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说给谁听?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tianshy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的三分之一和二版整版再次出现了“权威人士”的声音。
  从2015年5月到今年5月,一年的时间里,“权威人士”共以此种方式在《人民日报》上出现过三次:2015年5月25日、2016年1月4日和这次。
  三次背景
  “权威人士”每次出现都有背景。
  第一次2015年5月25日的文章发表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了经济形势;今年1月4日前不到一个月,中央经济工作会召开;5月9日的文章发表前十天,同样是中央政治局分析经济形势的会议。
  再具体一点看文章内容可知,第一次“权威人士”回应的首先是“经济增速回落”的问题;第二次,恰逢年初股市动荡、国际市场波诡云谲之际,同时也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最高层经济话语的背景;第三次,则以回应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开题。
  一年之内出现三次“权威人士”的声音,足见重要程度。那么,“权威人士”主要是说给谁听?
  两种听众
  “权威人士”对经济形势的论断每次出现,都是说给两个群体听。
  第一,讲给市场听。告诉市场,高层对经济形势怎么看,下一步怎么干,未来走向如何。在信心比黄金金贵的今天,这一点尤其重要——看看每次具体政策出台之后的股市走向、资本动态就可知。
  第二,讲给各级党政干部听。中央的精神是什么,该怎么干,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从这两点入手,对“权威人士”的长文就容易理清思路。
  给市场之一:定力
  讲给市场听的话,洋洋洒洒很多,归结起来就一句——我们不慌,你们也别慌,要跟我们一样,有定力,有信心。
  “不慌”,首先体现在对局势的判断上。继上一次没有明确对中国经济走势是L型还是V型的判断之后,这一次非常明确: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并且这个L型的阶段不是一两年能过去的。
  U型也好,V型也好,都有触底反弹在里面,且反弹后到达的点位可能跟下跌前近似。但L型不同,首先要经历一个探底的过程,然后长期在低位发展。这和新常态的判断不谋而合:中国经济的增速调低已经是中长期走势。
  虽然如此,但文中的淡定情绪还是很明显的,也就是战略的定力:“对一些经济指标回升,不要喜形于色;对一些经济指标下行,也别惊慌失措”,“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里去”。
  以往高增长,目的在于保就业。经济增减一个百分点,可能影响的是每年数百万上千万的新增大学毕业生。但在劳动力绝对数量连年降低、新增毕业生数量也下降的情况下,就业的压力已经有所缓解。比如2014年、2015年,即使增速下降,就业的预期目标依然超额完成,因此中央有足够的底气。
  这种淡定也体现在,即使一些企业和地方出现了“分化”——有的企稳回升,有的经济依然困难,但也“不是什么坏事”:“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还有一部分,尝到苦头,但也汲取了教训,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了。”
  给市场之二:稳政策
  给市场的信心,同样出现在“稳政策”的表述中,也就是这次新出现的“预期管理”话题。预期,说到底是市场的预期、民众的预期。
  要稳定预期,首先是稳定政策,宏观政策不能摇摆。比如,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今天,如果还是走需求刺激的老路,“市场就会担心迟疑、无所适从”,判断就会发生更改;同时,政策出台要有沟通、要有前瞻性引导,“避免一惊一乍,不搞‘半夜鸡叫’”。
  “半夜鸡叫”,说的就是深夜出台政策搞得大家手忙脚乱的情形。楼市、股市,此前多有先例,半夜排队买房、通宵排队离婚,都说明预期管理的不足。同样亮眼的话语是:“我们的成绩和不足都摆在那里,适当的正面宣传对引导预期、提振信心是必要的。但是,对成绩不能说过头,对问题不能视而不见,甚至文过饰非,否则会挫伤信心、破坏预期。”
  “权威人士”此次给市场吃的另一颗定心丸,是给企业家的:“让企业家既有‘恒产’又有‘恒心’”,“不要盲目翻旧账、使创业者有安全感”。这里面的话,稍微一品便知味道。
  给官员之一:要改变
  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官员群体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相对于西方多党制政体中“没有几个政治家敢于真正付诸行动”的痼疾,中国的优势就在于政策的连贯性。但同样,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这一群体也需要改变。
  首先要改变的,是过去的一些思路和做法。这些做法可能在以往有效,但现在不再有效;或者短期也许有效,但长期不符合方向——这也就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给官员群体提出的更高要求。
  其中最具体化的要求,就是避免“短期化”、避免“不适度”。
  短期化的典型例子之一,是楼市。这次“权威人士”非常有信息量的表态之一,是要让股市、汇市、楼市“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
  众所周知,一季度经济反弹,之所以不能简单用“开门红”“小阳春”等概念来形容,原因之一就是房地产在其中起的作用。而楼市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房子就是让人住的。因此,“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这句话已经很明白了,通过一些手段降利率、加贷款等加杠杆的方式去库存是不可取的,根本性的是让更多的人进城、有房住、有配套,这才是去库存的根本要义。
  “不适度”的一个典型,是短期的刺激性加杠杆政策,所谓“短期兴奋之后经济越来越糟”,先行政策让后期买单就是如此。所以“权威人士”也说,“要彻底抛弃试图通过宽松货币加码来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降杠杆的幻想”。
  给官员之二:针对性
  不搞短期刺激,不文过饰非、报喜不报忧,那么该怎么做?
  说给官员听的第二点在于:政策要真正具有针对性。
  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一项是市场出清、清理僵尸企业。那么,怎么做?毕竟,这些企业虽然效率低下,但短期内清除这些,可能影响地方的GDP和财政收入,也可能带来就业和稳定的问题,怎么办?
  “针对性”体现在一句话:不能动辄“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如果把所有的企业都一刀切式地债转股,反而给银行带来巨大压力,影响真正的效率提升,实际是把包袱甩给了未来。这次“权威人士”也看到,上一轮国企改革十多年后,国企人浮于事的现象依然严重,职工“下不来”“裁不掉”,企业办社会、政企不分、企社不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换句话说,这一轮经济形势下,官员可能面临的是真正的考验。
  这种考验体现在:一、首先要适应新型的政商关系,要“亲”但更要“清”,效率和廉洁必须并重,吸取过去改革草莽时代的教训;二、在管理内容上,增长、稳定、去杠杆和产能等问题需要通盘考虑,必须仔细、专业而又审慎地面对多种问题;三、在管理方式上,一刀切、行政化的方式可能都需要改变,必须同时妥善应对上级的压力、市场的预期、民生的诉求、地方和部门的实际。
  这很难,但容易的事情大家都会做。
  (吕丽妮荐自微信公众号“侠客岛”)
  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只是好多人都跑偏了,所以生活中多了许多的炫耀和显摆。
  ——马丁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对黑树林地区围绕水资源利用产生的长期的纠纷以及黑树林地区目前出现的新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本文将制度变迁理论与黑森林地区的个案分析相结合并得出相应的启示:从制度变迁来看,当公共资源不能满足人们基本需求时,一是要适时进行制度安排的创新,改革不合理机制;二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当地经济;三是加强公共物品供给。社会制度变迁对该地区公共资源使用权的索取、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
都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这似乎意味着知识分子碰到打仗的事,瞬间就没辙了。其实不然,战争中,假如没有科学家的参与,那才叫枪杆子没了瞄准镜,一打一个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对付法西斯轴心国,世界人民进行了长达6年旷日持久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科学家频显神通,献出制敌法宝,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让人叹为观止。  科学家献出的胜敌良策  日本“神风特攻队”自杀式飞机袭击,曾让美国的航空
期刊
盛夏流火,清漳吐翠。为纪念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建80周年,7月30日至31日,“砥柱中流——纪念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建80周年研讨会”在左权县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山西省委党史办、晋中
期刊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战略研究界在对华关系上主要有遏制和合作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在美国对华关系中都有所表现.九一一事件后,出于打击恐怖主义的共同需要,中美关系有所改善.但
调结构,促改革  《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自然实验方法实证检验了2004年货币政策紧缩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货币紧缩时期,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易遭受信贷歧视的非国有上市公司
在当代中国,法律方法论的幼稚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这种幼稚的程度怎样?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也许是,法律方法论正处在学步阶段。法律方法论和医学、工程学方法处在同一
法学理论课程是法学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入门与理论课程,其本身占有的知识信息量宏大,跨专业多,思辨性强,说理性显著,如何将抽象和艰深的理论与案例结合起来,用案例来融解与化约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