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仿生制备超滑表面及其应用

来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64709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生超滑表面由于能抗各种液体甚至动植物黏附,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具有材料普适性强、加工精度高、可控性强等特点,在制备和调控特殊浸润性表面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从仿生制造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飞秒激光微加工在构建和控制超疏水表面、水下超疏油表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和不足;概述了超滑表面的制备原则及飞秒激光制备超滑表面的工艺方法,系统地总结了飞秒激光制备的各类超滑表面,及其对多种液体和气泡的操控;介绍了超滑表面的一些典型应用;最后总结和讨论了飞秒激光制备超滑表面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The ultrasonic (US) wave detection and an acoustic emission (AE) linear location system are proposed, which employ fiber Bragg gratings (FBGs) as US wave sensors. I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FBG sensor response to longitudinal US wave is investigated
期刊
给出了电子束泵浦XeF(C→A)准分子激光的实验资料并作了一些初步分析,这些结果是在选用最佳混合气体(对应电子束横向激发采用8大气压Ar,16托Xe,8托NF3;对应纵向激发采用2大气压Ar,8托Xe,3托NF3)条件下得到的。着重研究了光学谐振腔对宽带内波长调谐性和输出功率的影响。用纵向电子束激发,在74毫微米宽带范围内(从455毫微米到529毫微米)得到了连续可调谐的窄带激光输出。当用棱镜作为色散元件时,其线宽约为5毫微米;如果用衍射光栅代替棱镜则线宽可窄至1毫微米左右。
期刊
基于多光束干涉原理,推导了非平行角度调谐薄膜滤光片在斜入射时的高斯光束反射光强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斯光束的入射角以及非平行滤光片两端面间所存在楔角对反射光强分布的影响。计算和实验结果都表明,滤光片的反射光强分布不仅与入射角有关,而且非平行滤光片两端面间楔角的大小和正负特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斜入射时滤光片的光场分布、反射率和隔离度。要保证滤光片在斜入射时反射率和隔离度的稳定,既可以在切片时提高滤光片的平行度,也可以通过在斜入射时保证楔角为负来实现。
In this Letter, we report on a novel architecture for a self-starting mode-locked figure-eight erbium-doped fiber laser using a loss-imbalanced nonlinear optical loop mirror (NOLM) with a bidirectional output coupler. An all-polarization-maintaining struc
采用光子灯笼作为模式复用/解复用器,搭建了6×6的模分复用通信实验系统,利用6个模式作为独立传输信道,采用相位调制-相干检测的方式,通过离线信号处理,在10 km少模光纤的传输条件下实现了6×8.5 Gbit/s信号的良好传输。实验结果表明:当LP01、LP11a、LP11b、LP21a、LP21b、LP02模式的接收功率分别为-37.84 dBm、-36.47 dBm、-36.20 dBm、-35.27 dBm、-35.37 dBm、-35.79 dBm时,各路信号的误码率均可达到10 -3以下。
利用晶体的双折射、双反射现象及电光效应,设计了一种具有集成结构的2×4的90°空间光学桥接器,其由一块电控双折射晶体和一块检偏双折射晶体构成。电控双折射晶体通过4次全内双反射和电光调制实现信号光与本振光的分束和耦合,通过调节电控双折射晶体的控制电压和检偏双折射晶体的双折射效应,输出了4路具有90°相移的信号光与本振光混合光束。该桥接器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损耗小、性能稳定等优点,适用于空间相干通信系统。
针对DeepLab网络不能充分利用多尺度特征信息,忽略了高分辨率浅层特征以及直接上采样倍数过大导致的重要像素信息丢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eepLabv3+网络的图像语义分割方法。首先,充分利用了网络产生的多尺度特征信息,并采用特征金字塔网络有效融合了高分辨率的浅层特征;然后,使用逐层上采样增强图像中像素信息的连续性;最后,将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中的标准卷积替换为深度可分离卷积,提高了网络模
计算成像技术(CIT)是一类有别于传统光学成像"所见即所得"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的新体制成像方式。随着新型光电器件的发展和硬件计算能力的提升,计算成像技术在光电成像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计算成像技术通过对光场信息进行采集和计算,达到传统成像无法企及的信息利用率和解译度,满足"更高(分辨率)、更远(探测距离)、更大(光学视场)"的光电成像需求。从成像全链路的信息获取与丢失过程出发,通过透过散射介
本文用正规乘积内积分法来研究压缩态产生的动力学机制及其与量子标度演化的内在联系.
期刊
实现自弯曲光乃至自回旋光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与科幻的题材。近年来,艾里光束以及推广的自加速光束因其无衍射、自弯曲传输以及自愈等奇异特性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这些光束的构想不仅得到了实验证实,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操控微纳颗粒、等离子体通道和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电子加速、精密成像、湍流传输、引导放电等,这些应用前景使得自加速光倍受青睐,成为一个广泛关注和激动人心的前沿热点课题。本文简单综述了基于相位调制的自加速光束的研究进展,包括自加速光束的产生和传输特性,以及其在空域和时域的推广与调控,并着重介绍自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