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状病毒的垂直传播及绿色荧光蛋白在棉铃虫幼虫中的表达

来源 :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han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转座/穿梭系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重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rHa-FGP,以其多角体添食感染棉铃虫3龄幼虫,室内饲养3代,各代均可见自然光下发绿色荧光的棉铃虫幼虫,其中子代不再重复感染.F0、F1F2代发绿色荧光的棉铃虫幼虫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4%、20%、8%.提取虫体内的病毒多角体DNA,以PCR和斑点杂交鉴定表明,gfp不仅在亲代棉铃虫体内正常表达,而且在子代幼虫中表达,HaNPV通过卵实现了垂直传播.
其他文献
将2-十三烷酮按0.005%~0.01%(重量比)的浓度加到棉铃虫人工饲料中,连续诱导3代,测定棉铃虫中肠和脂肪体中细胞色素P450(cvt-P450)含量以及与标准配基(正丁醇、吡啶、苯胺、环
通过PCR扩增的方法获得了棉铃虫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Ⅱ(GOBP2-Harm)基因成熟蛋白阅读框序列,构建了GOBP2-Harm原核表达载体pGEX/GOBP2-Harm,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SDS
通过对华北地区耕作制度和生态系统的了解,在充分考虑种群遗传学、生物学和人为操纵因子等三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预测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抗性适应的模拟模型.在华
为了了解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蚊虫间杂交卵的不孵化现象和明确该现象与共生微生物Wolbachia感染的关系,对该复合组实验室种群4个亚种进行了笼内杂交和抗生素处理后的杂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