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2
摘 要 本文分析了4×100米接力跑项目好的训练方法,并对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做了介绍。要想取得好成绩要求运动员必须有高速的奔跑能力之外,还必须在高速奔跑过程中做到队员之间有默契、协调、合作的团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掌握好传接棒的技术。
关键词 4×100米接力跑 训练方法 常见错误
从近几年伊犁州级运动会的比赛成绩看,伊宁市的田径运动员成绩进步快速,特别是4×100米接力赛这个项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的成绩依次是12″1、12″3、12″4、12″6,作为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来讲,这个成绩是令人满意的。当然和教练员正确的训练方法也是分不开的。
4×100米接力跑是四人一小组,运动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分别跑完各自规定距离的集体田径赛项目,要想取得好成绩要求运动员必须有高速的奔跑能力之外,还必须在高速奔跑过程中做到队员之间有默契、协调、合作的团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掌握好传接棒的技术,因此在训练中就要做到:
一、好的训练方法
(一)较好的传接棒方法
常规的4×100米接力跑:第一棒运动员右手持棒蹲踞式起跑,当听到发令枪响,立刻迅速沿着跑道的内侧跑,用上挑法看准接棒人的手臂,迅速将棒传给第二棒队员右手中,第二棒队员快速向后伸臂,手腕展平,虎口朝后用右手接过棒不得减速,沿着跑道外侧跑,继续用上挑法传给第三棒队员右手中,第三棒运动员接棒后沿着内侧跑,继续用同样的方法把棒传给第四棒的运动员,切勿回头把棒传给第四棒的运动员,第四棒的运动员接棒尽快发挥速度,冲刺到达终点。
我在训练过程中,为了使每位运动员掌握好传接棒的技术,我采用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训练的效果也迥然不同。实践证明,采用片段训练法能够克服普通训练法的弊端,普通训练法的弊端是在基本确定该项目运动员人选后,赛前训练的重点一般都放在相邻两名队员在跑动中完成的传接棒技术的配合上,但是在4×100米接力场地上训练队员间传接棒的配合技术练习场地显得过大,队员间传接棒配合出现失误,训练的时候有时看不清问题出现的真实情景,也不方便与队员及时的沟通。每一次练习,队员跑动和返回起点的距离长,用时多,且体能消耗大,不能保证队员以最佳状态继续投入训练,这将直接影响训练的练习次数和训练质量。因此,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体育教练的经验,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思考,潜心摸索,并总结出克服普通训练法的弊端,尝试改进片段训练法,并取得了更好的训练效果。将40×50米长的直道和弯道分成20-30米和20米的,两端队员依次站在各自的起跑线后,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队员在高速跑动中完成传接棒的技术,我要求接棒队员在适当的时机提前预跑、提速,以追求最佳交接棒间的速度,所以接传棒队员要非常的熟悉传接棒队员和自己的速度、技术和传棒方位等特点,并学会根据这些特点密切配合,从而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速度。从起跑线左或右侧向后量七至八步的距离划一条短线,作为预跑调整式起跑线,再继续向后量十步的距离划一条线作为传棒队员跑到该线时,自己开始预跑调整式的起跑信号线。在训练中,当传棒队员从20-30米外的起点以自己最快速度的70%-80%跑到所在位置,接棒队员马上做好预跑调整式起跑和加速跑。当跑过接力区前后沿以后听到传棒队员发接的信号时,立刻后摆臂做接棒动作,与传棒队员在接力区高速跑动中完成交接棒技术,配合接棒队员继续在本道次惯性向前跑10-20米。如果接棒队员启动过早很可能造成跑出接力区才能完成交接棒,如果启动过晚,还没进入就完成交接棒,都会造成令人遗憾的犯规,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使用后移7-8脚,第二棒再后移10脚,找到最佳距离,达到交接棒的完美配合的目的。
(二)做好接力队员的分配
提高接力成绩,根据四棒不同特点进行安排运动员。首先各棒队员必须尽量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根据起跑质量、跑的速度以及弯道能力、传接棒技术、身高的角度等来安排运动员。最新《田径竞赛规则》规定运动员在接力区内瞬间完成接力棒的交接,只要接力棒在接力区20米内,那么二三棒中的速度好的运动员可以多跑20米,速度差的运动员与交棒速度好的运动员接棒时可以进到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速度好的运动员交棒与速度差的运动员接棒可在接力区前段完成,综合上述,按照我们队的起跑和传接棒的位置来确定第一棒队员最长要跑126-128米(是四棒中最长的距离),第二棒和第三棒最少要跑106-108米,第四棒最少跑113米。因此在第一棒安排起跑快、反应敏捷、弯道技术好、速度最快的队员;第二棒选耐力好、熟练掌握传接棒技术、综合素质高的队员;第三棒除了具备第二棒条件外,还应善于跑弯道;第四棒必须是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最强的冲刺能力、同时速度也是最快的运动员来担任。
(三)有准确的标志线和传接棒时机
传接棒运动员之间的起跑标志线的确定必须准确,才能使运动员之间确定好传接棒的时机,为了使运动员的传接棒在高速奔跑中完成并在接力区末端17M处左右的地方传接好,就必须要有准确的起跑标志线。标志线的确是要根据两传接棒队员之间的速度、耐力、起跑反应、传接棒技术熟练程度而决定,并通过反复实践来核准。根据我校运动员的水平,起跑线定在接力区端预跑区内2.5m左右(应根据两者具体运动水平而定)作为接棒队员的起跑处,然后根据两队员之间的速度、耐力、起跑反应的快慢和传接棒技术熟练程度来确定标志线,一般是5-6.5M(因我校四队员百米成绩相差大)。接棒队员采用半蹲踞式站在起跑外,向后看标志线,当传棒队员跑到标志线时,便迅速起跑。当两队员之间相距1M左右时,传棒队员发出一声信号,接棒队员立即将手向后伸,完成传接棒。此动作要求在高速奔跑中完成,同时一定要在接力区末端17M处完成(具体标志线及传接棒时机,结合自己队员而定)。
二、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接力跑是由跑和传、接棒技术组成的集体项目。因接力跑传、接棒时精湛的技艺和每名参赛运动员为集体竭尽全力所表现的高度默契,以及比赛场面激烈的竞争性和比赛结果变化无常带来的戏剧性,使它成为田径运动中最令人兴奋的项目之一。它往往把比赛推向高潮,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和田径运动水平。是教学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从本人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来看,学生存在以下几种错误,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如下:
(一)接棒人过早地超越传接棒标志线
产生原因:接棒人起跑太早、起跑标志线离接力区过远,高估了传棒人的跑速,接棒人过于紧张。
纠正方法:全神贯注地起跑,缩短起跑标志线和接力区距离,经常在高速跑的情况下练习传、接棒动作,正确判断同伴的跑速和自己的竞技状态。
(二)传棒人超过接棒人
产生原因:接棒人起跑太晚,低估了传棒人的速度,反应太慢,即从看到传棒人到达起跑标志线时到自己真正开始跑时时间太长。
纠正方法:全神贯注地起跑,延长起跑标志线和接力区之间的距离,经常在高速跑的情况下练习传、接棒动作,正确判断同伴的跑速和自己的竞技状态。
(三)接棒人接棒时回头看,影响跑速
产生原因:对接棒信心不足,精神过于紧张。
纠正方法:练习较慢速度时的接棒动作,目光始终向前,反复练习,消除紧张状态。
(四)掉棒
产生原因:传、接棒时过于紧张,接棒人还没做好接棒动作就传了棒,手持棒的部位不正确。
纠正方法:在中速跑进中安全地传接棒,传接棒时严格按照先后次序,传棒人应负主要责任,必须握紧棒,直到安全送到接棒人手中为止。明确传接棒时持棒的正确部位。
(五)传棒人持棒臂前送太早,或接棒人接棒臂后伸过早,或起跑时接棒臂就拖曳在后,影响跑速的发挥
产生原因:传棒人跑到终点时过于疲劳,担心自己不能及时赶上接棒人,接棒人担心自己不能及时接到棒。
纠正方法:在特别强调注意动作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传接棒动作练习,消除紧张心理。
(六)接棒人没按应跑的跑道一侧跑进,给传接棒造成困难
产生原因:没有形成各棒次在跑道内侧或外侧的习惯。
纠正方法:反复讲解和示范各棒次运动员正确的跑进路线和传接棒技术,在运动员中形成正确的概念之后反复练习。
4×100米接力跑是一项极具观赏性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项目,它能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就这项目而言,在短跑中也是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之一,它不仅要求运动员有高速奔跑能力而且在配合上也要求十分默契和完善的表现,否则只会给人留下无限的遗憾。美国男子接力队云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短跑选手,无论什么比赛都是理所当然的胜利者,也是4×100米接力跑冠军最有力争夺者,但由于配合上的失误,导致了许多大型比赛上的失利,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而有的短跑选手实力平平,却凭着默契的配合和完美的表现,取得可喜的成绩。因此在训练时应根据这个项目的特点,培养运动员掌握起跑和传接棒技术,在反复训练中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思维定位;在高速奔跑中,使运动员传接棒在接力区末端17米外左右的地方传接好,准确把握标志线。
总之,4×100米接力跑的成绩与运动员短跑水平有关、与传接棒技术和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有关。所以这就需要教练员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每个运动员的水平、特点,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合理安排棒次、做到人尽其才。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摘 要 本文分析了4×100米接力跑项目好的训练方法,并对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做了介绍。要想取得好成绩要求运动员必须有高速的奔跑能力之外,还必须在高速奔跑过程中做到队员之间有默契、协调、合作的团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掌握好传接棒的技术。
关键词 4×100米接力跑 训练方法 常见错误
从近几年伊犁州级运动会的比赛成绩看,伊宁市的田径运动员成绩进步快速,特别是4×100米接力赛这个项目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的成绩依次是12″1、12″3、12″4、12″6,作为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来讲,这个成绩是令人满意的。当然和教练员正确的训练方法也是分不开的。
4×100米接力跑是四人一小组,运动员之间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分别跑完各自规定距离的集体田径赛项目,要想取得好成绩要求运动员必须有高速的奔跑能力之外,还必须在高速奔跑过程中做到队员之间有默契、协调、合作的团体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并掌握好传接棒的技术,因此在训练中就要做到:
一、好的训练方法
(一)较好的传接棒方法
常规的4×100米接力跑:第一棒运动员右手持棒蹲踞式起跑,当听到发令枪响,立刻迅速沿着跑道的内侧跑,用上挑法看准接棒人的手臂,迅速将棒传给第二棒队员右手中,第二棒队员快速向后伸臂,手腕展平,虎口朝后用右手接过棒不得减速,沿着跑道外侧跑,继续用上挑法传给第三棒队员右手中,第三棒运动员接棒后沿着内侧跑,继续用同样的方法把棒传给第四棒的运动员,切勿回头把棒传给第四棒的运动员,第四棒的运动员接棒尽快发挥速度,冲刺到达终点。
我在训练过程中,为了使每位运动员掌握好传接棒的技术,我采用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训练的效果也迥然不同。实践证明,采用片段训练法能够克服普通训练法的弊端,普通训练法的弊端是在基本确定该项目运动员人选后,赛前训练的重点一般都放在相邻两名队员在跑动中完成的传接棒技术的配合上,但是在4×100米接力场地上训练队员间传接棒的配合技术练习场地显得过大,队员间传接棒配合出现失误,训练的时候有时看不清问题出现的真实情景,也不方便与队员及时的沟通。每一次练习,队员跑动和返回起点的距离长,用时多,且体能消耗大,不能保证队员以最佳状态继续投入训练,这将直接影响训练的练习次数和训练质量。因此,我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体育教练的经验,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思考,潜心摸索,并总结出克服普通训练法的弊端,尝试改进片段训练法,并取得了更好的训练效果。将40×50米长的直道和弯道分成20-30米和20米的,两端队员依次站在各自的起跑线后,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队员在高速跑动中完成传接棒的技术,我要求接棒队员在适当的时机提前预跑、提速,以追求最佳交接棒间的速度,所以接传棒队员要非常的熟悉传接棒队员和自己的速度、技术和传棒方位等特点,并学会根据这些特点密切配合,从而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速度。从起跑线左或右侧向后量七至八步的距离划一条短线,作为预跑调整式起跑线,再继续向后量十步的距离划一条线作为传棒队员跑到该线时,自己开始预跑调整式的起跑信号线。在训练中,当传棒队员从20-30米外的起点以自己最快速度的70%-80%跑到所在位置,接棒队员马上做好预跑调整式起跑和加速跑。当跑过接力区前后沿以后听到传棒队员发接的信号时,立刻后摆臂做接棒动作,与传棒队员在接力区高速跑动中完成交接棒技术,配合接棒队员继续在本道次惯性向前跑10-20米。如果接棒队员启动过早很可能造成跑出接力区才能完成交接棒,如果启动过晚,还没进入就完成交接棒,都会造成令人遗憾的犯规,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使用后移7-8脚,第二棒再后移10脚,找到最佳距离,达到交接棒的完美配合的目的。
(二)做好接力队员的分配
提高接力成绩,根据四棒不同特点进行安排运动员。首先各棒队员必须尽量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根据起跑质量、跑的速度以及弯道能力、传接棒技术、身高的角度等来安排运动员。最新《田径竞赛规则》规定运动员在接力区内瞬间完成接力棒的交接,只要接力棒在接力区20米内,那么二三棒中的速度好的运动员可以多跑20米,速度差的运动员与交棒速度好的运动员接棒时可以进到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速度好的运动员交棒与速度差的运动员接棒可在接力区前段完成,综合上述,按照我们队的起跑和传接棒的位置来确定第一棒队员最长要跑126-128米(是四棒中最长的距离),第二棒和第三棒最少要跑106-108米,第四棒最少跑113米。因此在第一棒安排起跑快、反应敏捷、弯道技术好、速度最快的队员;第二棒选耐力好、熟练掌握传接棒技术、综合素质高的队员;第三棒除了具备第二棒条件外,还应善于跑弯道;第四棒必须是要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最强的冲刺能力、同时速度也是最快的运动员来担任。
(三)有准确的标志线和传接棒时机
传接棒运动员之间的起跑标志线的确定必须准确,才能使运动员之间确定好传接棒的时机,为了使运动员的传接棒在高速奔跑中完成并在接力区末端17M处左右的地方传接好,就必须要有准确的起跑标志线。标志线的确是要根据两传接棒队员之间的速度、耐力、起跑反应、传接棒技术熟练程度而决定,并通过反复实践来核准。根据我校运动员的水平,起跑线定在接力区端预跑区内2.5m左右(应根据两者具体运动水平而定)作为接棒队员的起跑处,然后根据两队员之间的速度、耐力、起跑反应的快慢和传接棒技术熟练程度来确定标志线,一般是5-6.5M(因我校四队员百米成绩相差大)。接棒队员采用半蹲踞式站在起跑外,向后看标志线,当传棒队员跑到标志线时,便迅速起跑。当两队员之间相距1M左右时,传棒队员发出一声信号,接棒队员立即将手向后伸,完成传接棒。此动作要求在高速奔跑中完成,同时一定要在接力区末端17M处完成(具体标志线及传接棒时机,结合自己队员而定)。
二、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接力跑是由跑和传、接棒技术组成的集体项目。因接力跑传、接棒时精湛的技艺和每名参赛运动员为集体竭尽全力所表现的高度默契,以及比赛场面激烈的竞争性和比赛结果变化无常带来的戏剧性,使它成为田径运动中最令人兴奋的项目之一。它往往把比赛推向高潮,同时它也反映了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和田径运动水平。是教学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从本人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来看,学生存在以下几种错误,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如下:
(一)接棒人过早地超越传接棒标志线
产生原因:接棒人起跑太早、起跑标志线离接力区过远,高估了传棒人的跑速,接棒人过于紧张。
纠正方法:全神贯注地起跑,缩短起跑标志线和接力区距离,经常在高速跑的情况下练习传、接棒动作,正确判断同伴的跑速和自己的竞技状态。
(二)传棒人超过接棒人
产生原因:接棒人起跑太晚,低估了传棒人的速度,反应太慢,即从看到传棒人到达起跑标志线时到自己真正开始跑时时间太长。
纠正方法:全神贯注地起跑,延长起跑标志线和接力区之间的距离,经常在高速跑的情况下练习传、接棒动作,正确判断同伴的跑速和自己的竞技状态。
(三)接棒人接棒时回头看,影响跑速
产生原因:对接棒信心不足,精神过于紧张。
纠正方法:练习较慢速度时的接棒动作,目光始终向前,反复练习,消除紧张状态。
(四)掉棒
产生原因:传、接棒时过于紧张,接棒人还没做好接棒动作就传了棒,手持棒的部位不正确。
纠正方法:在中速跑进中安全地传接棒,传接棒时严格按照先后次序,传棒人应负主要责任,必须握紧棒,直到安全送到接棒人手中为止。明确传接棒时持棒的正确部位。
(五)传棒人持棒臂前送太早,或接棒人接棒臂后伸过早,或起跑时接棒臂就拖曳在后,影响跑速的发挥
产生原因:传棒人跑到终点时过于疲劳,担心自己不能及时赶上接棒人,接棒人担心自己不能及时接到棒。
纠正方法:在特别强调注意动作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传接棒动作练习,消除紧张心理。
(六)接棒人没按应跑的跑道一侧跑进,给传接棒造成困难
产生原因:没有形成各棒次在跑道内侧或外侧的习惯。
纠正方法:反复讲解和示范各棒次运动员正确的跑进路线和传接棒技术,在运动员中形成正确的概念之后反复练习。
4×100米接力跑是一项极具观赏性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项目,它能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就这项目而言,在短跑中也是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之一,它不仅要求运动员有高速奔跑能力而且在配合上也要求十分默契和完善的表现,否则只会给人留下无限的遗憾。美国男子接力队云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短跑选手,无论什么比赛都是理所当然的胜利者,也是4×100米接力跑冠军最有力争夺者,但由于配合上的失误,导致了许多大型比赛上的失利,让人感到遗憾和惋惜。而有的短跑选手实力平平,却凭着默契的配合和完美的表现,取得可喜的成绩。因此在训练时应根据这个项目的特点,培养运动员掌握起跑和传接棒技术,在反复训练中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思维定位;在高速奔跑中,使运动员传接棒在接力区末端17米外左右的地方传接好,准确把握标志线。
总之,4×100米接力跑的成绩与运动员短跑水平有关、与传接棒技术和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有关。所以这就需要教练员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每个运动员的水平、特点,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合理安排棒次、做到人尽其才。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