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zb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
  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源泉和根据,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运用谈谈一些拙见。
  一、有效的提问原则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课堂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回应或回答,并且这种注意、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对吗?”“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成了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时效性,也对我们的教学不会有大的推进作用。
  二、提问方式的转变
  课堂提问, 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甚至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无效提问、低效提问的现象,甚至有时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存在着教师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留深思的时间;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的情况;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随意性, 忽视对问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情况;这样的提问方式只是流于形式,只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填充而已。因此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设计好每一节课所需的问题,尽量避免上述情况。这样,我的问题问的是有准备,学生的回答也有了头绪。
  三、提问对象的转变
  课堂提问的过程,应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信条,是达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提问,只要有不同的观点,完全可以向教师提出,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提问同样重要,二者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有机地結合学生的提问,它可以是:师问生答,生生问答,教师引导。例如:我在讲解《体积的换算》这课时,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得知识,这时一位女生马某问:为什么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而不是100或10000呢?紧接着我没有马上告诉她准确答案,而是让同伴回答她的问题,我实时点播。这样这节课学生学的有兴趣,对难点的理解很轻松。
  四、问题的精心设计
  问题是串成课堂的链子。因此,教师简洁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形成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我们设计怎样的问题?怎样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切合实际?只有考虑全面了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发现数学的意识,教师出示主题图后,就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漫无边际地说,往往会兜很大的一个圈子才能绕到主题上,有时甚至回不到主题上。这样学生的观察力、问题意识又培养了多少呢?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首先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其次,提问要问在症结之处,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巧妙的发问能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六年级 “数据世界”时,让学生估算一亿粒大米约有多少千克时,很多学生都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一千克大米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估算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千克……这样的问题就会引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多精辟的话语呀!真正道出了“提问”的价值所在。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发现长方体的展开图的面积就是它的表面积,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看着立体图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的提问要遵循提问形式的科学合理,更要符合学生现状的原则,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要恰到好处,时刻把握住一个“度”字。只有将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很好地结合,提问的方法灵活得当,对学生回答的评价客观而委婉,作为一种启发信息提供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思维的震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开展思考、讨论,探究规律,获得新知。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提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以达到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数学课堂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王梓诺却是以平面模特入的行,初见就感觉她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牛仔裤加白色宽松T恤,头戴棒球帽,淡妆,面容精致,这是年轻女孩的必备装扮。在采访之前以为她跟大部分90后演员一样,迫切需要演出机会,对事业充满憧憬与梦想,怀揣对表演的远大抱负,争取每个露脸机会。然而在采访过程中,越来越多感觉到她身上有一种同龄人少有的理智与淡定,对演艺事业看得很通透,只从兴趣出发,对成名并没有企图心,甚
音乐类节目的受众群较其他节目的受众群,更为广泛,尤以年轻人为主,对于音乐节目而言,求大求新求奇早已是制作者们追求的东西,这不仅仅是为了平台优势,还有随之获得的广告附加值。无论音乐多么让人快乐和富有激情,节目本身却不仅仅是为了快乐。无论是像《中国好声音》等音乐选秀节目,还是《土豆最音乐》等单纯的音乐节目,无不如此。从节目本身来看,仅仅是开创一个很红的“选秀”节目,然后培养出几届选秀冠军并不足够,更需
上架  《鹿鼎记》  主演:韩栋、张檬 导演:赣水清 邓衍成 题材:古代武侠 出品人:华策影视 原著:金庸 导演:赖水清:邓衍成:龙绍基 编剧:刘殿润 上映日期:2014  讲述了出身卑微的韦小宝如何成长发迹并最终归隐的故事。出身市井、刁钻油滑的韦小宝因偶然知悉宫中秘密,冒充小太监入宫,助康熙擒获权臣鳌拜而成莫逆,又被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收为弟子,却因陈要其刺杀康熙,令其左右为难。小宝无意中得知康熙
导演:甘露  编剧:张勇  主演:钟汉良饰杨慕初/杨慕次、李立群饰杨羽桦/杨羽柏、杨蕊饰和雅淑、李玥饰荣华、白凡饰杜旅宁、刘大为饰荣升、徐翠翠饰李沁红、李颖饰徐玉真、丁子玲饰俞晓江、薛俨饰方致同  类型:谍战、悬疑  播出时间:2012年8月  播出平台:北京卫视、云南卫视、江西卫视  网络平台:乐视网  推荐理由:人们常说,“亲兄弟,明算账”,就算是至亲骨肉在金钱、利益的面前也需要分清彼此。而当
《浮沉》虽然已经播出两月有余,但网上关于这部剧的讨论却持续发温,网友观众又将“职场剧”的话题炒热。或许是内地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我们对职场剧的把握总是有失火候,直到最近几年,大家才将白领生活拍得有模有样。现在内地职场剧习惯走励志风格,故事模式总弄成菜鸟奋斗史,虽然也会涉及一些办公室政治斗争,但这似乎只是为男主角充当保护神做的铺垫,缺少最真实的职场生活。其实,内地职场剧可以说只有剧,没有职场,或者说
“微博是地球的脉搏”,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每一个微博用户后面,都是一位活生生的消费者。”这是很多企业对微博的描述。同样的道理对于娱乐圈的明星也一样适用:微博是明星的脉搏,每个微博账号后面都是一位活生生的粉丝。微博的出现不仅给明星带来一种新的消磨时光的方式,也为他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自我营销模式。  微博营销系统化始于企业客户,每个企业都可以在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注册一
很多年前,在东北乡村,我经常对餐桌上的食物心怀不满:不是土豆炖茄子,就是豆角炖土豆。这是夏天,菜色还算丰富,如果是冬天,那就只有“翠花上酸菜”了,或者是酸菜的前身——白菜炖上点土豆。我经常心里抱怨口难开。物资短缺、蔬菜种类少可以理解,其实也可以换换方式的,比如可以炒个土豆丝,换个形状不难吧!  现在的中国电视剧也面临着我小时候餐桌上的问题,老百姓的确吃腻了做法单一的菜,前几年流行清宫戏,小燕子挺可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4.07.025    【摘 要】当前农村婚俗在法律和道德层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同时婚俗议程仪式也发生诸多变化,并直接伤及乡风文明。因此,要革除旧婚俗,树立新风尚,就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乡风文明;婚俗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
片名: 说书人  出品人:李明、赵本山  导演:楼建 艺术指导:赵本山  编剧:杨捷  主演:小沈阳、赵本山,李立群,伍宇娟,吴健,毕畅  探班时间:7月13日  探班地点:沈阳  人物:楼建 小沈阳 赵本山等    题材厚重 叙述平实  2012年4月28日《说书人》正式开机,五月在涿州影视基地拍摄时,本刊曾探过一次班,无奈没赶上小沈阳的戏份。到7月再去探班,就已经是转场回沈阳,剧也随着最后一次
关于故事  恐怕还没一个数以干万计的庞大青年群体,被历史赋予过如此众多的称谓——共和国同龄人、老三届、红卫兵、知青……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上山下乡”运动中,被冠以“知青”之名走向农村,与共和国一起蹉跎、奋进,用进发的激情燃烧着荒凉,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他们中有人如赵天亮、周萍、齐勇、孙曼玲,来自祖国天南海北,共同投身北大荒的艰苦劳作,在汗水中缔结珍贵的友情与爱情,也有人像赵曙光、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