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99222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婴幼儿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7.323
  小儿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发生炎症,其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就是毛细支气管,所以叫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症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1]。2011年1~12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者96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96例,其中男52例,女44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个月~2岁;住院6~10天,平均住院天数为8天。临床均表现为2~3天的感冒症状,如咳嗽、喷嚏、继之出现呼吸困难、喘憋、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唇发绀、三凹征。发热一般在37.5~38.5℃,肺部体征全部病例均可闻及哮鸣音及痰鸣音,肺部喘鸣随着喘憋症状的消失,鸣音也随之消失。
  方法:①一般护理:首先将患儿放置在监护室内,室温控制在18~22℃,相对湿度55%~65%,维持室内空气流动和清洁。病室内不用太多的陪护人员以保持室内的安静。操作人员应该准确熟练各种操作,做到保持操作时间上的集中,在喘憋患儿中烦躁不安的可以给予镇静剂,减少其氧耗量。毛细支气管炎多为小婴儿,从心理上正处于“母子情结”的关键期,应由其母亲作为陪护,护理人员也应对患儿轻拍、抚摸及搂抱,可使其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变得十分自然协调,危重患儿家长坐卧不宁,哭哭啼啼,对她怀中的孩子只能增加不安全感,此时向家长细致交待病情,给她们以关心安慰,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医生,使患儿早日痊愈出院。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喘憋较重、呼吸困难者将患儿竖抱或取半卧位并经常变换体位,以减轻肺部瘀血,有利于炎性反应消散吸收,并轻拍背部以助于排痰,防窒息,拍背时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有外向内,这样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喉间痰鸣,痰量较多时患儿烦躁不安可给予雾化,并雾化后吸痰,选择质地清晰、管壁挺直、硬度适中富有弹性的吸痰管,吸痰时先吸出口鼻分泌物,先口后鼻的原则,更换吸痰管后再进行气管吸痰,插入长度不超过患儿鼻尖至耳垂的距离。吸痰时间不超过每次≤15秒,调节好压力,在无负压的情况下插入吸痰管,开放负压后,将吸痰管边转边吸引。慢慢向外提出,手法轻柔,如遇痰液多时在旋转提出的过程中可稍减慢旋转及外提速度,吸出气管内较多量的痰液,切忌来回提插而导致气管黏膜损伤。③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严防并发症发生,观察患儿有无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加快>60次/分,心率增快>160~180次/分,心音低钝等提示心力衰竭。观察意识、瞳孔、肌张力的变化,若烦躁或嗜睡,易惊或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肌张力增高等提示颅内高压。观察有无腹胀、呕吐、便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提示中毒性肠麻痹、胃肠道出血。一旦发生以上并发症,应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积极救治。④缺氧的护理:掌握正确给氧方法很重要,轻度缺氧者,立即给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0.5~1L/分,有严重发绀者,立即予面罩吸氧,4~6L/分,经常监测所供氧的浓度,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缺氧是否改善,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雾化吸入是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改善通气,消除炎症和解除支气管痉挛。因雾化产生的雾气含氧量低,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压力以致患儿出现哭闹不安等,对患兒的气急、胸闷、口唇发绀等缺氧症状也会有所加重,因此在雾化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在场陪伴,严重的发绀患者可暂缓雾化,等安静后再进行雾化,雾化量控制在2档,时间控制在<20分钟。
  结 果
  96例患者结果细心治疗护理,治愈95例,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
  讨 论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多由病毒感染所致的呼吸道疾病,多见于0.5~2岁的婴幼儿,其发病主要与该年龄支气管系统的解剖学特点有关,因微小的管腔易因黏性分泌物增加、水肿及肌肉收缩,极易发生梗阻。少数患儿阻塞性肺气肿较明显。采用合理正确的治疗护理是重要的手段,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过硬的技术本领,高度责任感,采取合理的治疗护理措施,促使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5.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991-1201.
其他文献
事业单位推行内部控制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其加强经济合同控制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医院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现状和问题、改进措施方面展开讨论,探析通过健全合
目的:观察代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随机分成代文组(n=49)和洋地黄组(n=49).代文组给予代文口服80mg/次,1次/日,连续10日;洋地黄组给予地高辛0 125m
有资料统计[1]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晚5~6岁,选择创伤小、固定可靠的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2002年5月~2010年3月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56例,女108例,男48例;年龄56~92岁,平均72岁。骨折分型按AO分类法,A1组经粗隆间的单纯骨折,A2组经粗隆的粉碎骨折
目的:旁小切口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手术方式及临床分析.方法:2007年6月~2010年10月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43例,采用髌腱旁小切口结合钢丝及可吸收缝线固定骨折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80例,均进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前、术中护理模式,研究组除了采用常规手术前、术中护理模式外,施加舒适护理方式。结果:研究组的手术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手
阐述了人造板胶黏剂的起源、类型及其应用,总结了各类人造板胶黏剂的优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根据相关行业的要求,还对人造板胶黏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应的预测,期望能
采用有机硅液体橡胶增韧改性E-51型环氧树脂,以200#聚酰胺树脂为固化剂,合成了一种可室温固化的环氧树脂胶黏剂。研究了增韧剂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的黏度、粘接性能、固化温度
摘 要 目的:对儿科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处方6450张,对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占被调查处方的57.4%,抗菌药静脉输液占抗菌药的59.8%,抗菌药与抗病毒药联用占静脉输液的43.7%。结论:本院抗菌药的用药、静脉输液用抗菌药及抗菌药与抗病毒联用比例偏高,口服抗菌药使用较为合理,抗菌药的合理用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能力的骨科常见病,此病多发于青壮年。行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创伤轻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