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施工管理工作效率低、信息滞后、准确度差,所以在建筑施工中,我们需要寻求新型管理方法。在新时期,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各行业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实时信息间的交流,当然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即从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及发展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1.建筑施工管理
1.1传统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弊端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主要是通过手写、画的方式来进行数据的传递,这不仅限制了传递效率,并且不能保证其精确性。并且从施工的整体来看,传统的传递信息数据的方法速度慢,不能有效的将复杂的建筑施工数据进行整合,这就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问题,使管理人员不能根据实际工程作出有效及时的处理办法,从而引起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损失。所以说,针对传统建筑施工管理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寻找新的方法来更好的管理信息和数据。
1.2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都能够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建筑施工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建筑工程单位资质、职业资格人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2)提供了协同合作的平台:采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加强了各部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外部和组织内部的沟通,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的漏洞,很好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3)提高了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为施工单位创造了新的管理环境,使信息的传递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使管理者能根据员工工作状态作出准确的决策。通过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管理能缩短20%左右的工期,降低10%左右的生产成本。所以,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在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信息化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是由多个相关联的要素按照某一规律集合起来的。它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有多方面的应用,现分析如下:
1、对工程进度进行管理:信息技术可以用来编制工程总体进度规划,形成网络计划。并且还能制定进度管理模块,结合其他信息模块实现对建筑施工的动态管理。
2、对工程材料进行管理:主要表现在应用信息技术编制工程材料网络计划图(计划采购、资金流动等);利用网络监控技术监督材料消耗、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
3、对设备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制定采购或租赁设备的计划、定期维护的计划及资源消耗配比的计划、设备出入记录等。
4、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在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根据相关工程质量标准,管理、统计和分析质量结果,严格把好质量关。
5、对工程安全进行管理:在安全管理中,信息化系统收集安全数据,掌控安全方案,从而减少了安全事故。
6、对工程档案进行管理:既方便了档案的存取,而且还能搜索和筛选信息避免工作重复,并且此操作简单,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
3.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虽然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当前信息技术也在建筑行业中有了一些应用,但是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应用局限、孤立应用、范围狭窄。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3.1应用局限性
当前,信息技术并没有应用于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而是局限于部分企业的部分部门中,仅仅是在打印表和信息检索查询方面有所应用,并且没有和动态的行业信息进行结合,所以,信息技术还没有完全融入建筑施工管理中。
3.2应用孤立性
虽然,有些企业已经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但是仅仅是在这些企业的项目经理内部和工地现场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并没有和外部的企业进行有效的互动,所以,这就导致了信息在企业内部的孤立。
3.3应用范围狭窄
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在项目施工的前期,例如:招标、投标、工程造价预算等。但是,在施工过程(如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等)中更多依靠的是管理人员的经验。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范围窄,不能充分实现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和智能化管理。
4提高建筑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措施
4.1加强信息化建设
针对当前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首先要提高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2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
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实际可行的战略计划,完善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化施工的自动化、工具化、网络化、集成化和系统化等特征都加以充分的利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3发展基于信息化的各种应用系统
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性,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4.4规范建筑管理体制
规范建筑管理体制,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严格按照网络进度进行工作,促使网络计划切实可行,提高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计划的自觉性。
结语:在施工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技术是建筑行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应该倍加关注的方面。信息化技术具有传统管理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工作质量,并且长期使用还能降低管理成本。所以,当前相关人员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并能将其应用,更好的促进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忠明,董旭春.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提高的方法[J].科技信息,2011(12):742-743
[2]朱传明.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7):287.
[3]卢正佐.浅谈新时期的建筑施工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1(09):236.
[4]周雍奇.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05):17.
[5]余春波.邹议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1(05):20.
收件人:赵浣东
联系电话:13706856310
收件地址:浙江省诸暨市望江一路8-5号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1.建筑施工管理
1.1传统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弊端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主要是通过手写、画的方式来进行数据的传递,这不仅限制了传递效率,并且不能保证其精确性。并且从施工的整体来看,传统的传递信息数据的方法速度慢,不能有效的将复杂的建筑施工数据进行整合,这就会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问题,使管理人员不能根据实际工程作出有效及时的处理办法,从而引起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损失。所以说,针对传统建筑施工管理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寻找新的方法来更好的管理信息和数据。
1.2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都能够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建筑施工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建筑工程单位资质、职业资格人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2)提供了协同合作的平台:采用先进的网络平台,加强了各部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外部和组织内部的沟通,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建筑施工中的漏洞,很好的控制建筑工程质量;(3)提高了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为施工单位创造了新的管理环境,使信息的传递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使管理者能根据员工工作状态作出准确的决策。通过实践证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管理能缩短20%左右的工期,降低10%左右的生产成本。所以,从经济效益上来看,在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信息化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它是由多个相关联的要素按照某一规律集合起来的。它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有多方面的应用,现分析如下:
1、对工程进度进行管理:信息技术可以用来编制工程总体进度规划,形成网络计划。并且还能制定进度管理模块,结合其他信息模块实现对建筑施工的动态管理。
2、对工程材料进行管理:主要表现在应用信息技术编制工程材料网络计划图(计划采购、资金流动等);利用网络监控技术监督材料消耗、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
3、对设备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制定采购或租赁设备的计划、定期维护的计划及资源消耗配比的计划、设备出入记录等。
4、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在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根据相关工程质量标准,管理、统计和分析质量结果,严格把好质量关。
5、对工程安全进行管理:在安全管理中,信息化系统收集安全数据,掌控安全方案,从而减少了安全事故。
6、对工程档案进行管理:既方便了档案的存取,而且还能搜索和筛选信息避免工作重复,并且此操作简单,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
3.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虽然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当前信息技术也在建筑行业中有了一些应用,但是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应用局限、孤立应用、范围狭窄。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3.1应用局限性
当前,信息技术并没有应用于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而是局限于部分企业的部分部门中,仅仅是在打印表和信息检索查询方面有所应用,并且没有和动态的行业信息进行结合,所以,信息技术还没有完全融入建筑施工管理中。
3.2应用孤立性
虽然,有些企业已经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但是仅仅是在这些企业的项目经理内部和工地现场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并没有和外部的企业进行有效的互动,所以,这就导致了信息在企业内部的孤立。
3.3应用范围狭窄
我国的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在项目施工的前期,例如:招标、投标、工程造价预算等。但是,在施工过程(如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等)中更多依靠的是管理人员的经验。这就使得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范围窄,不能充分实现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和智能化管理。
4提高建筑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措施
4.1加强信息化建设
针对当前建筑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首先要提高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2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
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实际可行的战略计划,完善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将信息化施工的自动化、工具化、网络化、集成化和系统化等特征都加以充分的利用,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4.3发展基于信息化的各种应用系统
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以互联网为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性,实现施工过程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4.4规范建筑管理体制
规范建筑管理体制,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严格按照网络进度进行工作,促使网络计划切实可行,提高企业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计划的自觉性。
结语:在施工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技术是建筑行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应该倍加关注的方面。信息化技术具有传统管理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工作质量,并且长期使用还能降低管理成本。所以,当前相关人员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并能将其应用,更好的促进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忠明,董旭春.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提高的方法[J].科技信息,2011(12):742-743
[2]朱传明.建筑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7):287.
[3]卢正佐.浅谈新时期的建筑施工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1(09):236.
[4]周雍奇.新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05):17.
[5]余春波.邹议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2011(05):20.
收件人:赵浣东
联系电话:13706856310
收件地址:浙江省诸暨市望江一路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