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京津翼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能够实现对区域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解决当前基础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在协同发展中应该加强对各地区差异性的分析,真正实现基础教育的优势互补。可以从完善监测与评价机制、构建约束机制、优化合作机制、创新财政体制等方面入手,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保障,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定位;现状;对策
京津翼的协同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应该以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作为先导,增强区域间的交流。京津翼由于经济发展情况、教育资源分配情况等存在差异,因此在基础教育水平上也有所不同。河北地区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其中多数为乡村学生。同时,与北京和天津相比而言,河北地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数量较少,学生与教师的比例较大,因此与京津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应该根据《京津翼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加大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其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相统一。因此,应该明确当前京津翼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加强对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方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定位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促进承接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是疏解工作的关键点,能够为人们在当地幸福生活提供保障。逐步提升配套基础教育资源的质量,使被疏解人员能够获得教育保障,防止出现严重的拥堵问题。在京津翼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当中,就应该以此为基本定位,促进“大城市病”的快速解决【1】。“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建设,是当前河北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以京津翼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为契机,实现对京津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化利用。河北地区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人留在本地,为河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总而言之,基础性与先导性是京津翼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基本定位,应该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协同发展机制。
2.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
在义务教育阶段,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地区的学生数量要更多,而且农村学生占比大,基本在33.7%左右。受到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成了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2】。高水平教师更愿意到北京和天津工作,这也导致河北地区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该地区的教育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和小学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很少。在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河北地域的生师比都要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教师的教学压力,难以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当中,生师比差异大的现象更为明显。但是在另一方面,河北地区在基础教育的投入上明显增大,这也体现了河北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北京和天津的财政经常性投入增长速度要快于教育支出增长速度。
3.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监测与评价机制
应该对规划纲要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解析,明确京津翼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制定,通过完善监测与评价机制,增强协同发展的活力。根据京津翼的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明确指标体系,加强教育研究机构的参与,在监测和评价中充分发挥机构优势【3】。协同发展进展报告的制定,应该由专门机构负责,以实现对工作动态的实时掌握。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性是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监测与评价也应以此为依据。
3.2 构建约束机制
确定执行主体并增强其执行力,是促进区域间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应该逐步消除地域性观念的限制,以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京津翼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增强协同的主动性,增强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活力。京津翼地区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对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成效的严格考核,有效约束各个工作流程。
3.3 优化合作机制
为了缓解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应该加快基础教育合作机制的优化,实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增强其辐射功能。在具有合作基础的地区建立试点项目,整合北京和天津地区的教育资源,探索可行的协同发展道路,并在京津翼地区逐步实现推广【4】。加強对师资力量的合作培养,提升河北农村地区教师数量与质量。提升教师待遇,对毕业大学生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为其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加强对河北落后地区的支教活动,推行京津先进教学理念,实现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科学引领。
3.4创新财政体制
由于京津翼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应该加快协同发展财政体制的创新,将基础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集合在一起。在河北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当中,北京和天津承担着重大责任,为了促进财政支持力度的增强,应该逐步构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5】。在乡村学校的帮扶当中,应该设置专项资金,促进教师工作水平的提升,为落后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在中央的政策支持下,河北地区也应该适当增加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比例,缩小与京津地区的差距,为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4.结语
京津翼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同时促进河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但是,与北京和天津相比较而言,河北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明显较低,这也是当前协同发展面临的最大阻碍。因此,应该从监测与评价机制、约束机制、合作机制和财政体制入手,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保障,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靳东鹏.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教育问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2].《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04):13-14.
[3]曹浩文,李政.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定位、现状与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7(05):13-17+8.
[4]刘丹丹.试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视阈下的教育协同发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02):54-57.
[5]肖庆顺,张武升.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5-14.
备注: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个案研究》(课题编号:1505007)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定位;现状;对策
京津翼的协同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应该以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作为先导,增强区域间的交流。京津翼由于经济发展情况、教育资源分配情况等存在差异,因此在基础教育水平上也有所不同。河北地区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其中多数为乡村学生。同时,与北京和天津相比而言,河北地区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数量较少,学生与教师的比例较大,因此与京津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应该根据《京津翼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要求,加大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使其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相统一。因此,应该明确当前京津翼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加强对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方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1.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定位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促进承接地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是疏解工作的关键点,能够为人们在当地幸福生活提供保障。逐步提升配套基础教育资源的质量,使被疏解人员能够获得教育保障,防止出现严重的拥堵问题。在京津翼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当中,就应该以此为基本定位,促进“大城市病”的快速解决【1】。“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建设,是当前河北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此过程中需要以京津翼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为契机,实现对京津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化利用。河北地区教育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吸引更多人留在本地,为河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总而言之,基础性与先导性是京津翼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基本定位,应该从地区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协同发展机制。
2.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
在义务教育阶段,与北京和天津相比,河北地区的学生数量要更多,而且农村学生占比大,基本在33.7%左右。受到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的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成了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2】。高水平教师更愿意到北京和天津工作,这也导致河北地区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该地区的教育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和小学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很少。在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河北地域的生师比都要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教师的教学压力,难以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在学前教育当中,生师比差异大的现象更为明显。但是在另一方面,河北地区在基础教育的投入上明显增大,这也体现了河北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而北京和天津的财政经常性投入增长速度要快于教育支出增长速度。
3.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
3.1 完善监测与评价机制
应该对规划纲要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解析,明确京津翼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制定,通过完善监测与评价机制,增强协同发展的活力。根据京津翼的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明确指标体系,加强教育研究机构的参与,在监测和评价中充分发挥机构优势【3】。协同发展进展报告的制定,应该由专门机构负责,以实现对工作动态的实时掌握。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性是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主要目标,监测与评价也应以此为依据。
3.2 构建约束机制
确定执行主体并增强其执行力,是促进区域间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应该逐步消除地域性观念的限制,以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京津翼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增强协同的主动性,增强各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活力。京津翼地区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对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成效的严格考核,有效约束各个工作流程。
3.3 优化合作机制
为了缓解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应该加快基础教育合作机制的优化,实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化利用,增强其辐射功能。在具有合作基础的地区建立试点项目,整合北京和天津地区的教育资源,探索可行的协同发展道路,并在京津翼地区逐步实现推广【4】。加強对师资力量的合作培养,提升河北农村地区教师数量与质量。提升教师待遇,对毕业大学生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为其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加强对河北落后地区的支教活动,推行京津先进教学理念,实现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科学引领。
3.4创新财政体制
由于京津翼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应该加快协同发展财政体制的创新,将基础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集合在一起。在河北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当中,北京和天津承担着重大责任,为了促进财政支持力度的增强,应该逐步构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5】。在乡村学校的帮扶当中,应该设置专项资金,促进教师工作水平的提升,为落后地区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在中央的政策支持下,河北地区也应该适当增加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比例,缩小与京津地区的差距,为协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4.结语
京津翼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同时促进河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但是,与北京和天津相比较而言,河北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明显较低,这也是当前协同发展面临的最大阻碍。因此,应该从监测与评价机制、约束机制、合作机制和财政体制入手,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机制保障,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靳东鹏.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市教育问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2].《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J].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04):13-14.
[3]曹浩文,李政.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定位、现状与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7(05):13-17+8.
[4]刘丹丹.试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视阈下的教育协同发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02):54-57.
[5]肖庆顺,张武升.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5-14.
备注: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个案研究》(课题编号:150500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