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我国普通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初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采用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如何加强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展开了探讨,提出了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应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并全面提升学生品质与个性的教育。
关键词:初中教育 教育管理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13-01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从少年儿童步入青年期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思想往往开始出现叛逆、崇尚个性化等多样化的发展,因此,初中阶段的学生不稳定性较强,思想波动很大,同时也存在可塑性很强的特点。在初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德育、心智方面的正确引导,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1]。以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对初中阶段教育管理的建议。
1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与素质教育
学生在学校除了接受文化教育外,还需要接受思想道德和素质方面的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教育管理中,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养成教育,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达到养成初中生好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特征的目的。
在教育手段的选择上,教师不能简单地照搬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思想道德和素质的教育要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多采用社会现象、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时,多接触真实的社会现状[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全面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与综合素质。
2 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初中阶段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他们的模仿性较强,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对他们思想观念的养成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很多初中生出现了厌学情绪后,会发生逃学的现象,经常喜欢出入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学生甚至会进入一些社会营业性场所进行娱乐活动。网吧和营业性场所经常会有大量的社会闲杂人员,初中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漠,和他们混在一起非常容易沾染不良的社会恶习,甚至会发生违法的行为。据我国青少年成长研究协会的数据统计,我国初中生犯罪案件发生的比例正以每年3%的速度上升。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在对初中生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常识,并养成知法、学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具体来说,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穿插有关法律知识的课程内容,并聘请校外的法律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关于法律知识的演讲,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法律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
3 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承担着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指导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便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率先提升[3]。
现阶段,我国初中阶段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仍处在较低的层次,受到我国高校逐年扩招的影响,师范类毕业生的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逐渐成为了初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时,在一些偏远地区,很多教师岗位由社会无业人员兼职,其教育教学水平更是不容乐观,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成长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4]。
因此,在我国初中阶段的教育中打造一支文化知识水平高、教育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显得势在必行。例如:对青年教师来说,应加强岗位培训,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初中教育的岗位需求;对中年教师来说,应大力发挥他们在一线教育中的“顶梁柱”作用,让他们承担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将他们扎实的业务能力发挥到实处,给青年教师以示范作用;对于老年教师来说,应更多地利用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多给中、青年教师以教学上的指引,发挥他们在教育战线上的余热。
总之,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建设,我国的初中阶段教育质量才能获得质的提高。
4 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确保教育效果顺利实现
为了确保教育教学的效果能够顺利实现,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条件。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5],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团结年龄、家庭背景各异的学生群体,重视建设和谐稳固的师生关系,并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有了更多的好感,课堂上才能表现出更为积极主动的一面,才能在和谐良好的师生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5 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特殊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教育教学管理思路与方向的正确性关系到对学生教育效果的成败。
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初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初中阶段教育管理的些许建议。对初中教育管理政策和方法的研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教育者在实践中继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张祥云.大学教育回归人文之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0-15.
[4] 恩斯特·卡西尔,著.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20.
[5] 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初中教育 教育管理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13-01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从少年儿童步入青年期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思想往往开始出现叛逆、崇尚个性化等多样化的发展,因此,初中阶段的学生不稳定性较强,思想波动很大,同时也存在可塑性很强的特点。在初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德育、心智方面的正确引导,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1]。以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对初中阶段教育管理的建议。
1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与素质教育
学生在学校除了接受文化教育外,还需要接受思想道德和素质方面的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教育管理中,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养成教育,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达到养成初中生好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特征的目的。
在教育手段的选择上,教师不能简单地照搬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思想道德和素质的教育要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多采用社会现象、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时,多接触真实的社会现状[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全面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与综合素质。
2 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初中阶段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他们的模仿性较强,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对他们思想观念的养成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很多初中生出现了厌学情绪后,会发生逃学的现象,经常喜欢出入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学生甚至会进入一些社会营业性场所进行娱乐活动。网吧和营业性场所经常会有大量的社会闲杂人员,初中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漠,和他们混在一起非常容易沾染不良的社会恶习,甚至会发生违法的行为。据我国青少年成长研究协会的数据统计,我国初中生犯罪案件发生的比例正以每年3%的速度上升。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在对初中生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常识,并养成知法、学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具体来说,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穿插有关法律知识的课程内容,并聘请校外的法律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关于法律知识的演讲,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法律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
3 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承担着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指导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便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率先提升[3]。
现阶段,我国初中阶段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仍处在较低的层次,受到我国高校逐年扩招的影响,师范类毕业生的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逐渐成为了初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时,在一些偏远地区,很多教师岗位由社会无业人员兼职,其教育教学水平更是不容乐观,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成长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4]。
因此,在我国初中阶段的教育中打造一支文化知识水平高、教育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显得势在必行。例如:对青年教师来说,应加强岗位培训,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初中教育的岗位需求;对中年教师来说,应大力发挥他们在一线教育中的“顶梁柱”作用,让他们承担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将他们扎实的业务能力发挥到实处,给青年教师以示范作用;对于老年教师来说,应更多地利用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多给中、青年教师以教学上的指引,发挥他们在教育战线上的余热。
总之,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建设,我国的初中阶段教育质量才能获得质的提高。
4 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确保教育效果顺利实现
为了确保教育教学的效果能够顺利实现,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条件。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5],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团结年龄、家庭背景各异的学生群体,重视建设和谐稳固的师生关系,并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有了更多的好感,课堂上才能表现出更为积极主动的一面,才能在和谐良好的师生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5 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特殊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教育教学管理思路与方向的正确性关系到对学生教育效果的成败。
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初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初中阶段教育管理的些许建议。对初中教育管理政策和方法的研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教育者在实践中继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张祥云.大学教育回归人文之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0-15.
[4] 恩斯特·卡西尔,著.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20.
[5] 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