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表演的二度创作审美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resh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舞蹈作为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在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的过程中承载了不同民族的精神文化,民族性、区域性、肢体语言丰富、形象鲜明是其主要艺术特征。民族舞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表现生活、传情达意的重要作用。由于身处不同社会文化体系和时空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舞蹈的呈现具备不同的特性,内含不同文化的表达范式和审美特点。民族舞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内容和形式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并在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中有了最直观的体现和最终呈现。文章结合舞蹈作品探析民族舞二度创作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二度创作;舞蹈表演;民族舞
  一、二度创作的意义
  二度创作在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中均有使用,是一种带有即兴性质的艺术创作。舞蹈表演中的二度创作,先要基础条件是完成编导编排的舞蹈动作语言和特定的表演情景,然后结合自身对舞蹈所呈现内容和传达的精神内容的理解,创造性地发挥自身优势条件,在音乐、服装、舞台设计等因素的配合下,通过有限的表现空间展示出其他场景的内容。
  编导根据某些素材编排舞蹈作品,通过舞蹈演员的表演将作品呈现在舞台上,舞蹈演员表演水平的高低及舞台感染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思想情感的传达和艺术品质的呈现,因此二度创作在实际的舞蹈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二度创作在民族舞表演中的特点
  民族民间舞主要是指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能够展现出丰富的民族生活场景及乡土感情的主题性舞蹈。在民族舞创作和表演的不同阶段中,舞蹈演员在与编导经过前期磨合和后期不断碰撞融合后实现完成作品的目标,赋予舞蹈作品独特的风格、完整的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性。对于民族舞而言,独特的民族特性赋予了舞蹈作品较高的识别度。对于舞蹈表演来说,在民族舞表演中进行二度创作,能够使民族舞的表演更加完整,更加富有艺术美感。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对舞蹈内容和动作进行细化吸收,把控舞蹈表演中的情感并加深理解,把舞蹈内容中的文化特性融入自身的表演中。
  (一)个体叙事,塑造人物形象
  民族舞的民族文化特点决定了其最主要的表现特点就是以情动人,因此,个体情绪与情感是民族舞蹈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族舞中的情绪与情感经过二度创作的表达,不仅能展现文化底蕴,还能赋予其强悍的生命力,同时塑造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极为有效地展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与审美特点。
  民族舞蹈演员利用自己积累的表演經验和个体叙事的形式诠释取之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故事情节。民族舞经过二度创作而具备的艺术特点,直接体现在塑造的人物形象上。因此,优秀的二度创作的完成一方面是在于舞蹈演员丰富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在于舞蹈演员能够仔细观察社会。民族舞的表演中,舞蹈演员在有限的舞台时间和空间中需要全身心投入表演,对舞台和舞蹈道具有较深的把控力,这样才能赋予作品灵动、鲜活的舞台形象,赋予作品情感,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生命力,也就保证了二度创作的生命力和审美的不断丰富发展。
  (二)情感积淀,赋予作品生命力
  在民族舞的二度创作中,如果缺少情感积淀,无法赋予作品生命力,其舞蹈表现则会显得空洞、呆板,无法给观众传达舞蹈的实质意义和审美取向。同时,需要关注情感处理的尺度,过度的情感表达则会让舞蹈内容显得虚假,无法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造成观众与表演之间的隔离,使表演丧失情绪上的感染力,更不会让观众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运用二度创作将作品中应有的情感内涵通过舞蹈语言的演绎和强调表达,把控情感表达的重点,这样一来才会给观众带来十足的精神冲击,满足观众的心灵需求。
  (三)情绪迸发,升华表演品质
  情感的表达都是在丰富情绪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化形成的,二度创作中情感的表达,同样也会对舞者舞动情绪的积累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舞蹈表演的过程当中,情绪既会受到情感表达的调节和制约,同时也会对情感的有效传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丰富的情感之中所迸发出的情绪本身,往往都极富魅力与感染力。如在《乡土》中,编排的舞蹈技巧对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舞蹈以乡土中常见的元素进行编排,通过蹲坐、跳跃、摇摆的动作艺术化地展示了具有平原农业气息的乡土场景,表演者通过自身对于家乡、黄土、庄稼、亲情等要素的组合,不仅较高水准地完成了舞蹈表演,也结合自身的理解进行了有机的二度创作。将自身对家乡环境深深的眷恋情感通过舞蹈语言来进行传递与表达,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舞蹈曲目本身的情绪带动能力,使观众体验到人物角色对于家乡及乡土文化的深厚情感,从而使深刻的情绪从深厚的情感积淀当中迸发而出,并最终达到情感的深刻共鸣。
  三、二度创作的实践和运用
  二度创作的具体实践和运用,需要在舞蹈编导一度创作的基础上,发挥舞蹈演员作为表演主体的作用,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在专业技能和文化背景方面提高自我修养,笔者将结合舞蹈作品《乡土》展开论述。
  汉族独舞《乡土》这一作品主要表现汉族人民对于故乡、乡土的深厚情感,以其独特的拔泥步动律为基础进行创作,再现了一个具有憨厚朴实人物性格的北方男子的形象,通过丰富的表现力以及身体部位的巧妙配合展现出来具有识别度的浓厚的北方乡土文化,体现北方男子耿直、倔强的群体特征。在A-B-C-A四段式的表演结构中,舞蹈演员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进行二度创作,有选择地对表现乡土情的舞蹈动作语言进行处理,这对于此作品来说不是一味地机械再现原本的舞蹈而是有选择地强化人物所表现的对乡土的依恋情感,辅之情绪上的铺垫、情感上的循序渐进直至爆发,体现出汉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征。
  四、二度创作的审美之思
  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关怀的实现需要舞蹈表演的二度创作来完成。对于人物形象塑造而言,其核心就是在于二度创作的加工和润色。在民族舞的表演中,演员的二度创作是作品能否成功、人物形象是否丰满的重要保障和实现条件。对于二度创作的审美取向而言,基础是舞蹈动作、技巧、编排的表层设计,这是形式上的美感来源;而借助舞台上的表演进行个人审美经验的应激反应,能够接近民族文化所产生的环境和文化内核,这才是艺术化表达的出发点和审美的归宿。
  民族舞中合理、恰当的二度创作对于舞蹈作品是一种审美的创造,能够对整体叙事气氛进行强调和渲染,同时通过舞蹈表演的表层设计激发审美活动的价值,不仅能丰富既有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还能增加舞蹈表演的内涵,让民族舞表演中的二度创作成为陶冶心灵的方式,同时能记录叙述民族生活方式,营造出厚重的文化感和仪式感,从而取得独特的审美效果和审美体验。舞蹈演员作为传达审美活动的主体,对于人物的塑造、情绪的渲染、节奏的把控都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民族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其必须将宣扬民族文化作为重要任务,二度创作正是实现宣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和目标。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必须要警惕民族性在现代性冲击下的缺失,对于二度创作的要求要更高。民族舞本身蕴含的文化和历史韵味需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工创作,舞台表演不能过度加工,否则会向观众传达台上所表演的民族舞就是原本的民族舞这一错误信息,产生民族文化的曲解。要尊重生活、尊重事实、尊重艺术,在审美方面对民族生活与文化进行表现,观众在欣赏民族舞蹈时不仅能有心灵的愉悦感,而且还会观赏到民族全体成员创造历史的过程,将这些不同的审美感受进行结合,可以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塑造新的事物。通过二度创作者的探索与努力,民族舞蹈才会有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才能让更多人产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接近感。要承认民族舞的独特,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地域和文化的特征,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吴昊.谈民族舞的民族文化特色与现代美学价值[J].艺术科技,2016(6):177.
  [2]岳娜.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3]刘喆.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情绪与情感的关系及其运用[J].北方音乐,2017(22):244.
  作者单位:
   山西工商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和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艺术家最主要的任务是表现真实的生活,表现生命和自然,表现人最本质、最原始的东西。这不是智慧,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信念或者天性使然。通过精神分析在艺术创作中表达不息的生命和顽强的意志是艺术家的职责所在,这种对自我的剖析和对苦难的分解是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交响管乐团的建立也在各个高校中逐渐普及.交响管乐团可以丰富校园艺术文化,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但由于校园文化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且已与舞蹈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多媒体舞蹈,舞蹈因为多媒体的出现而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能够为任何乐器以及人声伴奏,而声乐演唱是一种艺术形式,可以通过钢琴伴奏的方式不断提高声乐演唱艺术性.文章通过对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协作配合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