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来源 :教育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fw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出“创新”一词,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法教学已变成时代的需要。本文重点研究了怎样中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 中学数学 创新 培养
  
  创新的根本意义在于发现和利用新事物,重点在于从认识上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大胆探索。实现数学教学的创新就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可以让所有的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快乐,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提倡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与思想,旨在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教育方面,各教育人士也多次提出教学的创新,中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数学本身就是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况且兴趣不是学生与生俱来就有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例如:例如对于课本例题:“求函数y=x的单调区间”的学习,在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以后,我们对它进行了引伸,设计了如下程序性问题:(1)研究该函数的主要性质;(2)设计做出其图像的方案,并找出其图像的特征:(3)分别做出函数y=2x,y=ax(a>0,b>0)的图像,并概括规律;(4)请同学找出一个具有此类函数模型的实际问题,并予以解决。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后,同学们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积极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研究。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比较顺利,第二个问题则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第三个问题的结果丰富多彩。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问题获得了圆满的解决。同学们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们主动的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同时,教师在讲新概念时可以提些学生熟悉的话题,以及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两者相结合就能使学生对新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潜力。
  
  二、弄清概念,锻炼思维
  
  严谨、简练和逻辑体系是数学教学的要求,数学教材中常常会出现现成的数学定理、定理的论证过程,由于缺乏必要的探索定理、发现证明的思路,造成学生投有完整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弄清获得这些数学真理的思维过程,帮助他们把握数学创新思维的关键搏,逐渐总结出数学创新思维的规律。给学生讲解数学发现过程中的数学思维过程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主要任务,继而使得学生能够总结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与方法。
  
  三、调动气氛。教学改革
  
  创新是一项自主性活动,教师实现创新教学可以从课堂气氛和教学改革入手。课堂气氛常常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使用各种方法来带动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保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借鉴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因为团队学习是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可实现互教互学、彼此交流、改善心智的目的。除了课堂教学的方式外,教学改革才是改善教学成果的根本途径。教学仪器方面,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客观事物的形与量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直观形象地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开放式”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特点。它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教师应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学”来考虑“教”,把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变革的主要对象,把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泼、开放。
  
  
   四、训练思想,增强能力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高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后得出,对学生进行思想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这关系着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思维开展训练培养工作。
  
  (一)归纳思维。归纳思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归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能对事物的若干个体和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或者共同属性。归纳思维的提高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很重要的,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数学教学而言,需要进行归纳思维训练的内容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学生对归纳总结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步骤、各章节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内容要点。
  
  (二)类比思维。类比思维的提高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类比主要是通过了解两个或两类事物的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而猜测另一些属性的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数学教材中同样有很多方面可以进行类比教学,其种类与形式是多种多样。如:将性质、公式、法则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或推广,可由“数”与“形”的结构相似性进行类比,可由解决问题方法的相似性进行类比,甚至实现从有限到无限进行类比。
  
  (三)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也是比较大的,它是一种不运用推理过程而直接了解事物的行为或能力思维方式。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常常会单单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直觉思维的训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数学能力片面发展,思维僵化与保守,让学生的思维创新受到限制,在数学活动中的缺少创造发明。
  
   五、人文教育,创新个性
  
  数学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具有像爱迪生发明灯丝一样的坚定信念。在“问题数学”中培养学生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错析教学”,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六、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不仅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进步的根本动力。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需要顺应发展潮流与教育的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以创新为宗旨实施教育改革。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加强策略的运用,研究教学模式外,多方面使用现代教辅手段的模式也要积极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劲松,高中数学教科书中应用问题初探[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2010年6月21-22日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在广东东莞召开了2010年工作会议。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专家、骨干企业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课改理念下的思品课教材弱化了以往课程内容的学科化倾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古人云:志不强者知不达。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来
由于丙烯酸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由于COD含量高,无法到达直接排放标准,为使排放标准达到环保要求,故引进目前国际较为主流的废水处理技术-废水焚烧技术.工艺以焚烧单元
一、主观期望效用理论    萨维奇(L.J.Savage,1954)提出的主观期望效用理论认为,直觉的偏好关系能够推导出由效用和主观概率来线性规范人们的主观决策备择方案的选择。期望效用理论在风险决策分析中占有统治地位,它被普遍接受为一个理性选择的规范模型,并作为一个经济行为的描述性模型得以广泛应用。它的出现,是20世纪上半叶最令人振奋的学术成就之一。主观期望效用模型的四大部分:一个基数效用函数;一
文贵创新,自古而然。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富有个性化呢?最要紧的就是增强“主体意识”,让学生找回迷失的“自我”,发挥各自潜在的创造才能。    一、让作文的内容富有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也就是说作文要体现“主体意识”,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潜在的创造才能。因此,作文题材必须是学生“自主”选择,一切从
2003年12月23日夜,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对于重庆井喷的罹难者,这个黑夜却成为索取宝贵生命的魔鬼.不幸使他们再也无法看到第二天的阳光与笑脸;再也体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