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理论的课定位,使其非常适合于案例教学模式。在案例的选取中,教师要做到案例的准确性、针对性、典型性、时效性及生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直接讲授、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运用案例,同时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授课、案例材料与教学内容、案例结论和讨论结论之间的关系,以及真正实现案例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標准案例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177-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新调整的一门课程,其发展历经数次修订,尤其在党的十七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地进入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讲授好《概论》课,如何使《概论》课真正发挥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成为摆在广大《概论》课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在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案例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该课的教学效果。它以精当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为突破口,在强调学生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概论》课应用案例教学的体会。
1 《概论》课的特点有利于开展案例式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概论》课的特点完全切合案例教学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概论》课的教学目的为实行案例教学提供了理论前提。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概论》课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一目标的实现,单靠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势必难以取得应有效果,目标决定形式,这为《概论》课运用案例教学提供了理论前提。其次,《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为案例教学的实行提供了素材保证。《概论》课所涵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包括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在社会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最后,《概论》课的教学定位为实行案例教学提供了现实依据。《概论》课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理论宣传和普及,它主要是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其坚定对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综上所述,《概论》课的主要特点,为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提供了理论前提、素材保证和现实依据,案例教学的开展则是提升《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最佳途径。
2 《概论》课案例选取的主要标准
选择案例是《概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人民群众都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这一特点决定了《概论》课可选的案例很多,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案例都适合于教学,也不可能把所有案例都纳入教学过程中去分析。
首先,案例选择必须遵循准确性,这是案例选取的首要标准。如果案例本身失真,存在大量的臆造和虚构成分,即使案例内容再好,也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如果把源于实践的案例都失真了,势必造成理论的混乱和理论说服力的苍白。其次,案例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只有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才具有震憾作用,才能起到教育、指引、矫正、警示等作用,也只有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案例的选择应具有时效性。时效性对于《概论》课来讲尤为重要。《概论》课的理论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也在继续的充实和完善,理论的认识也在逐步的深入,很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在新的实践中往往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新的阐释。最后,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生动性。在遵循以上几个标准之外,案例的选择要尽可能的具有生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乏味的案例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导致其对《概论》课的排斥心理。
3 《概论》课案例教学方法及注意问题
《概论》课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或依教学内容不同而灵活采用,笔者结合实践,来介绍一下案例教学最常用的几种方法:第一,上课直接应用案例教学。遇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尽可能使用案例进行讲解,这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对案例讲解、分析和点评,得出案例所反映的理论。第二,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充分讨论,然后再回到课堂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分析和点评,并在透彻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第三,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以讨论、辩论等方式应用案例,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这也是案例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
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长处,起到其应有的效果。首先,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授课的关系。案例教学对于《概论》课来讲,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创新,但是这样一种方法是否能涵盖整个《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就很值的商榷了。教师不能为了案例而案例,适合于案例教学的地方就选取案例,不适合的地方,就仍坚持传统的授课法,两者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其次,处理好案例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案例的选择是为了更好的讲解授课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不能本末倒置。最后,处理好案例结论和学生讨论的关系。在由学生参与的案例教学中,往往会形成十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有时也与案例设置的结论背道而驰,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总之,案例教学使教学过程实现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应当积极提倡案例教学,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 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 王艳霞.职校政治课教学应重视案例教学法[J].读与写杂志,2008,5(11).
[3] 陈媛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7(4).
关键词:案例教学案例標准案例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177-0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新调整的一门课程,其发展历经数次修订,尤其在党的十七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地进入教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讲授好《概论》课,如何使《概论》课真正发挥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成为摆在广大《概论》课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在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案例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该课的教学效果。它以精当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为突破口,在强调学生理论水平提高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概论》课应用案例教学的体会。
1 《概论》课的特点有利于开展案例式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概论》课的特点完全切合案例教学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概论》课的教学目的为实行案例教学提供了理论前提。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规定,《概论》课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这一目标的实现,单靠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势必难以取得应有效果,目标决定形式,这为《概论》课运用案例教学提供了理论前提。其次,《概论》课的教学内容为案例教学的实行提供了素材保证。《概论》课所涵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包括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在社会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最后,《概论》课的教学定位为实行案例教学提供了现实依据。《概论》课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理论宣传和普及,它主要是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其坚定对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综上所述,《概论》课的主要特点,为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提供了理论前提、素材保证和现实依据,案例教学的开展则是提升《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最佳途径。
2 《概论》课案例选取的主要标准
选择案例是《概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涵盖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人民群众都创造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这一特点决定了《概论》课可选的案例很多,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案例都适合于教学,也不可能把所有案例都纳入教学过程中去分析。
首先,案例选择必须遵循准确性,这是案例选取的首要标准。如果案例本身失真,存在大量的臆造和虚构成分,即使案例内容再好,也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如果把源于实践的案例都失真了,势必造成理论的混乱和理论说服力的苍白。其次,案例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只有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才具有震憾作用,才能起到教育、指引、矫正、警示等作用,也只有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才能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案例的选择应具有时效性。时效性对于《概论》课来讲尤为重要。《概论》课的理论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也在继续的充实和完善,理论的认识也在逐步的深入,很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在新的实践中往往会做出这样或那样的新的阐释。最后,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生动性。在遵循以上几个标准之外,案例的选择要尽可能的具有生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乏味的案例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导致其对《概论》课的排斥心理。
3 《概论》课案例教学方法及注意问题
《概论》课案例教学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或依教学内容不同而灵活采用,笔者结合实践,来介绍一下案例教学最常用的几种方法:第一,上课直接应用案例教学。遇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尽可能使用案例进行讲解,这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对案例讲解、分析和点评,得出案例所反映的理论。第二,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充分讨论,然后再回到课堂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分析和点评,并在透彻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第三,在课堂上师生互动,以讨论、辩论等方式应用案例,最后由教师总结分析,这也是案例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
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案例教学的长处,起到其应有的效果。首先,处理好案例教学与传统授课的关系。案例教学对于《概论》课来讲,是一种教学手段的创新,但是这样一种方法是否能涵盖整个《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就很值的商榷了。教师不能为了案例而案例,适合于案例教学的地方就选取案例,不适合的地方,就仍坚持传统的授课法,两者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其次,处理好案例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案例的选择是为了更好的讲解授课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不能本末倒置。最后,处理好案例结论和学生讨论的关系。在由学生参与的案例教学中,往往会形成十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有时也与案例设置的结论背道而驰,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总之,案例教学使教学过程实现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应当积极提倡案例教学,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 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 王艳霞.职校政治课教学应重视案例教学法[J].读与写杂志,2008,5(11).
[3] 陈媛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