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进行有效提问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feng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课堂提问是学生疑之始,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教师搭建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的主要平台。它能切实有效提高课堂效益,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否有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主体地位,结合本人10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粗浅的几点想法。
  一、提问要有一定的梯度——循序渐进
  平时常见一些教师上新课时,问作者是谁,是哪国人,课文是什么文体,文中有几个人物等等。这些问题过于简单,起點过低,不需要思考,甚至只要答“是”或“不是”,学生几乎不用动脑筋。长期下去,不仅使学生语言得不到训练,智力得不到开发,甚至可能使学生的智商下降。如果太难,又让学生无从答起,有时课堂只是极个别学生的舞台,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听懂或听清教师在讲什么,这样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过于简单或过难的问题都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是无效。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认识水平。问题设计都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要有层次,由浅入深并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位教育家说过:“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又不能让学生不动脑筋就轻易答出。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取得成功就能增强学习信心,保持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有梯度的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二、提问要平常处巧设疑点——激活思维
  问题设计,如果过于单一,每篇课文千篇一律,就会让学生感到单调,缺乏探究欲。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师反复研读教材,深挖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熟练掌握教材,打破常规,在看似平常处巧设疑问,可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及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例如她提问:“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小说所写的悲剧,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这样提问便形成使学生“急盼”、“渴求”的心理状态,孜孜以求,加速思维。
  三、提问要紧扣目标设疑——方向明确
  教师设计课堂上所需预设的问题,必须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片面理解为只要能激发学生兴趣。为问而问,脱离内容与目标。比如:在《捕蛇者说》一文中,第一课时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教师打破常规,并没有逐字逐句地解释翻译,而是把词分为一词多义,活用字,还有重点句子提取出来,让学生比较。这样让学生感到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有效地掌握文言词汇,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第二课时教师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文中提到“利”“甘”“乐”,那么对蒋氏而言是幸还是不幸?结合课文说说理由。二是“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说明、议论,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本文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三、填补空白,想像“作者与蒋氏分手后,过了几天,作者来到蒋氏家……”这样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相互争论,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提问要寻找合适时机——确保有效
  提问可以在一节课的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抓住这些最佳时刻,这样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这个时机主要是:一是在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机。一般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要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二是在研究探讨新知识的时候,在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提得不能太多太杂,要有代表性,能突出重点。三是在学生研究的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侯。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出现阻碍时,教师要及时以问题加以引导启发。四是在学生自我学习感觉满足的时侯。每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学生会有思维活动暂停的状态。此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示学生知识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随便提问,更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问问题。
  五、提问要善于抓住“文眼”——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谓“文眼”,能够统摄全篇的文字,把内容和表现手法融成一体的凝光点,在构思中起到艺术聚焦的作用。为了避免课堂“满堂问”的琐碎,在教学设计中,抓住这些文眼,提炼出几个能牵动全篇学习的主要问题。而“主问题”阅读教学中能扬长避短,简化了教学头绪,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能带动学生积极地阅读、思考、研讨、探究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深入到课文的每个角落。如教《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抓住开头“我不由停住了脚步。”和结尾处“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个文眼,设计主问题。“我”为什么不由得停住脚步?最后为什么觉加快脚步?通过两个主问题,让师生共同徜徉在紫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共同触摸作者感情的变化。学生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
  总之,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时刻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提问的艺术水平,建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探究的气息,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让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其他文献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扫墓、禁火,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
期刊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哲学发生转变的新时期。一百年来,中国哲学在中西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发展壮大,中西、古今之争成为这个世纪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课题。
自2014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大力推行PPP模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指导该模式的推广应用.PPP模式涵盖项目投融资、规划设计、施工建
期刊
十七届六中全会特别提出一个宏伟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要求我们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高潮.这就要求我们中华民族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
从用人单位毕业生社会需求分析的调研工作入手,结合调研结果谈谈数控加工专业学生培养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Beginning with the research work of social demand analysis
科学家认为,接下来的10年,一些重大的科学问题将得到解答,人们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提升,科学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化.下面是科学家们对未来10年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预测,其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本源,是和谐发展的动力。构筑和谐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的灌溉。中交二航院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用文化管理企业,用文化凝聚员工,把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多年来,二航院坚持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文化孕育和谐,着力打造和谐企业,实现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和推进企业健康发展“双
期刊
中央银行是"货币的保卫者",这是对中央银行与货币关系的准确表述,也是由货币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保卫货币的价值稳定,是历史赋予中央银行的神圣使命。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表现及其特点  首先,金融危机是由外部因素还是由内部因素造成的,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阴谋论者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规律论者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随着金融监管技术提高,一个国家监管或管治出现问题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变小。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
期刊
在一些地方,政府受传统思维影响,PPP项目社会资本方采购过程中利用社会资本急于承接订单的心理,以及公开招标中的有利地位,在实施方案和合同条件中设置一些不合理的条件.设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