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为主要症状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5例诊疗经验

来源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65例患儿手术年龄2~28 d平均手术年龄(7±1.2)d,所有患儿均通过术中或术前辅助检查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0例出生后即出现间断性呕吐并伴胃食管反流,55例为间断性胆汁性呕吐,5例出现便血。所有患儿术前均行超声检查,阳性例数为45例。60例术前行消化道造影,阳性率92%。65例均行Ladd′s手术治疗。

结果

65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患儿均术中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其中中肠扭转5例,2例有中肠扭转、中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65例患儿中合并先天性乳糜腹1例,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20例。中肠扭转的患儿临床特点为血便、膜炎体征。

结论

间断性呕吐伴胃食管反流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主要表现,血便合并腹膜炎体征是急诊手术的明确指征。消化道造影阳性率较超声更准确。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一经确诊早期行Ladd′s手术效果好,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肌力联合快速反应能力训练对行走能力较差老年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无健身锻炼习惯的老年人中筛选行走能力相对较差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针对其腰背部及下肢肌群肌力进行强化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快速反应能力训练。于入选时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对2组研究对象肌力、反应速度、身体稳定性及肢体运动功能等指标进行评价比较。结果经3个月训练后,发现
目的观察消退素D2(RvD2)对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根性神经痛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vD2组,每组大鼠12只。模型组和RvD2组均采用自体髓核组织填充法制作非压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相应手术部位,不作其它处理。造模成功后连续3 d对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鞘内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10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结合营养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放疗后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喉癌术后放疗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咨询和吞咽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用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分量表(PG-SGA)、生活质量调查表30(QLQ-C30)评价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态、生
期刊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对母婴尤其是胎儿安全构成风险。尽管目前研究较广泛,但ICP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ICP患者胆汁酸增加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多方面变化有关。此文从孕妇免疫系统变化角度对ICP患者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了解免疫系统改变对ICP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新型自固定补片应用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医院TEP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在TEP中应用新型自固定补片,统计分析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并发症率。结果患者术后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前景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库车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8例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8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Nissen)360°胃底折叠术,其中2例使用双面合成补片,2例使用生物补片,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如:胸骨后灼烧样疼痛、反酸、嗳气完全缓解。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死亡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对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哮喘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分为GERD组102例和非GERD组124例,比较2组患者FEV1占预计值%、FVC占预计值%及FEV1 /FVC%等肺功能指标。结果GERD发生率45.1%(102/226),GERD组患者FEV1占预计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