿抗生素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来源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ni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哺乳期乳腺脓肿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治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未使用抗生素治疗者50例(对照组),使用抗生素治疗者106例,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106例患者中选取50例(抗生素组)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愈时间、回乳率、复发率、脓液细菌培养等相关指标,其中组间治愈时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回乳率及复发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指征后出院.抗生素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分别为(6.3±3.3)d和(5.7±2.3)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3,P=0.291).抗生素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回乳率和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8%(24/50)比36%(18/50),P=0.224;6%(3/50)比8%(4/50),P=1.000].2组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比均为28%(14/50).结论 哺乳期乳腺脓肿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证据不足,需要进一步筛选抗生素使用的指征.
其他文献
β受体阻滞剂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已有多年历史,尤其是在缓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预防曲张静脉出血方面被充分肯定.然而,近期有新的研究表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例如在降低门静脉压的同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造成门静脉血栓形成,并且那些合并顽固性腹腔积液和/或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似乎也并不适合应用该类药物.这就提示了针对肝硬化特定的病理生理阶段需要将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治疗方案个体化.本文概述了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在肝硬化中应用的利弊,旨在为患者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一种糖蛋白,可诱导血管生长,在胎盘形成、着床前胚胎发育、维持正常妊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VEGF与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异位妊娠、稽留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病理妊娠及妊娠期并发症早期诊断的新型标志物.通过干预其血清学水平来达到改善妊娠结局也成为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对VEGF与妊娠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早期发现妊娠相关疾病提供思路.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5—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30例,分离患者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分为A组(单独培养NEU后加入二甲基亚砜反应)、B组(单独培养NEU后加入佛波酯反应)、C组(NEU与MSCs共培养后加入佛波酯反应)、D组[NEU与转染超氧化物歧化酶3(SOD3)-siRNA的MSCs共培养后加入佛波酯反应]、E组(NEU与转染对照siRNA的MSCs共培养
腔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在乳腺外科中的应用也不断深入,尤其是近年来腔镜微创的理念被更多人所重视,腔镜技术的变革也越来越多.对既往建腔方法、手术方式存在问题的思考催生了一些新观点、新术式和新技巧.笔者针对近10年来腔镜技术在乳腺外科应用的发展和变革进行综述,一方面总结了乳腺外科建腔方法的思路变革,从经典的3孔充气法到隐蔽的单切口设计,更体现“无痕化”的人文关怀理念;另一方面阐述了腔镜技术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保留乳头、乳晕的皮下全乳切除术、乳房重建修复整形术、腋窝淋巴结处理以及乳腺良性疾病等手术中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临时阻断辅助宫腹腔镜联合胚物清除及瘢痕修补术治疗Ⅱ型或Ⅲ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2月就诊的47例Ⅱ型或Ⅲ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3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行药物处理后负压吸引胚物清除术,如果治疗失败行二次清宫、腹腔镜或开腹胚物清除及瘢痕修补术;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的14例患者作为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临时阻断辅助宫腹腔镜联合胚物清除及瘢
目的 研究扶正祛瘀通下法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完全随机分成对照组、MODS组、中药组,各10只,造模前3 d对照组、MODS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中药组予参附桃红承气汤灌胃,MODS组、中药组腹腔注射脂多糖建立MODS模型,对照组灌胃3 d后、MODS组及中药组造模后处死大鼠,取肠系膜淋巴结测定T淋巴细胞阳性表达,经腹主动脉取血测定内毒素、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盲肠内容物菌群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MOD
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乳腺癌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由于乳腺癌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遗传环境,加上抗肿瘤治疗伴随的心脏毒性,女性乳腺癌患者比一般人群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与抗肿瘤治疗全程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有关.因此,应该高度关注乳腺癌治疗相关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加强一、二级预防.笔者从女性乳腺癌患者与心血管疾病的易感性、治疗影响、危险因素、评估监测方法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总结.
血管肉瘤( angiosarcoma)是起源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少见恶性肿瘤,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更是十分罕见,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 05% [1].乳腺血管肉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影像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血管源性病变而延误诊治.加上血管肉瘤侵袭性强、局部复发率高且易于远处转移,预后较差.笔者收治了1 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病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自体肋软骨支架乳头再造术在乳房重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21例乳腺癌和乳头受侵犯的叶状肿瘤患者,均接受硅胶假体乳房重建术+自体肋软骨支架乳头再造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情况、再造乳头成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21例硅胶假体乳房重建术+自体肋软骨支架乳头再造术均成功.乳头再造手术时间为(58.3±7.4)min,范围:40.0~71.0 min;手术总出血量为(14.7±3.1)ml,范围:10
乳腺癌治疗的进步使得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对患者的危害日益突出,寻找有效的早期筛查淋巴水肿的工具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回顾既往有关生物电阻抗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诊断方面的研究,发现生物电阻抗能准确诊断已经存在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相比于臂围测量、肢体体积测量、远红外测量和主观症状评分等方法,它对于亚临床阶段的淋巴水肿有更好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