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蓄能筑根基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13日,恩施市龙凤镇店子槽村党员邹兴友早早来到镇党校教室,他格外激动和高兴,在准备好的笔记本封面上写上端正的“党员培训笔记”。除了支部主题党日,这是他17年来首次参加党校培训。
  近年来,恩施市创新探索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按照“1 16 N”的组织布局,以市委党校为主阵地,新建16个乡镇党校,在200个村居、25个产业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设立教学点,实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全域覆盖、全面提升,并丰富“云课堂”“田间课堂”等新的培训形式,受到基层党员的普遍欢迎。
  万名党员就近上学
  恩施境内山高路远,在农村,像邹兴友一样难得参加一次党校培训的党员不在少数。
  恩施市有农村党员13479人,距离城区最远的坝村进城一趟要4个小时车程。受客观条件限制,许多基层党员主要在村里参加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很少有机会参加党校组织的正式培训。
  5年时间对所有党员轮训一遍,是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的硬指标。对地域面积广、党员分散的恩施山区而言,全覆盖培训农村党员是基层面临的最大难题。
  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建党员身边的党校。恩施市委组织部下拨62万元党费专项支持16个乡镇党校建设,指导各乡镇健全组织机构、配齐培训设施;恩施市委党校专门建立“乡镇党校教学专题库”和师资库,分批次送教下乡到乡镇党校。
  “党员既要在台下听,还要上台讲,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恩施市屯堡乡党委组织委员罗荣辉介绍,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屯堡乡将每周二和周四列为党员培训日,周二由乡党委领导干部讲理论、讲政策,周四则是年轻党员成长课堂。
  为让更多农村党员学习到高质量课程,该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千堂党课进基层”活动,把党课带到党员教育教学点、田间地头等场所,采取访谈式、情景式、互动式等方式,提升党员干部的参与感和融入感。
  截至目前,恩施市16个乡镇党校共组织党员培训88期,近万名党员参加了党校学习。
  “线上 线下”学习不断电
  参训学员线下“点单”,专业部门线上“接单”。近期,恩施市党务干部线上专题培训火爆开班,原计划100人的“云课堂”,不到2小时在线培训人数突破700人。
  通过视频面对面交流沟通、点对点答疑解惑,订单式“云课堂”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习更轻松,氛围更浓厚,学习效果大大提升。
  恩施市结合疫情实际,创新采用网络“云课堂”形式,将部分党员教育课程从线下搬到线上,并将培训终端直接链接到党员的个人手机,实现“手机一点,党员上课”的即时学习。
  在乡村振兴“云课堂”上,来自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的10名专家学者与123名乡村干部围绕乡村振兴项目落地、生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开展10场教学互动,专家支招出点子140余个,为乡村振兴项目提出50多条建议。
  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恩施市级领导走进“云课堂”,为基层党员干部进行脱贫攻坚、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培训辅导,恩施市委组织部不定期抽查检查党员学习情况,并组织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先烈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让我深受鼓舞。”5月8日,新塘乡保水溪村带领党员瞻仰木栗园红军纪念碑,重温历史、感悟初心,党员们被先烈的英勇事迹深深触动。
  为创新载体、讲出特色,恩施市充分用好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党员参观学习,并运用融媒体平台,以灵活方式实现党课覆盖率和宣传效果最大化,拍摄红色教育微党课,传承红色基因。
  “借助云课堂,我们培训的频率更高了,基层党员的学习机会更多了。”恩施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培训前会广泛征集培训对象的意见建议,了解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制定培训需求清单。再邀请全省学界、业界资深专家教授给基层干部授课,预计全年轮训基层党员干部1.2万人次。
  田间里的学堂
  “现在种茶讲究科学,自己瞎琢磨,不如跟专家在田里学技术。”在恩施市龙凤镇龙马村茶叶基地,镇委党校兼职教师汪仕武正在讲解茶叶种植和管理技术,30余名茶农中的党员参加培训。
  “上堡扎有400多亩茶叶,近年来大概有4000万元进了茶农的口袋。”汪仕武号召大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的其他党员和茶农精细化管理茶园,进一步提升茶园整体水平,建设高质量茶园,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为了抓实党员教育工作,推动经济复苏和脱贫攻坚,恩施市将党员教育延伸至农业产业基地、产业园区,探索“党校 基地”“理论 实践”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市场、季节、技术等方面的需求,开展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党员致富带富能力。
  “在网红经济时代,党员也要紧跟形势,带头学会新技能,让农产品走出大山,助力乡村振兴。”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一村一主播”黨员培训示范基地正式挂牌,这是恩施市成立的首个以提升党员网络销售技能为目标的培训基地。
  “五中全会讲得好,农民朋友使力搞,致富不用等靠要……”在崔家坝镇12个村的田间地头,随时都能听到流动党校“大篷车”大喇叭的声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党的好政策,鼓励村民发展致富产业,深受党员群众喜爱。
  “党员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恩施市聘请了200余名实用技术人才、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作为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带领他们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讲授党课,讲解种植技术,分享致富经验。
  “接地气,挺实用!”白果乡党委组织委员甘声鸣说,田间教学受到农村党员的欢迎,党员参训率达到95%以上。
  “常态化组织党员学习培训,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不断提升,党员的党性意识由淡变浓,党员作用发挥由虚变实,党员队伍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恩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建华这样总结。
其他文献
7月1日,通城县委组织部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过“政治生日”,开展“重温入党申请书,与最初的自己“见字如面”活动。该活动由机关党支部书记主持,首先给參会党员发放“生日贺卡”,随后全体党员重温入党申请书,交流感想,最后由支部书记领誓,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言。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全体党员干部忆初心、悟初心、守初心。通过活动的开展,与会党员纷纷表示将守住初心,重新出发,以实际行动献礼建党100周年。  (吴秀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本栏目特推出党史学习专题,邀请全省知名专家教授,为大家讲授精品党课,梳理百年党史脉络。将连续刊出,敬请关注。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是共产党人的鲜血、汗
在与电场相关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要求求解电场中某点的电势或电场强度的问题。这类问题虽然是常见的,但往往会因为设置的情景较新,所要求解的问题距离给出的信息较大,而使不少同学在解答时感到茫然。下面我们介绍一种方法,简称“等分法”。这种方法通过捕捉信息和几何作图,先找出电场中关键点的电势,再确定等势线或等势面,最后根据电场线垂直于等势面的特点,以及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关系来求解。  例题(2017·全国
大疫突袭,英雄无畏。  没有硝烟的战场,成为砥砺初心使命的检阅场。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承受着巨大压力,迸发出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大无畏气概。  崇高的敬业精神让你们携手并肩,铸成一道安全“长城”,封锁了病毒的传播。  这个春天,白色防护服成为无数人表达情感的底板。一件件写满名字的防护服,是湖北人、武汉人对英雄最好的纪念。  我們无法一一叫出你们的名字,但在我们心里清晰
终于可以对这个午后说出暖意  终于可以,对那株变了色的狼毒  努力说出,我的赞美——  荒芜的大地,已经无需证明  你的根系究竟有多么庞大  站在母语丢失的路口  也已无法洞悉,那些  和骨頭一个颜色的纸张  经世不腐的秘密  如你所愿,这个夏天  高原上的狼毒又开得茂盛无比  ——满山都是,统一  晃动着的脑袋
在春天,屋背山最多的是枫树  一根根傲然挺立,叶子像一把蒲扇,轻轻一摇,  大地就油菜花香,禾苗茁壮,蛙声如潮  一脉水田,白嘴鸦时起时落  钻进屋背山的柴窠子,砍小柴儿,捆成一个  小把。每次打红豆杉下走过,喜欢扯下它的叶子  或捏碎明晃晃的紅籽儿,或用力碰一棵  比我还瘦的树  秤砣子在风中  晃荡,怕把几十年的槠树  压垮了。槠树长吁短叹,浸渍于光阴  它在咳嗽,咳出许多的臭蚁  一些小鸦,
见南山(外一首)  深圳:不得不说的记忆 (组诗)  听雪落下的声音(外一首)  今夜,我决定写诗(外一首)  家,永远是心的朝向  碎花  小动物之歌(组诗)  猫冬 (外一首)  一个转身,就是二十年  静夜思(外一首)  放不下的爱  古诗词五首  庆新年一帆风顺(外一首)  杨博的诗词  冬之雪  青青校园  噩夢清晨  门  期盼  舌尖上的记忆  一叶一画,人心澄静  于“三书”中立世
苏敏,1979年生,安徽安庆人,浙江省作协会员,获温州散文家奖,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天津文学》《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有作品入选散文年选。  我不太确定房间里是否有新的闯入者,也不太确定这新的闯入者是否就是一只老鼠。  门一直开着,窗户也一直开着。前些日子,有一两只“鸟”飞进来过,黑色的,像幽灵,扑扇着翅膀,在房顶环绕飞行,几圈之后,又从房门飞出去。我不敢确认这是一只什么鸟,感觉中,它像是
张守仁,1933年9月生,上海市人。195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精通俄语、英语。1961年毕业分配到《北京晚报》任副刊编辑。后到北京出版社工作,与同事创办《十月》杂志。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废墟上的春天》《文坛风景线》《你就是爱》《寻找勿忘我》等书。译作有《道路在呼唤》《魏列萨耶夫中短篇小说选》《屠格涅夫散文选》等。散文《林中速写》被编入数十个散文选本以及中学阅读课本。曾编辑出版了《高山
米来,本名周美兰。幼年家贫,母亲盼她将来不会挨冻受饿,唤她米来。江西省余干县人,毕业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曾在《北京文学》《中国作家》《边疆文学》《红岩》发表中篇小说若干,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鄱湖水鬼》。曾获北京文学奖,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赛奖。现任北京某文学杂志编辑。  一  飞机准时降落约翰内斯堡,是当地时间晚上九点十分。飞机着陆时与地面的剧烈摩擦中,甜糯的女声广播在轻柔的音乐中响起。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