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千年西湖山水,自然赋形,天地大爱。任何时候、从任何角度看西湖,都会感受到不一样的美。行走在西湖边,无论是远山近水,还是一亭一榭,总能勾起人们对于自然与人文之美的赞叹。江南的人文气息在这片湖水中荡漾,而杭州这座“人间天堂”,也因为与这片山水的交融,成为了山水城市的典范。
8年前的6月24日,在法国巴黎总部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申遗成功,意味着它成为中国第41个世界遗产,也是第3个获批“文化景观类”世界遗产的中国项目。美丽的西子湖从此走出深深闺房,向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东方文化韵味。
综合整治为申遗
今日的西湖,得来不易,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更是离不开当年综合保护工程打下的扎实基础。
西湖是杭州的“根”和“魂”,盡管杭州在改革开放后对于西湖保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受城市发展空间狭窄等条件制约,保护与发展、旅游业与工业这两对矛盾,一直困扰和影响着对西湖的保护。1999年西湖申遗启动时,保护西湖到了关键时刻。
资料显示,在西湖综保启动前,西湖水域面积仅有5.6平方公里,处于历史上水域面积最小时期。同时,它整体水质一般,2001年前后西湖水透明度只有40多厘米,平均水深1.65米。再加上环湖没有打通,湖东面与城市接壤一带被很多单位和民居占据,不少违法建筑使得西湖景观较差。加之当时的多头管理体制,西湖保护和管理面临极大挑战。
2001年3月,杭州设立萧山区、余杭区,行政范围由683平方公里猛增到3068平方公里,市区范围一下子扩大了三倍多,杭州的城市格局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的扩张,为西湖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空间条件。
为了西湖,也为了杭州的未来,经过详尽的可行性论证以及统一规划,一项传承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的宏大工程——西湖综合保护工程2001年应运而生,就此拉开了连续10年综保的帷幕。杭州按照“世界遗产”标准,从生态保护、环境美化、文脉延续、景观修复等多方面内容,对西湖的“东南西北中”进行全方位保护和整治,努力实现申报世界遗产的目标。
按照当时的规划,杭州中河高架以西24米以上的建筑(相当于7层楼以上)都要整修。2007年,西湖边高达67米的浙大湖滨校区教学主楼被爆破,便成了整修的标志性事件。这幢还很新的建筑被拆,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影响了西湖景观。
西湖申遗规划负责人,曾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的陈同滨提供的数据显示,为了此次申遗,杭州拆除了西湖周边50多万平方米有碍观瞻的违章建筑,搬迁了2000多户居民,减少常住人口7000余人。
2002年10月1日,西湖南线各大公园终于全部整合打通,使南线一带形成了‘十里环湖景观带’,体现了杭州‘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特色。2003年实施的杨公堤景区、湖滨新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区”建设,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历年来规模最大的项目。2005年通过实施两堤三岛、龙井村等项目,西湖“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新格局基本形成。此后的西湖,年年均有新亮点。
连续10年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使得环西湖沿线全线贯通,西湖水实现“一月一换”,水质稳定保持三类水体标准,部分区域的水质达到了二类水体标准,景区公共绿地新增100多万平方米,恢复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保护修缮、恢复了1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
自2002年南线贯通,杭州就提出了“还湖于民”的口号,西湖环湖景点实行免费开放。之后,杭州又率先成为国有博物馆全面免费开放的城市。这项举措使得西湖成为全国唯一的免费5A级景区。
杭州市从2002年起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和2008年起开展的西湖文化景观重点整治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西湖的保护状况。西湖的免费开放,不仅使普通百姓和中外游客成为西湖保护的受益者,还带来了无法衡量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杭州这一特色创新旅游模式,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认可。
申遗之路,是文化认同之路
从1987年开始,故宫、秦始皇陵等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自那时起,就有西湖申遗的声音发出,西湖很早就进入了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录。经过长时间的酝酿,1999年西湖申遗工作正式启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事实上,当年关于西湖申报世界遗产名录,存在着很多争议。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宣教研究部副主任夏攀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其中的争议包括了西湖究竟是以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申报、以怎样的文化价值提炼呈现给世界遗产委员会、怎么把西湖的东方文化解释给外国人听等等。
当杭州刚刚启动申遗,一位来自北欧的世遗专家的一席话,曾经让分管西湖的副市长吓出一身冷汗:“在我的家乡,像这样的湖有几千个。”
“西湖申遗起步很早,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举步维艰。”陈同滨说,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直未能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在西湖为什么应该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问题上缺乏话语权。

与世界上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人文景观最丰富;与世界上以人文景观著称的景点相比,西湖自然景观最多。这是西湖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西湖申遗的难度所在。如何让外国专家读懂这“无声诗、有声画”,是西湖申遗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