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基本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得许多学生不爱学习历史课程,甚至于对历史课程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真正得以落实。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法;初探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结构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基本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得许多学生不爱学习历史课程,甚至于对历史课程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真正得以落实。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探索和实施了兴趣教学法,并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现分享如下。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即教师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权威的旧有教学观念,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留下参与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全程参与。比如,在进行“府院之争”的教学时,教师为了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角色表演,使历史场景再现,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历史人物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的真实想法。即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段祺瑞、黎元洪、张勋和美国及日本代表,让这几个学生分别站在各自的人物立场上对于“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想法和看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不必拘泥于教材内容,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历史素养的积累,在人物表演方面进行进一步演绎,也可以对于“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问题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得生涩的历史知识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和“观摩”深植学生内心,从而通过趣味化的教学形式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需要说明的是,参与表演的几个学生并不是现场随机抽取的,而是事先通过同学们的推举和选拔出来的,然后按各个角色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认真预备,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史料,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启发意见,使他们在模拟历史片断的表演过程中,不至于成为走过场的闹剧而失去应有的教学意义。
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要求,综合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积极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成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认知过程与情境是密切相关的,在生动强烈的情境中,将强化刺激,使思维更加活跃,使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利用该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将使得教学效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鉴于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利用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更加系统而深刻的认识。比如在“南京大屠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选择性地放映“南京大屠杀”的一些惨烈场景,通过幻灯片重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老照片,并鼓励学生在理解历史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独立阅读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大量史料,经过历史材料的整理归纳和故事情节的语言组织后,在课堂上轮流讲述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故事。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饱含热泪诵读了《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的部分内容:“‘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其他学生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从而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使南京大屠杀纪念碑上的“遇难者300000”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数字,而是充斥了屠杀、强奸和掠夺。生动情境的营建,拓宽了学生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三、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满堂灌”,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即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导入新课,以唤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强烈兴趣,然后,根据事先设计的、可以适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难易相结合的历史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点拨,最后由教师作课堂小节,从而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使讨论过程紧密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开展,既有的放矢,又抓住主题,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既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兴趣教学法作为通过营建具体生动的教学氛围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点相对松散生涩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兴趣教学法,以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法;初探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结构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基本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使得许多学生不爱学习历史课程,甚至于对历史课程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教学目标真正得以落实。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探索和实施了兴趣教学法,并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现分享如下。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即教师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权威的旧有教学观念,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留下参与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全程参与。比如,在进行“府院之争”的教学时,教师为了充分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角色表演,使历史场景再现,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历史人物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的真实想法。即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段祺瑞、黎元洪、张勋和美国及日本代表,让这几个学生分别站在各自的人物立场上对于“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想法和看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不必拘泥于教材内容,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历史素养的积累,在人物表演方面进行进一步演绎,也可以对于“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问题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得生涩的历史知识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和“观摩”深植学生内心,从而通过趣味化的教学形式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需要说明的是,参与表演的几个学生并不是现场随机抽取的,而是事先通过同学们的推举和选拔出来的,然后按各个角色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他们认真预备,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史料,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启发意见,使他们在模拟历史片断的表演过程中,不至于成为走过场的闹剧而失去应有的教学意义。
二、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紧密围绕教学内容要求,综合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积极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成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主动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认知过程与情境是密切相关的,在生动强烈的情境中,将强化刺激,使思维更加活跃,使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利用该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将使得教学效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鉴于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利用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产生更加系统而深刻的认识。比如在“南京大屠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选择性地放映“南京大屠杀”的一些惨烈场景,通过幻灯片重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老照片,并鼓励学生在理解历史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独立阅读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大量史料,经过历史材料的整理归纳和故事情节的语言组织后,在课堂上轮流讲述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故事。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饱含热泪诵读了《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的部分内容:“‘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其他学生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从而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使南京大屠杀纪念碑上的“遇难者300000”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和数字,而是充斥了屠杀、强奸和掠夺。生动情境的营建,拓宽了学生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三、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满堂灌”,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依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即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导入新课,以唤起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强烈兴趣,然后,根据事先设计的、可以适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难易相结合的历史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过程中要适时给予点拨,最后由教师作课堂小节,从而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下,使讨论过程紧密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开展,既有的放矢,又抓住主题,即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既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兴趣教学法作为通过营建具体生动的教学氛围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点相对松散生涩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兴趣教学法,以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