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膜及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下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腹膜和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的18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7~55岁,平均年龄(37±10)岁。8例为经腹膜入路(经腹膜组),10例为经后腹膜入路(经后腹膜组)。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18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经腹膜组平均手术时间(85±20)min(60~130 min),经后腹膜组平均手术时间(98±30)min(70~180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均<50 ml,术后1~2 d患者通气并恢复正常饮食,术后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05)。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至1年复查静脉肾盂造影或CT尿路成像,显示患侧输尿管引流良好,肾盂积水减轻。随访时间12~115个月,平均(40±24)个月,随访期间无需行二次手术矫形治疗病例。

结论

经腹膜入路和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均是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术者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特长选择合适的腹腔镜入路。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O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结果。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371例Ⅰ°或Ⅱ°腰椎滑脱症患者接受TLIF和腰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男性134例,女性237例;年龄37~85岁,平均50.4岁。采用可扩张通道下单节段TLIF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172例(MIS-TLIF组),
病例1 男性,51岁。患者因腹部增强CT发现肝脏左外叶占位5 d,于2012年10月15日收入我院肝胆外科。患者曾因胰腺体尾部占位于2004年10月28日在外院行胰体尾肿瘤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胰岛细胞瘤。2005年12月超声检查发现肝内多发转移灶,间断行3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效果不佳。2008年3月患者因“肝脏多发肿物”收入我院移植外科治疗,入院后行腹部MRI检查,结果示肝脏多发
期刊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胸腰段骨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6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胸腰段骨折患者共183例,男性126例,女性57例;年龄18~68岁,平均38.9岁。T11 22例,T12 61例,L1 71例,L2 29例。骨折按Gertzbein分型,A型145例,B型34例,C型4例;Load-sharing评分,4分51例,5分56例,6分17例,7分1
目的分析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并发症,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140例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10.8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对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冠状面畸形节段头侧及尾侧代偿弯Cobb角进行测量分析。同时统计各病例手术时
放射性肠损伤是包括从消化道出血、穿孔到肠纤维化、狭窄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中约1/3的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1]。但一直以来,因为外科手术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这一治疗策略广受争议。直到最近10年以来,外科治疗这一倾向才逐渐建立[2],且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固定的特定术式有利于患者的远期预后[3]。随着这些外科原则性问题争论的平息,对具体的外科技术的研究理所应当成为下一个讨论的话题。我院普通
期刊
腰椎间盘是腰痛的主要起源之一,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 back pain)的神经传导解剖通路仍然不清楚。这种弥散性的腰痛症状不沿任何已知的神经支配区域分布,少有固定压痛点,呈钝痛难于定位,性质类似于内脏痛[1]。Bogduk[2]对大量文献进行综述后认为,支配腰椎间盘后方的是窦椎神经,由脊神经返支和灰交通支组成;椎间盘前方的神经来自交感干交通支;侧方由窦椎神经和交感神经共同支
期刊
目的验证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应用于临床血管介入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9月共10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9~58岁,平均38.4岁。手术由神经外科医师和血管介入机器人共同完成,在人工完成股动脉鞘穿刺后,将造影管固定于机器人,专家在图像导航的引导下操作机器人主端,指令通过网络传输介入导管手术室内的机器人从端,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记录从股动脉鞘置入后开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发生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的病种分布、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经验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29 574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脏手术的年龄大于17岁的成人患者,共有139例(0.47%)患者发生累及胸骨的深部切口感染。其中男性患者111例(79.9%),女性患者28例(20.1%);平均年龄(61±11)岁,平均体重(74±14)kg。单纯冠状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接受碘-125(125I)粒子照射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方法用125I粒子分别照射高分化(BGC-823)、中分化(AGS)以及低分化(NCI-N87)人胃癌细胞株。每个细胞株分为实验组(接受100 cGy 125I粒子照射)和对照组(不接受照射)。应用微阵列芯片检测3株细胞株被照射后全基因表达变化情况,设定检验水准(P<0.05及表达倍数变化大于2)以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应用实时定量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经典信号转导通路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桡动脉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12月接受CABG治疗的36例患者的桡动脉标本,按照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两组。糖尿病组男性1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9±6)岁;非糖尿病组男性1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70±6)岁。利用HE染色比较两组桡动脉管壁的形态,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比较核因子κB经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