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j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干部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高校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正确把握当前学生干部的特点,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将有利于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
  
  近期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和全面发展。而学生干部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2--,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与纽带。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与思考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方法就成为极其迫切的重要任务。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作用
  
  学生干部来自学生,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承担着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责任。学生干部通过自己的工作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一方面,学生干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信息传递者,学生干部与身边的同学年纪相仿、经历相似,较容易把握同学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较好的基础,同时,学生干部还要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学生干部也是学校传达、贯彻和落实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参与者和实施者,他们能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向同学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并带头做好表率,以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引导同学奋发图强,使学校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人数约占学生人数的20%~25%左右,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较强,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能够发挥模范带头、团结协作和管理服务的作用。但是,新时期下,学生干部队伍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
  
  1.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对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念有重要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西方国家加强对我国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间接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生活。少数学生干部思想不端正,有的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有的是为了创造就业条件,有的仅仅是为了满足自我的表现欲。他们在工作中的讲条件、讲索取,缺乏奉献精神,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学生干部队伍的正面形象。
  
  2.“90后”成为学生主体,给学生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冲击
  “90后”与80年代的人有明显的不同,在具有更强的怀疑精神和自我实现意识的同时,他们往往表现出不善于理解他人、心理素质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弱点。学生干部队伍中,“90后”也逐渐成为主体,受个性特点的影响,在工作中有的人会情绪化,有时急躁冒进,有时患得患失,受到挫折甚至会自暴自弃;有的人争强好胜,心胸狭窄,容易产生嫉妒和报复心理;有的人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发生冲突时不善于解决问题,从而疑惑、彷徨、失望。
  
  3.对学习和工作关系处理不当,对学生干部榜样作用产生负面效应
  有些学生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把工作能力的锻炼放在超越专业学习的位置,甚至受“官本位”思想影响,热衷追逐所谓的“职位升迁”,学习上只投入很少甚至不投入精力,经常逃课、旷课,对待学习敷衍了事;虽然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成绩也比较突出,但是学习成绩糟糕,在学生中的威信大大下降,无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成为学生干部队伍发展的瓶颈
  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凭经验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往往较多地依赖学生干部本身的工作悟性和能力,期待其自我总结和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手段落后、舆论监督不到位,对学生干部的素质要求没有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而提高。
  
  三、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两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一是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二是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高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任务,学生干部作为未来优秀领导者的主要来源,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领导和管理能力。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应该具备下面四个方面素质。
  
  1.坚守“一个观念”
  即正确的道德观念。学生干部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这是吸引、号召其他同学的源泉。学生干部只有以身作则、为人楷模,才能把其他同学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才能开展好各项工作。
  
  
  2.树立“两个情感”
  即荣誉感和责任感。学生干部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强的辨别是非能力,明确自己担负的历史责任,从而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和旺盛的进取心,同时能够积极组织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3.增强“三种意识”
  即主动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主动意识要求学生干部不能像“算盘珠”一样,拨到哪转到哪,仅仅开展“传送带”式的工作,而要主动思考,灵活运用;增强服务意识要求学生干部要想同学之所想,以自己的满腔热情为同学服务;增强创新意识要求学生干部能够锐意进取,勇往直前,敢于向旧思想和旧观念挑战。
  
  4.培养“四种能力”
  即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心理沟通能力。前三种能力决定了学生干部对工作的执行力,而心理沟通能力则往往决定着学生干部是否能够真正把握同学的所思所想,真正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这点常常被学生干部甚至教师所忽略,使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从而引发一些突发事件。
  
  四、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举措
  
  1.严格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考评工作
  当前一些高校在选拔学生干部时,主要依靠教师和在任学生干部的推荐,这样不可避免地存在任人唯亲、以成绩取人的现象。选拔学生干部一定要注重选拔标准和选拔方法,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情况,如是否品行高尚、是否顾全大局、综合素质是否较高、工作态度是否端正、能否积极进取等。
  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可以采用选举、推荐、自荐并结合普通学生无记名投票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察,安排适合岗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再决定是否任用。
  同时,建立完备的学生干部考核机制,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对其“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来规范学生干部队伍的管理,合理运用激励措施,做到赏罚分明,采用“不合格即淘汰”的方法,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
  
  2.高度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指导工作
  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用全面发展的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真诚地关心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
  针对年级、专业特点举办培训班,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学生干部提高觉悟、端正态度、明确职责,正确处理好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开展开放式经验交流,指导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其他校、院的工作汇报会和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相互启发和学习,开拓视野;组织相应的专题培训,如心理健康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
  高校要进一步创造条件,让学生干部能够参与到实践当中,如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担任辅导员或班主任助理等,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国情,认识社会,理解教师的工作,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提高思想境界,增长知识和才干。
  当前从事具体学生工作策划、组织、实施的主要是低年级干部,高年级干部急流勇退,作用没有完全发挥,老干部对新干部的指导不力,因此,高校应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形成老新干部之间传帮带的梯级和层次,充分发挥出新老干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干部队伍健康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