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化雨慧心润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5123553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班主任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火药桶”式学生,任其发展和爆发会给班级及学校教学带来很多问题。通过关心、引导、合作、交流等过程,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使孩子真正回归正道,融入班级和学校的集体。
  [关键词]火药桶;班主任;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9402
  一、案例背景
  在近几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不时会遇到“火药桶”式学生,他们冲动任性,脾气暴躁,爱激动,会因一点小事大吼大叫,甚至攻击别人,把怒气发泄到同学身上,以达到维护自尊的目的。任其发展和爆发,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学业进步等方面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一方面由于这种行为具有强烈侵犯性,易引起同学间的冲突,不利于互助、和睦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严重时甚至会演化为校园暴力,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给班级和学校正常秩序带来严重影响;另一方面会影响到儿童自身的长远发展,因为儿童的这种行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就可能积累和发展到少年期、青年期,易形成暴躁、易怒、任性等不良品格,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矫正儿童的这种行为尤为重要,但是怎样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讲大道理作用不大,采取强硬措施制止,更是收效甚微,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关爱学生,又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要有足够的智慧引领他们成长。
  二、案例描述
  1.“火药桶”初现
  天天是四年级下学期转入我班的,他虽然皮肤黝黑,但戴着一副度数很深的眼镜,看上去还算斯文,再加上瘦长的身子,总体印象不错。刚进班,为了减少陌生感,我像待一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高兴地和他握手,并和孩子们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气氛非常融洽。
  第二天,按照班级惯例——关心、帮助新同学,孩子们都热心地同他交往,我想他会很快和大家熟悉起来,并交上几个好友。可出乎预料,当天上午第二节课下,男生夏夏就跑来说天天打了他。我立即找到天天,询问情况,原来只是夏夏走路时过急,不小心胳膊肘触碰到了站在一边的天天,他以为夏夏打他,就直接挥拳了。此时的夏夏很委屈地说:“我还没来得及说对不起,就被他打了。”天天用敌视的目光望着我,很不服气地说:“本来就是他先碰我的。”我听完后沉思了一下,觉得这事不能草草处理。不巧的是,临时接到要马上开会的通知,只能让他俩先回教室,但天天那毫不知错的神情上,隐隐感觉到他有点特别。
  第四节美术课,让我吃惊的事发生了,正当全班同学整队准备去美术教室上课时,突然队伍中传来一声咆哮,带队老师回头一看,天天离开了队伍,满脸通红,怒气冲冲,喘着粗气,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样正追赶着负责整队的琪琪,琪琪惊慌失措、吓得四处逃窜。带队老师看那架势一声怒喝制止,或许由于年轻纤瘦的原因,根本无法制止他们的奔跑,眼看一场拳脚之战就要展开。孩子们连忙冲到我的办公室叫我,我飞奔出去,情急之下边追边喊:“住手!”可没想到,他全然不顾班主任的制止,竟然对琪琪拳脚相加,琪琪虽是我班男体委,但明显不敌。我连忙冲过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开他俩。琪琪躲闪到了一边,可天天竟然把怒火转移到了我身上,对着我的膝盖就是狠狠一脚,一旁的孩子们吓呆了,我怒火中烧,也顾不得体面,紧抓着他的双臂,把他拽到墙边,让他紧贴着墙。不知是踢了我一脚解了气,还是他的力气都用尽了,他没有再动手,只是满脸涨红,圆目怒睁,敌视地看着我。
  短短一天,他冲动、暴躁,动手打人,就像个火药桶,一点就炸。放学后,我努力地平静心情,尝试着和他聊天、讲道理。后来天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不再犯。
  2.“火药桶”发展
  可接下来一周,天天“涛声依旧”,动不动就埋怨别人、动手打人,在班级里横冲直撞,好像谁都应该为他让道,谁都该听他的话。许多同学对他敢怒不敢言,不愿意和他一起玩。这时,他就故意捣乱或动手打人,甚至在科学课上,因为和同桌发生一些小摩擦,竟直接把桌子掀翻在地。在学习上他心不在焉,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做,学习成绩令人担忧。一时间,任课老师都厌烦他,同学们排斥他,连校车老师也反映他爱发火,爱讲脏话,爱动手打人。每次找他了解情况时,他却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还理直气壮地说:“为什么不说他们,总说我!”一开始,我利用班主任的权威,还算能压得住他,并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取得了一些支持,但这些“震怒高招”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3.“火药桶”爆破
  鉴于天天的現状,我决定先从他的家庭情况入手,尽快了解这个孩子。在与天天妈妈沟通中,我了解到了天天转入我校之前,一直在寄宿制学校就学,周一到周五住校,双休日才接回家。因为父母太忙,双休日也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老人过度的纵容造成了他任性、我行我素的性格,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使得他很敏感、多疑,防范意识很强,又因为他父母之间关系不和睦,矛盾较多,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影响了他待人接物的方式。
  获得这些信息以后,深深地疼惜这个仅仅十岁的孩子之余,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也简单粗暴了,意识到以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的行为,势必会影响到这个孩子的行为习惯,在未来的年月里,他也会以这种方式去对待别人。有了这个想法,我立即意识到改变刻不容缓。
  当天晚放学,天天因没有完成数学作业被留下辅导,数学老师因有急事外出,让我来陪他一会儿。我发现他未做的作业很多,做完再吃饭会很晚。于是我立即请同事帮他带了一份晚餐,安排他先吃晚饭再做作业。他欣然答应,吃完后,我们第一次会心地一笑,然后天天安安静静地做作业,直到回家。很晚,他妈妈打来电话,告诉我天天非常开心。借此机会,我和他妈妈进行深入地交谈,对孩子的优点予以肯定,在如何共同努力改掉孩子的缺点上也达成了共识,顺畅的沟通使我信心倍增。首战告捷,我呢,也有点喜欢上了这个简单的孩子。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再接再厉。针对天天较易暴躁、冲动、动手伤人等情况,我搜集了一些因冲动、暴力伤人伤己的图片、新闻故事案例给天天看,还一起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他认识到无故动手打人,欺侮同学是一种侵权行为,是要受到惩罚的,并且明确告诉他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要求他把规范记在心中,时刻提醒自己。由于他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后果,对于老师的正面教育也开始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   一天,女儿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后,说今天和同学玩了“我是木头人”的游戏,很有意思,闹着要我陪着她玩。在游戏时,我脑海中闪出一个念头:如果我和天天玩这个游戏,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接下来我开始揣摩游戏的细则。過了几天,游戏正式实施,起初我和他设定时限是5分钟,后来逐渐增加到8分钟、10分钟,完成后积分,满100分受到相应的奖励,他开始来劲了,很投入。接着,我又在班级里和他进行了一次比赛,并且加大了游戏难度,请一位同学在一边引逗,即使生气,也绝对不可以还口,更不能还手,只要还口或还手,这次活动扣分,他努力克制自己不出现犯规行为,表现得非常出色。同学们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借此机会,我安排潘潘同学和他做同桌,因为潘潘特别喜爱看书,随时都能见到他安静读书的样子,让潘潘用榜样的力量影响他,同时,经常利用中午活动时间开展班级男生篮球赛或足球赛,通过团队合作来改善了他和同伴的关系,让班上的同学接受曾经的“坏孩子”,使他感受到同学们的爱心,从而唤起他对人对事物的爱心,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天天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随便打人,作业也能如期完成,得到了各科教师的表扬,同时,与同学间的关系有了好转,并融入集体中,获得了一种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没有说教,更没有批评指责,这些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无形中影响了他的行为习惯,使他向善,慢慢地他把坏脾气丢掉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重新融入了集体中。
  三、案例反思
  在小学教育阶段,部分孩子因为缺乏家庭式的温暖、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或缺乏对孩子的明确行为指导和活动监督等因素,“火药桶”式的学生并不少见,如何矫正这类孩子的不良行为?结合本案例,对应“火药桶”式的学生的策略如下:
  1.从了解开始
  “教育必须从了解开始”[1]。具体实践也证明,只有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要去了解学生的秉性脾气、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这些工作虽然很繁琐,但这其中往往就隐藏着我们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2.用爱赢得爱
  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在本案例中,教育契机的显现来源于 “爱”。一顿晚餐,在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和母亲般的温暖,满足了孩子对爱的需要。师生有了情感的铺垫,教育得以顺利进行。
  3.智慧引领成长
  针对具有攻击倾向的孩子,不仅需要爱,还需要智慧。我对智慧的理解就是多找一些方法和策略。针对他们自律性不强,与同伴关系紧张的特点,教师多管齐下,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游戏或体育比赛等活动来改善。如游戏“木头人”,也可开展班级篮球赛或足球赛,通过团队合作,既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又改善了他和同伴间的关系,感受到同学们的爱心,体会到友谊的美好,从而唤起自己对人、对事物的爱心,也可以使他发现自己原来是有用的、是重要的,增强改变的信心。同时,结合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睦相处、文明礼貌的行为,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表扬,不断地鼓励,给予他信心。
  当然,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家庭影响和社会环境也很重要,可以加强与家长合作,帮助家长发现自身的教育功能,重视家庭教育,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学生成长。
  4.耐心静待花开
  学生的不良行为容易反复,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给予细心指导,耐心交流,让他始终感受到老师真的在帮助他,对他有信心。
  爱心化雨,慧心润物。相信,真心的付出,正确的引导,有效的教育,一定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编韦淑红)
其他文献
对于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而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确实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自主的、活泼的交往态势,也较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不管是研究的问题有价值还是无价值,内容简单还是复杂。只要四五个学生凑在一起,读读资料,讨论讨论,一起进行手工制作……就美其名曰“合作学习”。而这又是否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呢?  第一
[摘要]综合性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要想让语文综合性学习真正有实效,教师要走好“整体设计,提前计划”“精测学情,细心指导”“跟踪监控,巧用评价”这三步。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计划;指导;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400040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学生习得搜集、整理、策划、合作等语文综合素养的载体,是检验学生能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有机渗透传统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容量,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想象空间,促使学生养成爱阅读、乐阅读、会阅读的良好学习习惯。《石头汤》一课的教学可以依托绘本,有机渗透阅读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绘本 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数学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业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数学作业的重要性,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数学作业进行改革,使其能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作业 改革 认识 措施 数量 难度 形式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数学课标实验教材新增的特色板块。它在教材中的优势有很多,比如教学内容相对新颖、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具有比较强的活动性和操作性。另外,在教与学中都有着较大的探究空间,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训练,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随着新课程教材的不断深入,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也愈加明显。如教学目标把握不当、过度追求生活化与趣味
比尔·盖茨说:“是我家乡的公立图书馆成就了我。如果不能成为优秀的阅读家,就无法拥有真正的知识。直到现在,我依然每天至少要阅读一个小时,周末则会阅读三至四个小时。这样的阅读,让我的眼界更加开阔。”《语文课程标准》也推荐了不少课外阅读作品。阅读是所有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只学习语文教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是很难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我们应
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借班教学《倍数和因数》,一个胖胖的男孩态度积极,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主动举手,即使有不少问题只有两三个学生举手。于是,一节课在全班回答仅32次的情况下,这个男孩被请到8次之多。当然,每一次他都给出了令教师满意的陈述。  他让我想起《淮南子》有这样一句话:“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见微知著,《淮南子》说的当然有道理。不过,西方有一句话同样有道理:One swallow
【爱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英国·莎士比亚】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报道,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那是由于人的“气味”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也就是“气味相投”最初的来源。刚看到这样的报道时,我一笑而过,心想:这些科学家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有事情做啊。人与人之间总不至于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探出鼻子相互闻吧,那不成了动物了吗?世间的事情
[摘 要]教师创设情境、图文并茂、网络化的思维模式,以更加感性、生动、全面的模式和轻松愉悦、互动的方式,激起学生兴趣和激情,网络强大的视听功能,使抽象的文字活跃成动态画面,使学生多维应用绘本,灵活全面地掌握和吸收教学内容。  [关键词]打破 思维定式 绘本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55  新时代下英语绘本越来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着重从语言文字的运用中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想,增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教学中应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体察作者的内心世界,以获得独特的文本解读信息,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0-0005-01  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