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分类意识,促进学生学习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lan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类是指把问题按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分成若干类,继而逐类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分类知识储备,如人群的分类、种族的分类等。基于学生这一认知基础,我们要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分类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分类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
   【关键词】分类 认识负数 小学数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学生必须修炼的内功,这一内功需要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认识负数》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正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负数的含义,如何在理解负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意识。对此,笔者有了如下教学设计与思考。
   片段一:感受相反意义,产生分类需求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心理学家在学习内部动机理论中指出:当学生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发学习动机时,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当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时,最合适的方法不是直接告知,而是要通过问题的引导、情境的创设等方法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需求,继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理解概念、感悟相关数学思想。
   课件出示:(1)某日,南京最高气温是零上8℃,最低气温是零下3℃。
   (2)竹竿插入水中,露出水面0.6米,水下部分是1米。
   师:观察题目中的数据,你能用自己的方法将数学信息记录在表中,并能让大家都能看懂吗?
   教师巡视后,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
   师:同学们想法真丰富,有符号,有图,有数据。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我用8℃表示温度最高气温,用3℃来表示最低气温。
   生2:我觉得3℃不能表示最低气温,应该在前面添上“-”表示零下,不然这个3℃是零上还是零下分不清。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到底我们是如何区分零上和零下的呢?我们在温度计上看一看。
   师(出示温度计):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
   (出示教材中例1)
   师:你能正确读出某日这3个城市的最低温度吗?
   生:南京的最低气温是0℃,三亚的最低气温是20℃,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是零下20℃。
   师:三亚和哈尔滨都是20℃,你是怎么区分这两个20℃的?
   生:三亚的最低气温比0℃高,所以是零上20℃,哈尔滨的最低气温比0℃低,所以是零下20℃。
   师:零下20℃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比0℃还低20℃。
   师:那么零上20℃呢?
   生:表示比0℃还高20℃。
   师:现在你能说说我们到底是如何区分零上和零下的吗?
   生(自主总结):和0℃比较,比0℃高就是零上,比0℃低就是零下。
   师:自学课本第一页内容,学完后和大家分享你学会了什么。
   生:零上20℃可以记作 20℃, 20读作正二十;零下20℃可以记作-20℃,-20读作负20。
   师:现在你会表示今日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了吗?自己写一写。
   学生自主写出: 8℃,-3℃。
   师: 8℃表示什么意思?-3℃呢?
   生: 8℃表示比0℃高8℃,-3℃表示比0℃低3℃。
   【片段思考】在导入环节,笔者出示两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某日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插入水中竹竿的水上高度和水下高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题中数据。学生在没有习得任何经验的情况下,表达方式很丰富,有图、有文字、有数据等。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是想表现出相反的含义。那么,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标准是什么呢?在这样的疑问中,学生产生了对温度进行分类的需求,有需求则有了学习的源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寻求统一标准的欲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明确:零上和零下是一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他们与标准量0℃进行比较后分类,比0℃高即零上,零上20℃可以用 20℃来表示,比0℃低即零下,零下20℃可以用-20℃来表示。对于 8℃和-3℃含义的追问则让学生加深印象,零上和零下是相反的量,分界线是0℃,初步感知正负数的产生源于生活的需要,正负数的分类需要有明确的标准。
   片段二:明确分类标准,深入理解负数
   分类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学生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分析、综合、抽象形成对分类思想的主动应用。在上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产生了分类需求,那么该如何进行分类呢?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这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观察类比不难,难的是如何在类比分析的过程中找到分类的标准。
   (师出示例2图)
   师:仔細观察这幅图,你会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吗?先自己写一写,再在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交流想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8844.4米,-155米。
   师:你为什么会这么写?
   生:海平面平均海拔高度是0米, 8844.4米表示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米,-155米表示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师: 8844.4米,-155米都是和谁做比较?怎么比较的?
   生(自主总结):海平面是0米,我们把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和0米进行比较。比0米高多少就是正多少米,比0米低多少就是负多少米。    师:在表示高度时,我们一般和哪个量做比较?
   生:和海平面做比较。
   師:和海平面做比较就是和谁做比较?
   生:和0米做比较。
   【片段思考】例1直观图零上20℃,0℃,零下20℃。学生一眼看出虽然都是20℃,但表示的含义却是相反的。这就产生了用“ ”“-”这样的符号来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需求。而后在自学中明确以0℃为分界线,比0℃高多少℃就是正多少℃,比0℃低多少就是负多少℃。初步了解0、正数和负数之间的联系。例2直观图海平面上8848.4米、海平面、海平面下155米。学生有了先前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就找出海平面为0米,比海平面高几米就是正几米,比海平面低几米就是负几米。学生在这部分学习中进一步明确表示高度时通常与0米做比较,比0米高的就用正数表示,比0米低的就用负数表示。这些直观图看似简单,实则为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是表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学生通过对这两组具有相反意义量的直观模型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找出正负数是以“0”为分类标准,从而区分出正负数和0之间的本质不同,深入理解负数的含义,为之后自主梳理分类数据、总结正负数的意义打下良好基础。
   片段三:系统整理分类,自主内化负数
   内化是指学生将积累的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头脑中以观念的方式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学生自主分类就是将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自主梳理,把具有相同属性的知识归为一类。系统整理分类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习得的知识只有经过内化才能使自我的认知结构得到扩充,从而成为自己的知识。
   师:回顾导入题,你认为哪种表示方法更合理?
   生:以水平面为标准,水面上用0.6米或者 0.6米表示,水面下就用-1米表示。
   学生自主选取保留最合理的表示方法。
   师:现在你能通过刚才的学习对黑板上的数进行分类吗?小组之间交流一下。
   生:我把 8,8, 20, 8844.4, 0.6,0.6这些数归为一类,他们都是正数,把-3,-1,-155这些数归为另一类,他们都是负数。
   师:0放在哪里呢?
   生:应该把它放在中间,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像 8, 20这样的正数,“ ”可以省略不写,那负数前面的“-”可以不写吗?
   生:不可以,“-”不写这个负数就变成正数了。
   师:说得准确又简练!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吗?
   生:比0大的数都是正数,比0小的数都是负数。
   师:那么0呢?
   生: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片段思考】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对于正负数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知道区分正负数都是和“0”这个标准量做比较。之后就回归导入题,对导入题同学们所提供的表达方式和数据进行合理筛选,保留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再对黑板上的数进行梳理分类,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自主总结出正负数的含义,通俗易懂地说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从对数据做出筛选,再到对黑板上的数进行分类,最后自主总结出正负数的含义。在这一系列思考、筛选、应用、分类、总结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内化正负数的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扩大了脑海中实数的概念,促进分类思想方法的形成,为后续初中时学习有理数打下基础。
   分类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能够看到事物的相同与不同,把具有共性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暂时忽略这一类事物的其他属性。苏教版数学中,从二年级的数据分类统计整理,到三年级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分为封闭型和不封闭型,到四年级把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根据位置关系分为相交或平行等,均渗透了分类思想。因此,教师不仅要学会用分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也要让学生学会分类,并将分类思想自主迁移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上。
其他文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中的“四基”之一。笔者曾撰文谈道: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以“数的运算”学习为例,谈了基本活动经验在具体内容学习中的特定表现及形成关键。本文将就此问题,结合“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学习作进一步探讨。  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形成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
【摘 要】素养为本的大单元教学,意在通过搭建任务情境支架、活动支架、技术支架、评价支架,帮助一线教师迅速找到突破口,形成最佳实施路径,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 支架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学习呼唤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改变了以往以单篇课文教学、单一知识点的讲解为主的碎片化学习,走向以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为主的整体性学习,努力发掘各单
对猪而言,水是与饲料、环境同样重要的要素之一。本文将根据与断奶仔猪相关的试验数据,再次研究供水的重要性,以便为提供更优良的供水环境而给予指导。  1 断奶应激可以通过供水来解决  断奶对仔猪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应激。其理由是,一方面,哺乳仔猪基本上都是依靠母乳来进行水分以及营养物质的摄取的;另一方面,仔猪还通过依偎在母猪的身体边来保持自身的体温。另外,离开母猪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与毫不相识的其他仔猪混
麦哲伦冕是麦哲伦星流形成的关键因素  Nature封面:大小麦哲伦云在它们周围气体肉体可见时的样子。Nature杂志第7824期封面文章报道了通过将大麦哲伦云嵌入电离气体组成的冕中,从而准确模拟出麦哲伦星流并解释它的结构。大小麦哲伦云(Magellanic Clouds)是银河系的两个伴星系,环绕在它们周围的高速气态结构被称为麦哲伦星流(Magellanic Stream),由剥离自大小麦哲伦云的
【摘要】平时总听到有家长说:“我家里的书真不少,可我孩子怎么不爱阅读呢?”是啊,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喜欢上阅读。为此,我们会给孩子提供一屋子的书,可孩子怎么不会自发地去阅读呢?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阅读其实也是需要引导的!那谁来担此重任呢?按照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的说法:“人与书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开始时,必须有媒介——父母、亲戚、邻居、老师或图书管理员,将书带到孩子的世界
金宝(Zinpro)、帝斯曼(DSM)和普瑞纳(Purina)三家公司在美国联合设立了一项“30头仔猪(Feeding 30)计划”。他们一致希望帮助养猪生产者提高每头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能够帮助美国养猪生产者实现该目标的一个主要方法是提高单头母猪的繁殖性能。  正如所有行业一样,员工在职的时间越长,他/她对团队的贡献就越大。赢利需要时间。  养猪业也是如此。就平均而言,一头母猪要产3~4胎以上才
【摘要】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名家名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素材。根据语文素材,结合年级、单元培养目标,开发教学活动。本篇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陀螺》一文为例,根据课文的表达特色,结合单元训练目标,开发了从品读、感受的阅读活动,到模仿练笔的教学活动。活动设计从扶到放,层层铺垫引导,指导学生在“习”中得“法”。  【关键词】表达特色 方法运用  一、表达特色内容及解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摘要】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能以故事为载体,将译林版英语中的Story time跟 Cartoon time如同讲故事一般呈现给学生,是一种使学生情绪高昂的好办法。除此以外,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为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搭建更大的空间。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通过预测故事、
内毒素相关疾病已受到很多的关注和争论。由于这些毒素可能会导致内毒素血症、休克和死亡,理解它们来自哪里以及如何伤害动物非常重要。  1 内毒素无所不在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一部分。它们充当发热源(引起发烧),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如果动物健康,肠源性内毒素会通过门静脉被运输到肝脏,并在此被分解(图1)。  内毒素的过量产生会进一步激活一联串的反应,更糟的是可能会导致内毒素
1 玉米赤霉烯酮  雌激素作用。生殖问题、外阴阴道炎、直肠脱垂、胚胎死亡、较低的窝产仔数/窝重、出生弱仔、外阴肿胀发红、不孕、流产、免疫抑制、乳腺肿大。  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  饲料消耗量下降、失重、呕吐、免疫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腹泻、繁殖障碍、胃肠道发炎。  3 单端孢霉(T2毒素和HT2毒素)  饲料消耗量下降、失重、呕吐、免疫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口腔发炎、出血、腹泻、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