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尝试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k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习作教学;生活实践;阅读;联想;评语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109—01
  如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依然是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习作教学至今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提起作文皱眉头,拿起笔来没写头。作为教师,切不可一味追求学习成绩,让学生抄袭作文或死记硬背优秀作文,将它搬进自己的作文或考试卷内,从而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殊不知,习作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最富有人性美的创作过程,也是一个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写作、乐于表达呢?如何为学生习作搭好平台呢?本人就此愿与同仁探讨。
  一、 习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汲取丰富的营养
  学生在练习习作时,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有了新的感知、体验和认识,才能有话可写、有事可记、有理可讲、有趣可谈。为此,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或者带领学生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或鼓励学生帮家长干家务,为学生积累素材创造条件。实践证明,有了体验之后的习作内容就会更丰富,学生的才气和创作能力也会更好地得到展现。
  有一回,笔者带领学生在野外踏青时,有个学生目睹了几个着裙装的女同学快乐地从地坎上跳下来的情景,后来他在习作里这样描写道:“她们像漂亮的花蝴蝶,从空中飘落而来……”如此贴切、形象的比喻,从学生笔下尽情地流淌,真让人感到欣慰。诸多事例让我悟出:只要为学生的习作训练创造条件,乡下娃娃同样有创新能力,也同样有写作的才气。
  二、 习作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写作的思路更开阔
  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走向成功创作的一把金钥匙。学生掌握了它,习作时就会少走弯路,尽早打开习作创作的这扇大门,走进成功的殿堂。笔者组织学生阅读好文章,不要求死记硬背,不偏重个别句式的精美,而是和学生共同讨论文章巧妙构思、谋篇布局、结构章法、遣词造句、句式搭配的逻辑性,寻找文章的统一美,吸收文章整体完美的营养。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书籍、博采众长,以吸收丰富的创作营养,会使学生的习作水平日益增长、成熟起来。笔者带出的学生,都有阅读习惯,他们每踏进一个新的校门,就会办阅读卡。作为语文教师,应要求和鼓励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十分有效的办法和途径。
  三、 习作与联想结合,为学生写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横向、纵向、逆向思维,将激起的活跃思维倾注到习作中去,形成一次飞跃,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利用课本内容挖掘学生的联想能力呢?教材中有很多精美插图,合理利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笔者在教学《五彩池》和杜甫的《绝句》时,结合课文的描绘,让学生给精美的图画着上自己联想到的色彩,学生经过充分联想,一幅幅插图色彩艳丽、富有情趣地呈现出了大自然不同季节的风光,此时再要求学生用文字表达插图的意思,从而展示了学生的联想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学习古诗《锄禾》时,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将它改写成记叙文,学生联想到了辛苦的父亲“皮肤粗了,皱纹多了”;“老茧厚了,青筋暴了”;“裤腿湿了,关节痛了”。有的学生则联想到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由此可见,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捕捉习作素材,表达真情实感,可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知能力。
  四、 习作与评语结合,是滋润学生心田的春雨
  给学生的习作下评语时,不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还要态度诚恳,多用激励性评语。如:“有进步、书写整齐、语句优美”等充满爱心的评语,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田。对高年级学生的评语,还要重点提示哪些地方写得好,用“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优美”等来鼓励学生,以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用一颗慈母的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习作动机,用欣赏的眼光批改每一篇习作,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有一次批改作文时,笔者发现一篇选材不错,但写得很粗糙的作文。批语中,笔者很真诚地赞扬了他的优点,同时指出了不足。当再一次收到学生的作文时,却是一篇立意新颖、结构完整,且篇幅超过五百字的佳作。教师只要用一颗真心,去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写下去,结果一定会让人惊喜不已。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只要教师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习作的种子就会深深地植根于学生们的心田,并开花结果,迎来崭新的习作教学的春天。
  编辑:张慧敏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积累;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047—01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能促进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并运用语言。学生只有多读书、多看书、多积累、多记忆,才能在写作的过程中才思敏捷。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6—0104—01  生成问题,指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在教师创设情境、搭设问题型支架的基础上形成的必须要研究討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解决问题,指学生对原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组织,找出解决矛盾、疑难的办法和对策的过程。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