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知识与农户亲环境行为——基于环境能力中介作用与社会规范调节效应的分析

来源 :科技管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zhur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将环境知识分为系统知识、行动知识和效用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秦巴山区498户茶农的调查数据,运用Bootstrap方法探讨社会规范情境下环境知识、环境能力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规范在系统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过程中,以及在行动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环境能力在行动知识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的过程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社会规范在行动知识通过环境能力影响农户减少污染行为和改善环境行为过程中的调节效应为正.由此提出政府应全面提高农户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技能,并塑造亲环境的社会规范.
其他文献
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深入探究其产业结构优化与生态效率提升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首先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黄河流域9省区生态效率,着重考察水污染与水土流失治理效果;其次应用扩展的耦合模型研究9省区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并根据耦合特征对9省区进行多重分类,设计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升级的耦合路径;最后从耦合协调空间重心视角出发研究其迁移路径.研究发现:9省区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水平总体不高,空间上呈现从西南向东北递增的态势,地区间差异较为显著;地区间耦合协调水平呈
从网络效应出发,探究信息通信技术使创新空间分布趋向均衡的理论机制.利用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在不同互联网普及程度下各类创新主体对城市创新产出贡献的门限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内,创新主体位于互联网普及程度高的城市对创新产出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互联网普及率13.67%和38.98%分别为创新主体边际贡献门限效应的两个临界点,达到38.98%后大学、外资企业、消费者的创新效率达到最大化,而政府干预作用相对降低;早期阶段,中心城市率先达到互联网普及的临界点,但随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加,其中对高速公路的需求尤为突出,但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同时受到资金不足问题的牵绊.本文以白山至临江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首先设计PPP运作模式选择流程,结合国内外研究经验以及评价指标,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三角模糊数-Topsis法对白山至临江高速公路PPP模式进行定向分析,对适于项目的备选PPP运作模式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适应于此项目的最优PPP运作模式.
标准的有效扩散是促进贸易、推动创新、提升质量、社会治理的关键.为此,从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出2001-2020年期间的129篇相关文献,以CiteSpace软件提供的知识图谱进行关键词共享、关键词聚类、高频词时区划分等文献计量研究,对国内标准扩散研究的演化路径、理论体系及发展方向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标准扩散研究在较分散的起步阶段之后经历活跃阶段,近期进入拓展阶段,相关研究不够丰富、内容分散,更缺乏高水平研究成果,其中起步期对具体技术标准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扩散问题关注较深,活跃阶段的研究对象开
基于2001-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合作专利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专利合作网络,分析揭示网络主体及其空间演化规律.结果 显示:(1)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专利合作网络规模逐渐壮大,网络具有较强的知识交换和信息传输能力但是传递效率较低;部分创新主体之间已经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网络向复杂化和社区化发展.(2)在不同产业生命周期,网络主体演化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呈现出多元化合作发展趋势;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等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成为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3)区域内部专利合作比例整体上不断提升
组织学习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重要前因变量,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探索企业双元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利用性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持续创新能力理论、可持续发展绩效理论、协同理论和权变理论,探究动态环境下双元学习及其互补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以及持续创新能力在该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对来自江苏和河南的179份企业调查问卷所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元学习及其互补性正向影响持续创新能力,持续创新能力正向影响可持续发展绩效;持续创新能力在双元学习及其互补性对可持续发展绩效的
为解决国内产业专利联盟结盟的困境,从产业集群理论和集群产业知识产权治理视角探讨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指导专利联盟组建和治理的适宜性.回溯LED产业专利联盟(LPA)组建历程,研究发现LED产业专利联盟发挥了产业集群主管部门的协同作用,降低了产业进行专利联盟协议缔结、核心专利筛选和利益分配博弈的复杂程度,优先瞄准解决共性问题;联盟秘书处开展的理清产业价值链、完善内部网络制定、建立服务生态系统、建立培训服务体系和设立产业专利数据库的活动,成为集群企业参加专利联盟、完善内部治理的主要因素.
现有研究缺乏对专利池的形成—共享—分配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进行剖析,为此,提出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提炼出关键要素,以专利池运转机制为切入点,结合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要素,深入研究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影响机制,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起影响机制的因果回路图与流图,更直接地呈现出专利池全过程影响机制的优点与不足.研究发现互兼容互操作的产业更适合构建专利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有利于维持专利池持续运转;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可为专利
摘戛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7年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相关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引力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讨中国互联网产业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创新效应.结果 表明:(1)中国互联网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平衡性,时空分异特征较为明显,具有自东向西呈阶梯状分布特点,同时冷热点呈现出极核化的发展趋势,热点区域主要集中于江浙沪及其相邻的中部地区;(2)互联网产业空间联系强度不断增强,内部联系结构发生变化,由简单双核心结构变为更为复杂的多核心空间网络结构,重心坐标呈现出自北向
为更好地探讨服务型制造网络的价值共创过程,区别于一般网络视角和复杂网络视角,基于超网络理论构建具有5层子网(大数据环境子网、服务型制造主体子网、服务型制造资源子网、服务型制造能力子网和服务型制造价值子网)的大数据驱动服务型制造超网络模型,分析子网间的关系以及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建立包括大数据驱动、主体互动、资源整合、能力作用和价值创造等过程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大数据驱动作用加快了服务型制造超网络的资源产生速度和能力形成速度,尤其是对数据资源和知识资源以及动态创新能力和数据挖掘能力的驱动效果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