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小学中年级中等生数学“听”、“说”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fIT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中年级的班级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中等生往往被忽视,成为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灰色群体”。本文从中等生学习数学中的两个具体表现“听”“说”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学学习实例对如何提升中等生这两方面的数学能力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数学能力;中等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96-2
  小学中年级的中等生,是指小学三、四年级,数学成绩处于中间地位的学生。这些学生上课听不完整,发言“说”不达意,学习甘居中游,平时不求上进。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笔者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下面的措施。
  一、听不完整,图像来帮助——数学解题思维的建模
  “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味觉。”对于“听话”却听不完整的中等生而言,加入图像帮助理解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下面笔者就苏教版三上《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谈谈两者的结合。
  案例:苏教版三上《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次理解条件:
  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们共同探讨“怎样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评析: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就想到了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虽然同学们的解释很全面,但是由于中等生有“听不完整”的特点,对于该条件的理解还是不到位。】
  第二次理解条件:
  教师利用多媒体,适时出示两种理解方法。
  【评析:从听觉到视觉,让中等生对本题的关键条件进一步理解。并且在理解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如上图一样“分析条件→发现数量关系”的技能。】
  第三次技巧初探:
  师:这些想法都是从哪个条件想出的?
  生: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评析:通过教师的提问,回顾条件和数量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使得中等生对“分析条件→发现数量关系”这个解题方法越发的清晰。这时,对于优等生和大部分中等生而言,已经可以列式计算了。但是对于少部分中等生和学困生而言,还处于懵懂状态。能列式,可对分析条件的解题技巧还不能完全吸收。】
  第四次形成技能:
  师:观察问题,我们该怎样解答呢?停顿数秒后,多媒体出示引导图。
  先根据……算出……?
  再根据……算出……?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评析:通过这个环节,强化了中等生对“分析条件→发现数量关系”这一解题技巧的运用。在板书中,也给中等生建立了解题的基础模板。】
  二、说不达意,微课预习来补足——数学解题方法的铺垫
  中等生有着“说”不达意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一是说的内容不是他们不感兴趣的,没有说的欲望;二是中等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有一个过程,“思维”无法与口头语言相协调。其中特别是解题方法的掌握,相较于优等生,中等生是被动的接受。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预习过的中等生“说”的很流畅,学习兴趣也高昂。由此,笔者介入了微课帮助中等生进行预习。
  案例:苏教版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相比较于第一课时的线段图,本课的面积图学生在绘画时没有经验,也很难联想到这种策略。对于中等生而言,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解。
  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笔者从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引入,提出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回顾:长×宽=面积。接着再出示知道面积和长(宽)求宽(长)的变式,引导中等生感悟借助直观的示意图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有了前面的铺垫,微课接着展示例题,讲解例题的同时,显红条件,显蓝问题。停顿数秒后将文字逐渐转换成示意图。使中等生感受画示意图对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的作用。
  【教学反馈】第二天的教学实录:
  出示教科书第50页的例题2,指明读题。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各抒己见。
  由于在前一天有了微课的预习,中等生们都能想到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
  中等生A:根据“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我们可以先画一个长方形表示这个花圃。(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
  中等生B:在长方形上还应该标出长是8米。(老师标出)
  师:接下来该怎么画呢?请尝试在草稿纸上画一画。
  ……
  中等生C边展示作品,邊介绍画法:……我把这里进行了延长,表示长增加3米,由此得到了一个新的长方形。
  师:有同学有补充吗?
  中等生D:在图上还应该表示出问题。
  师设疑:这里画出的图与上节课学习的线段图有什么不同?
  ……
  【评析:有了前一天的微课预习,第二天的教学过程中,中等生对文字转换成示意图的印象比较深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真正成为了“说”的主体。边说边画,让中等生经历自主构建示意图的过程,既达到了分析数量关系的目的,又有利于锻炼中等生的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也为中等生提供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式。】
  适当的课前预习,对解题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中等生很快就能进入听课状态,跟随教师讲课的步伐,理解教师的上课思路,学习效果大大增强。
  总之,中等生是个庞大的群体,他们迫切需要教师的关注,全面提高中等生是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本文仅仅是从“听”、“说”两方面来探讨中年级中等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往后工作的时间里还将继续研究,从数学的特点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让学生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摘 要:生物课堂是提升学生生物素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阵地。有效的生物教学活动,不仅要讲解基础的生物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学生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使学生拥有一个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也就是说,教师要想创建高效的生物课堂就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践行全新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中生物;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变式教学是一种传统型的教学方式,其可以扩展数学思维,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渐地掌握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将变式教学使用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在实践中,教师经过对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等相关方式的使用,将变式教学有效使用在课堂之中,以此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变式教学;作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
摘 要:进入新课改之后,高中美术教育任重道远,对其方略的探究自然刻不容缓。具体来讲,教师要基于视觉发现,引导学生辨识美术世界;要基于学生的主体参与,唤醒其个性意识;要基于质性评价,助推学生体味多彩生活情趣。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育方略;视觉发现;主体参与;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102-1  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
摘要: 追求高效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学的轻松,因此,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师生之间角色的定位以及教学行为的采用都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深刻的探究分析,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构
摘 要: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老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主阵地。要想上好音乐课,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音乐课。我们应该娴熟地驾驭着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无限欢乐中探索音乐天地的奥秘,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唱和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着下一次的音乐课的到来。  关键词:营造氛围;整合形态;构建评价;重视反思  中
摘要:在课程改革大背景的驱动下,我校英语课改经专家问诊、引领指导、课堂反复实践后,总结出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语音、对话、阅读课型又分别演繹出各自具体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基于思维导图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6-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8-113-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写作背景。  2.掌握并理解本诗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本诗的音乐美,提高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本诗的
摘要:教育科研工作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在实际教育科研工作中,对教育科研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教研队伍力量薄弱,科研成果质量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分析,试图探寻到提高中职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育科研;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
摘要: 问题解决教学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出发点并和教学中心结合来展开的课堂教学样态,以解决问题为基本,逐步递进,以多元化为特点,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当然,由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应该相对应的参考知识体系和教学大纲,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所要实现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巧妙设计基本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链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用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培育学生思想的体系围绕问题链教学法,通过改变问题的起点、终点来启发学生
摘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堂强化为主要学习形式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本文尝试将微课和翻转课堂结合,并借助无线数位板、希沃白板3等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内外的移动教学,对高中生物学必修二中“DNA的结构与复制”的教学做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微课;移动教学;翻转课堂;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