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复习方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熟语。”对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是考查成语。
  成语是汉语的瑰宝,是汉语里面一个特殊的现象,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具有形式整齐、结构固定、韵律和谐、言简意赅的特点。它是每年高考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也是检测同学们语言运用能力的绝好题型。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如何在成语的复习上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呢?
  第一,掌握正确的方法。
  若想正确使用成语或快速准确地解答成语运用题,立足教材,留心课外,广识成语,日积月累,勤查工具书,了解其内涵,熟悉其用法,圆熟地掌握,恰当地运用才是关键。
  (一)掌握记忆方法
  背诵成语行之有效而有趣的方法有:
  1.求其源。即弄清成语的出处及含义。如“杯弓蛇影”,源出《风俗通义·怪神》,后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2.找特殊。即其真正内涵恰好与字面意思完全相反的四字成语,如“望其项背”“万人空巷”。
  3.抓引申。即有些成语的引申义往往才是其精华之所在,如“满城风雨”,很容易用它来形容暴风骤雨来袭的情状,而实际上这里的“风雨”引申为议论、流言,议论流言就像满城风雨一样散播各地,挥之不去。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而且多指不好的事。
  对于一些高频易考易混易误成语我们要熟记,如:“不负众望”“不刊之论”“不赞一词”“差强人意”“侧目而视”“久假不归”“空谷足音”“美轮美奂”“目无全牛”“七月流火”“首当其冲”“危言危行”“炙手可热”等。
  (二)了解特定指向
   有些成语具有语意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态度等特定指向,只有细致了解,方可力避出错。
  1.有些近义成语语意轻重不同。如“爱财如命”和“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异:前者偏重于性格 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一些。
  2.有些近义成语范围大小有别。如“别具一格”与“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不同的是,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范围小;后者偏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广。
  3.适用对象有异。其一,有些成语只专属于某一对象,不可扩而大之。如“举案齐眉”(限于夫妻)。“汗牛充栋”(仅用于表示“书籍”的数量)。“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类似的成语还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指男女儿童);“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指夫妻);“穿云裂石”、“响遏行云”“六马仰秣”(指歌声的效果);“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指文艺作品);“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等。其二,有些近义成语的适用对象不一样。如“源源不断”与“络绎不绝”,前者形容物资供应连续不断,后者形容来往的人或车马连续不断。类似的成语还有如“大庭广众”与“众目睽睽”(场合不同,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鱼目混珠”和“鱼龙混杂”(前者比喻以假乱真,后者比喻坏人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前者指消息传播,后者指东西丢失)等。
  4.情感态度不同。如“等量齐观”与“一视同仁”,前者意为对本有差别也应有所区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这是一种错误的态度,后者意为对不应视作有差别的人和事不分厚薄,同等看待,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三)辨别协调问题
  要注重仔细辨别成语在语境中的语法搭配、感情色彩、整体语义等方面的协调问题。
  1.语法搭配。有些成语的使用有其特定的规则不能违背,比如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因此,辨别成语时分析语法结构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首当其冲”,一般只能作谓语,但常被人误用定语;“叹为观止”的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风云人物”相当于一个名词的用法;“风卷残云”相当于一个动词的用法;“风调雨顺”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褒贬分明,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须注意分辨。常见褒义易被误用的有:“胸无城府”、“文不加点”、“蔚然成风”、“高山景行”、“凤毛麟角”、“羚角挂角”、“危言危行”、“不刊之论”、“寥若晨星”等;常见贬义易被误用的有:“无所不为”、“粉墨登场”、“振振有词”、“上行下效”、“如丧考妣”、“师心自用”、“弹冠相庆”、“始作俑者”、“梁上君子”等;中性的有“光怪陆离”等。
  3.整体语义。有些成语有本义,还有引申义、比喻义,有的还有几个含义,我们需从整体上去把握其内涵,以免出错。如“目无全牛”,语出《庄子·养生主》,写一个姓丁的厨师初杀牛,眼睛看到的是整头的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又如“美轮美奂”,源自《礼记·檀弓下》,“美哉轮(高大)焉,美哉奂(众多)焉”,本义是形容房屋华美高大而众多,后来用此形容新屋高大美观,现在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还如“秀色可餐”,既形容姿容非常美丽,又形容景物非常优美。
  第二,明确误用类型。
  在积累了一定的成语,且能够了解特定指向、辨别协调问题的基础上,再来研究高考试卷中成语试题设置错项的特点,破译命题者设置干扰角度的“达芬奇密码”,按图索骥,正确解答此题并非难事。具体说来,我们可以将高考成语的干扰角度归纳为十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
  成语都有固定的意思,如果不知其意,仅凭字面去理解,往往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解析:“白头如新”的意思是“相交虽久而并不是知已,像新知一样”,下句是“倾盖如故”,这两个成语合起来的意思是说,两个人可以认识了一辈子,却仍像陌生人,而有的人可以一见面就能成知交了。]
  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在考试中常见的有“细大不捐”、“别无长物”、“差强人意”、“高山仰止”、“不以为然”、“一念之差”“筚路蓝缕”、“不胜其烦“、“不容分说”、“五风十雨”、“久假不归”、“洛阳纸贵”、“不足为训”、“不刊之论”、“为虎作伥”、“硕大无朋”、“灯红酒绿”、“间不容发”、“惨淡经营”、“罪不容诛”、“大方之家”、“噤若寒蝉”、“功败垂成”、“忍无可忍”、“无出其右”、“春意阑珊”、“并日而食”、“杀回马枪”等。
  (二)褒贬误用
  成语在感情色彩上可以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辨别褒贬,否则就会误用。如: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解析:“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食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是个褒义词。句中说的是造假者,属于感情色彩误用。]
  类似感情色彩易误用的还有:“捕风捉影”、“粉墨登场”、“半斤八两”、“不稂不莠”、“火中取栗”、“墙倒众人推”、“弄巧成拙”、“弹冠相庆”、“巧舌如簧”、“拍手称快”、“睚眦必报”、“评头论足”、“巧立名目”、“不堪入目”、“推波助澜”、“趋之若鹜”、“颐指气使”、“无所不为”、“无所不至”、“倾巢出动”、“蠢蠢欲动”、“处心积虑”、“挖空心思”、“走马观花”等。
  (三)错用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对象和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若不了解其特定使用对象及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如:
  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续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解析:“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适用对象是人,不能用来指历史上的某一阶段的独特性。]
  类似的易将适用对象弄错的成语还有:“拍手称快”(多用来形容仇恨得到消除、正义得到伸张或目的得到实现时的痛快心情)、“栩栩如生”(指人或生物的形象)、“眉飞色舞”(用于人)、“相濡以沫”(用于患难中,不用于平时)、“炙手可热”(用于权势大,气焰盛)、“绘声绘色”(描绘声音和形貌);“萍水相逢”(用于陌生人初次见面)、“耳鬓厮磨”(用于夫妻)、“比翼双飞”(用于夫妻)、“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琳琅满目”(多指书画或工艺品)、“珠圆玉润”(指歌声婉转和谐或文字流畅明快)、“楚楚动人”(指女子娇柔秀美)、“如坐春风”(指受到好的熏陶或教育)、“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等。
  (四)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可对人。如果不明就里,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证明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解析:“抛砖引玉”意思是抛出廉价的砖,引出珍贵的玉。比喻说出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的高论。该成语多用做谦词,在此错用了。]
  表谦称的还有:“蓬荜生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雕虫小技”、“才疏学浅”、“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不足挂齿”、“问道于盲”、“忝列门墙”、“敝帚自珍”、“百无一能”、“不揣冒昧”、“恭敬不如从命”等。
  表敬称的有:“鼎力相助”、“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不吝赐教”、“洗耳恭听”等。
  (五)形近混淆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解析:“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事倍功半”混淆,应用“事半功倍”。]
  类似易混淆误用的还有:“不孚众望”和“不负众望”、“不以为意”和“不以为然”、“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不足为训”和“不足为戒”、“不胫而走”和“不翼而飞”、“无可厚非”和“无可非议”、“处心积虑”和“殚精竭虑”、“侧目而视”和“刮目相看”、“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谈笑风生”和“谈笑自若”、“独树一帜”和“匠心独运”、“耳闻目睹”和“耳濡目染”、“鱼龙混杂”和“鱼目混珠”等。
  (六)功能混乱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不同,如果把握不准,就易造成混乱。有些成语跟整个句子的语境大体协调,但与前后词语有时并不搭配,如各成分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以及语意方面,需注意辨析。如:
  例①谈起电视、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例②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例③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艺术界几十位名家风采各异的签名。
  [解析:“左右逢源”意为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比喻办事圆滑,此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上,而不是做,该成语不能作“说”的补语。“信手拈来”不能带宾语;“龙飞凤舞”是个形容词短语,句中把它当作动词短语用并误带了宾语。]
  (七)重复累赘
  成语一般都十分精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与句子语意的比较,就容易造成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如:
  例①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例②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例③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解析:例①“生灵”就是指“人民、百姓”,再加上一个“人民”,犯了重复的错误。例②“遍体鳞伤”意为满身都是伤痕,形容伤势重,“遍体”与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复。例③“忍俊不禁”本身就指忍不住地笑了,与该句中的“笑”重复。]
  (八)自相矛盾
  有一些成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掌握其含义,因而在使用过程中使它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矛盾。如:
  例①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例②令人忧虑的是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例③于丹教授的《庄子心得》点燃了他重读《庄子》的兴趣,他马上找出《庄子》来读,孰料一读就产生了相见恨晚之感。
  [解析:例①“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应改为“出现之前”。“未置可否”指不表明态度,后面又有“听不进群众的批评”,说明态度明确,前后矛盾。例③“相见恨晚”指“一见如故”,与前面的“重读”矛盾。]
  (九)轻重失度
  成语在意义表达上有轻重之别,当遇到表意明显较强的词时,要注意研究其语境,看语境到底需要表意轻还是表意重的词,区分轻重,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
  例①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例②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例③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例④大唐太平公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家碧玉,令人赞赏。
  [解析:例①“哀鸿遍野”指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这里显然言过其实,程度太重。例②既然有缺点就不能说“无可非议”,显然用轻了,应换成“无可厚非”。例③“日理万机”的意思是一天之中需处理上万件事务,常指君王和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词义很重,用在李老师身上就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例④“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太平公主贵为皇胄,用“大家闺秀”来形容她都不足以显其尊贵,显然该词是“小词大用”了。
  (十)不合语境
  有些成语使用时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不当,就会与所在的语境不协调。如:
  例①当暴雨如注,满地泥泞,汽车无法行车,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例②美国黑人电影明星褔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例③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目标。
  [解析:例①“安步当车“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使用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走速度缓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现出的是一种闲适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抢险时的情景,情况紧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该成语与所在的语境很不协调,是不恰当的。例②“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地做,不退让。仁,指仁义之事,“奥斯卡奖”与“应该做的事”没有必然的联系,故不合语境。例③“不足为训”是“不值得当作典范或法则”之意,而此句子中要表达的意思应为“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不足挂齿”,明显地与语境不合。]
  第三,把握解题技巧。
  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再佐之以科学的解题方法,就完全可能稳操胜券。
  (一)冷静审视,看清题干,辨清设问正误取向。
  (二)细读选项,体会语境(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借助语感,初步判定成语在语境中运用是否合适。
  (三)审视初步选定的答案,如果是错误项,查找其错误运用的原因,或者看其他选项有无明显的病因。
  (四)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用常见的误用类型进行鉴别,作最后取舍。
  (五)分析病情,通盘考虑。可从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范围、关键语素、意义理解、与上下文是否搭配、矛盾或重复等方面入手,并结合语境作全面的分析。
  (六)以熟带生。每年高考试题都有较生僻的成语出现,但百分之五十以上还是常见常用的。我们在做题时如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呢?那就应该“避生就熟”,一般来说,四个选项有两个是容易排除的,另外两个要避开生的,因为越是生僻的东西越不易出问题。抓住似懂非懂的那个选项,则可推断一下命题者的意图,是在有意混淆什么,一般即可作出判断。
  
  孟庆焕,语文教师,现居湖北保康。本文编校:晓 苏
其他文献
在政治教学中,我们时常感觉到政治课理论性强、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平铺直叙地讲授往往容易导致政治课的枯燥乏味。那么,我们如何化理论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的问题变
虎年,艳艳的爸爸在奶奶住的房间, 贴(tie)上了一张老虎年历画。年历上 的大老虎,趴在地上,虎视眈眈(dan) 地望着所有的人,满屋虎气。 每天起床,奶奶第一眼就看见这 只大老虎
在《暴风雨》的收场诗里,莎士比亚写道:“现在我已把我的魔法尽行抛弃,剩余微弱的力量都属于我自己。”在这里,他回归故里的思想已流露出来了。1613年,“环球”剧场被烧 In
近些年来,部分省市在中小学推行“早九晚五”的作息制度,于是各大媒体齐声赞誉,认为此乃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得力举措。然而,笔者调研了部分农村中小学后,发现不顾
制作目的:小汽车有四个车门,在行驶中有车门未关。则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制作此电路的目的是,若有任何一扇车门没关,小灯泡就会发光,能提醒司机,防止灾难的发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笔者在对340侧下颌孔位置及其与周围解剖标志的距离关系进行测定的基础上,确定了用短针头进行下颌孔阻滞麻醉的部位和方法,然后在临床上应用。从1981年以来,我科采用短针头
Robin N.Powell博士曾是英国伦敦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 Medical School的牙周病学教授,担任过1973年度国际牙科研究协会(IADR)牙周病研究组秘书,曾任英国牙周病协会19
患者刘贵洲,男,24岁,孝感市花园区食品所职工。主诉:左侧腮腺区反复肿痛两年。病史:两年来,患者左侧腮腺区疼痛、肿胀反复发作,进食时尤甚。左颊粘膜曾有流脓史。曾诊断为“
根据世界钢铁统计分析,钢铁材料和其他各种材料一样,存在着起步、成熟、饱和和衰退等发展变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每个阶段都蕴藏着下一个阶段的到来。世界钢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