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明确任务与对策,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使统筹城乡发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思考
引言
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呈现失衡的态势,这将严重制约我国农村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 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推行,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十分有利的影响。但从整体上来看,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社会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慢的,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统筹城乡发展,在现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立法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需要。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是要依靠城乡经济的发展来解决。而国民经济是由不同的产业部门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发展中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它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实现农业和小城镇建设相互协调、双向带动、共同发展。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是把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面向农村延伸,在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规划所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和内容方面上具体明确。
1.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在发展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最终使经济社会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部署中,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转化为国家意志,处理好农民与市民、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从体制和法制上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依法推进城乡统筹。政府的介入改变了农村传统的以村和承包组为单位的基础设施或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但同时,政府由于财政力度和行为方式的局限,不能承担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所有职能和环节。城乡统筹情况一般会影响到发展的全局,对其他关系的调整工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战略
2.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以制度创新为主,实现城乡平等
在我国经济具有相当基础之后,国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破除制约我国经济发展障碍的必要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可以解决发展进程中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协调问题,城乡统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城乡统筹不仅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部分,而且对于整个发展的大局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统筹。要统筹发展,就要大力推进“一体化”建设。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产业的相互融合、分工协作、互促共进,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一体化发展。
2.2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致使我国农业领域里沉淀了过量的劳动力,这是农民依靠农业增收困难的深层原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党和国家在谋划城乡关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时,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 现在的新生代农民比较多,他们并不是非常依赖土地,他们不管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生活习惯上,或者是行为方式上都逐步向城市化方向发展,他们的意识里很想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实行城乡联动,统筹城乡相关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加强农业还是提高工业或发展服务业,都不可能仅靠城市或农村就能单独完成。因为城乡产业发展是解决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部署中,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以农村综合发展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集中体现
城乡关系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利用产业政策的诱导作用,让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根据自身资源要素禀赋等条件,着重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和可以互补的产业,并且实行城乡统一的金融政策,保证村镇企业资金供给充足。
3.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3.1城市化对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强力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向农村倾斜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问题就是资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业部门中,仅仅节约劳动时间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才有可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现在的新生代农民比较多,他们并不是非常依赖土地,他们不管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上都越来越向城市化方向发展,非常想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使城市产业资本持续投入农业和农村产业,使区域经济资源综合发挥效益,做到优势互补,有效地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资本不足问题。
3.2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选择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必须以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扶持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认真解决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资源要素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城乡民间投资失衡、将不断的推动着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农村建设,但是还会出现不能很好的保障农民和集体土地权益等问题。现在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较困难的一点就是健全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3.3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措施
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化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充分体现了通过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来推动城乡共同进步。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有能力的政府,而提高政府能力所涉及的议题既与在政府和市场的运作之间保持平衡的需要紧密相关,只有真正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基本工作,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才能得以实现。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4.结语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只有真正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基本工作,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才能得以实现。 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呈现失衡的态势,这将严重制约我国农村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梦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管理世界.2004(4).
[2].钟春艳,李保明,王敬华.城乡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途径.经济地理.2007年.
[3].路明.城乡统筹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思考
引言
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呈现失衡的态势,这将严重制约我国农村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 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推行,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十分有利的影响。但从整体上来看,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社会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慢的,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打破城乡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同繁荣。统筹城乡发展,在现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就城市论城市、就乡村论乡村的立法模式,已经不适应形势需要。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三农”问题的解决,更是要依靠城乡经济的发展来解决。而国民经济是由不同的产业部门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发展中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带来的成果。它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实现农业和小城镇建设相互协调、双向带动、共同发展。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是把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面向农村延伸,在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规划所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和内容方面上具体明确。
1.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就是在发展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最终使经济社会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部署中,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转化为国家意志,处理好农民与市民、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从体制和法制上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依法推进城乡统筹。政府的介入改变了农村传统的以村和承包组为单位的基础设施或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但同时,政府由于财政力度和行为方式的局限,不能承担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所有职能和环节。城乡统筹情况一般会影响到发展的全局,对其他关系的调整工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途径与战略
2.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以制度创新为主,实现城乡平等
在我国经济具有相当基础之后,国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破除制约我国经济发展障碍的必要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可以解决发展进程中实际存在的城乡关系不协调问题,城乡统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城乡统筹不仅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部分,而且对于整个发展的大局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统筹。要统筹发展,就要大力推进“一体化”建设。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必须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突破口,通过城乡产业的相互融合、分工协作、互促共进,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一体化发展。
2.2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致使我国农业领域里沉淀了过量的劳动力,这是农民依靠农业增收困难的深层原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质上就是党和国家在谋划城乡关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时,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 现在的新生代农民比较多,他们并不是非常依赖土地,他们不管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生活习惯上,或者是行为方式上都逐步向城市化方向发展,他们的意识里很想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实行城乡联动,统筹城乡相关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加强农业还是提高工业或发展服务业,都不可能仅靠城市或农村就能单独完成。因为城乡产业发展是解决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措施,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整体部署中,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以农村综合发展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集中体现
城乡关系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重视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利用产业政策的诱导作用,让城市工业和农村工业根据自身资源要素禀赋等条件,着重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和可以互补的产业,并且实行城乡统一的金融政策,保证村镇企业资金供给充足。
3.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3.1城市化对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
强力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向农村倾斜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问题就是资金。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农业部门中,仅仅节约劳动时间是不够的,还必须把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才有可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现在的新生代农民比较多,他们并不是非常依赖土地,他们不管是在思想方面,还是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上都越来越向城市化方向发展,非常想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使城市产业资本持续投入农业和农村产业,使区域经济资源综合发挥效益,做到优势互补,有效地解决农业发展中的资本不足问题。
3.2城市化发展战略的选择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必须以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扶持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认真解决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资源要素流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失衡、城乡民间投资失衡、将不断的推动着土地集约利用与新农村建设,但是还会出现不能很好的保障农民和集体土地权益等问题。现在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较困难的一点就是健全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3.3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措施
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化 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充分体现了通过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来推动城乡共同进步。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有能力的政府,而提高政府能力所涉及的议题既与在政府和市场的运作之间保持平衡的需要紧密相关,只有真正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基本工作,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才能得以实现。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4.结语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只有真正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基本工作,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才能得以实现。 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已呈现失衡的态势,这将严重制约我国农村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梦奎.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管理世界.2004(4).
[2].钟春艳,李保明,王敬华.城乡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途径.经济地理.2007年.
[3].路明.城乡统筹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