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car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3个地区为代表,分别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特征、就业状况、政策因素、心理特征4个层面选取影响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因素,对南京、南通、徐州3个地级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抽样调查与访谈,并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变量中,所在行业、劳动合同签订等5个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有显著性影响,性别、未来居住地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
  关键词:城镇化;新生代农民工;Logistic模型;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就业状况;政策因素
  中图分类号: F840.612;F323.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8-0314-04
  收稿日期:2016-05-18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2GLC007)。
  作者简介:闵 星(1991—),女,江苏盐城人,硕士,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研究。E-mail:18018032152@163.com。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脱离土地而进城寻找就业机会。据统计,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 395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例为56.5%[1],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2014年增长近1.3个百分点。但是,农民工参保覆盖率相对极低,养老保险参与率仅为16.7%[2]。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特殊社会群体,对我国城市化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目前,许多学者主要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进行研究分析,分别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基于宏观层面,有学者认为,养老保险政策、缴费时间、关系接续转移这3个因素对农民工参保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可从破除制度障碍入手,提高参保率[3];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是一种切实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福利和權益的社会行为,参保意愿的决策过程深受经济、社会生活、文化心理因素影响[4];农民工依据需求选择参与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别,并偏好选择养老保险[5];农民工的社会参保意愿尤其社会养老参保意愿很强,但参保率低,必须遵循分层分类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从而积极推动农民工参保[6];我国对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可实行弹性养老保险制度[7],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时间越长,其城市融入感更加强烈,可从制度层面增强其养老保险参保意识,改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环境[8];从改革户籍制度、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政策制定入手,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养老参保意识[9]。基于微观层面,肖云等对重庆市青壮年农民工的参保意愿调查发现,性别、年龄对养老参保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婚姻、务工年限没有影响[10];杨哲等对安徽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研究发现,婚姻显著影响参保意愿,年龄却影响甚微[11];也有学者认为,养老风险、未来生活城市、养老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愿影响显著[12];王翠琴等对陕西、青海、贵州3省19个地级行政区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中发现,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受政治资本、养老区域选择、政策知晓度等方面的影响[13],农民工主观上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满意度、养老保险支付意愿、支付能力等也影响着参保意愿的选择[14-22]。
  宏观层面主要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受制度本身和制度环境因素对参保意愿的影响,微观层面主要基于理性角度,分析农民工个体特征、就业状况等对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选择,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3个地级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实证研究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江苏省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定、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数据来源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江苏省南京、南通、徐州3个地级市的实地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610份,回收问卷为578份,基于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将数据缺失与信息填写错误的18份无效问卷剔除,实际有效问卷为560份,问卷有效率为91.8%,而愿意参与养老保险的人数为478人,约占有效调查问卷数的85.4%,其中,18~23、24~29、30~35岁的意愿参保人各占12.0%、60.9%、27.1%。
  1.2 变量选择与效用函数的构建
  1.2.1 变量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是否愿意参与养老保险作为因变量W,W=1时表示愿意参保,W=0时表示不愿意参保。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F,并将其分为个体特征(F1)、就业状况(F2)、政策因素(F3)、心理特征(F4)4个层面,其各个层面的变量及赋值见表1。
  1.2.2 效用函数的构建 在整理实地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其有效性,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效用函
  数,其公式为
  Qi=r Xit zi。
  其中,Qi=Wi1-Wi0;r=α1-α0;t=β1-β0;zi=μi1-μi0;Wi1=α1 Xiβ1 μi1;Wi0=α1 Xiβ0 μi0。式中,Wi1表示第 位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参与养老保险,Wi0表示第 位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参与养老保险。若Qi>0,即效用差大于零,则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参保,反之Qi<0,即效用差小于零,则不愿意参保,则记为
  y=(W=1)=y(Qi>0)=y(zi>-r-Xit)=1-E(-r- Xit);
  y=(W=0)=y(Qi≤0)=y(zi≤-r-Xit)=1-E(-r- Xit)。
  将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自变量与事件发生概率建立联系,得出更为一般意义的效用函数:
  qi=βTXi λi,(i=1,2,3,…,n)。   假设λi~n (0,σ2),则:
  qi=α0 α1F1 α2F2 α3F3 α4 F4 μ。
  式中,qi表示第i位新生代农民工是否愿意参与养老保险,μ为随机误差项。由于参保因素影响众多,本研究主要将其归结为F1、F2、F3、F4 4类。在整理调查数据及建立效用函数的过程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符合回归模型的特点,因此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相关分析。
  1.3 参保意愿研究假设
  分析F1、F2、F3、F4 4个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愿的影响提出4种基本假设。
  假设1:个体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愿具有影响作用。通常情况下,男性承担家庭经济主要负担,压力较大,其参保意愿需求比女性更强烈;年龄越大者越愿意参保,以保障老年基本生活;教育水平影响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受教育水平越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的认知度越强,越倾向于参保;由于城市间、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感对未来居住地的选择也影响参保意愿;已婚者家庭责任意识比未婚者、离异者强烈,更愿意参加养老保险。
  假设2:就业状况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一般而言,月收入水平越高,生活品质及保障越健全,参与养老保险的意愿普遍高于低收入者;签订劳动合同者比未签者参保率高;新生代农民工所在单位类型及工作性质同样影响参保率。
  假设3:政策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愿影响较大。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保险政策的内容及养老保险的参保条件了解越多,参保率越高;因换工作地点、工作单位或企业等因素,在原先单位或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参保费用是否能有效对接影响参保率;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保险政策态度越满意,越愿意参保。
  假设4:心理特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主要目的是挣钱提高生活水平,他们对养老并没有长远的计划;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致力于当下生活的改善,养老观念比较薄弱,参保险意愿低。
  2 结果与分析
  2.1 回归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2.1.1 回归模型的构建 基于选入变量α=0.05、α=0.10水平上,采用SPSS 17.0软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相关调研数据,并采用enter法进行检验。总模型的似然比卡方检验结果P<0.01,说明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具有统计意义。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公式为
  式中:p表示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参加养老保险的概率;P/(1-P)表示已参保新生代农民工与未参保新生代农民工的比率,α为常数项,ε为随机误差项。对P进行对数单位转换,得出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愿影响因素的概率模型为
  式中:Pi为第i位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概率,Xij为影响第i位新生代农民工的第j种因素,m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概率的变量个数。
  2.1.2 回归模型的检验
  2.1.2.1 模型系数检验 模型系数综合检验显示,变量的似然卡方比为104.812,显著性值为0.000(表2),小于0.05,说明采用该模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比较合理。
  2.1.2.2 拟合优度检验 对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愿的拟合优度指标进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统计量观测值为8.098,显著性值为0.424,大于0.05,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整体回归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反映参保意愿的解释变量能有效预测因变量。
  2.2 參保意愿假设分析
  2.2.1 Logistic初步回归分析 由表3可见,影响参保意愿的14个因素在步骤1a中,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7个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保因素的显著性值均大于0.05,不具统计意义而被排除。基于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假设进行分析:(1)个体特征中,性别影响参保意愿与预期假设一致,检验水平小于0.05;大中型城市、小城市、农村和城市间的中小型城镇、农村人数各约占总人数37.1%、28.4%、22.7%、11.8%,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对未来居住地的选择反映出对务工城市的满意感、认同感、融入感,这3种感觉越强烈,参保意愿越高;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均不在检验值内,与预期假设相矛盾,这可能是由于18~35岁的新生代农民工潜意识觉得自身还处于年轻状态,身体健壮,而他们受教育的水平总体较高,对婚姻的价值观比较前卫,因此养老参保并不积极。(2)就业状况中,所在行业、劳动合同签订与否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假设成立;单位所有制类型、月收入水平却未纳入参保因素考虑范围,与假设相悖,这可能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都不介意从事的单位性质,他们认为只要单位给予的收入高就能保障生活,另外新生代农民工更懂得享受,其月收入的多数用来消费。(3)政策因素中,社会保险政策了解程度、社会保险政策态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影响最为显著,符合假设;新生代农民工在转换工作单位、转移工作城市之前一般已经考虑到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且现在异地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已具有一定的解决措施,因此该因素并不影响农民工的参保。(4)心理特征中,外出打工原因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影响显著,而养老观念对参保意愿几乎没有影响,这与假设冲突,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年龄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价值理念薄弱有关。
  2.2.2 enter法最终回归分析 为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愿变量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在初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采用 enter 方法进行最终回归分析,得到Logistic回归方程为
  对影响参保意愿的14个因素在步骤8a中的性别等7个因素进行分析(表3)可知:(1)个体特征中,性别、未来居住地通过0.05检验水平,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男性愿意参保人数居多,占总人数的55.5%,而女性仅占总人数的29.8%,男性参保率高于女性参保率;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大中型城市、小城市、农村和城市间的中小型城镇居住其参保率分别约占总人数的31.1%、25.0%、19.1%,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未来居住地影响其参保意愿,未来所在居住地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设施等越好,参保率越高。(2)就业状况中,所在行业、劳动签订合同通过0.01显著性检验,对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制造业、建筑业的参保比例相对较高,各约占总人数的38.4%、17.7%,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新生代农民工比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新生代农民工参保率分别约高出39.4%、46.4%,从事高危险性、高危害性特殊工种的新生代农民工退休相对较早,只要满足缴费期限即可领取养老金,其参保意识相对较强。(3)政策因素中,社会保险政策了解程度、社会保险政策态度这2个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0.01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国家颁布的社会保险相关政策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行为决策,对政策越了解、满意度越高,其参保率越高。(4)心理特征中,外出打工原因通过0.01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为正,这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所在的单位能够提供养老金缴费保障,工作单位每月可为他们缴纳20%的养老保险,符合新生代农民工未来的养老需求。   3 结论与建议
  在对江苏省3个地级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意愿发现,年龄、婚姻状况、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参保意愿没有明显影响;社会保险政策了解程度、社会政策态度这2个政策因素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外出打工原因、所在行业、劳动签订合同、性别、未来居住地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意愿。因此建议:首先,政府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增强他们对政策的满意度,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进程中的优待政策;其次,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家乡置留土地的有效流转,促进就业,进一步解决养老保險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政府应重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识,加强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实际“效用”。另外,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而言,必须明确认知养老问题及风险,思考并选择未来养老方式,提早筹划;要多关注出台的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及变动情况,从自身不断提高养老参保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 (2015-04-29)[2016-05-01].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4/t20150429_797821.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J/OL]. [2016-05-01].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5/indexch.htm.
  [3]徐 琴,鲍 磊. 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五市(县)的调查数据[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8-24.
  [4]刘晋飞,郑盛平.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 重庆社会科学,2013(10):43-50.
  [5]顾永红. 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意愿的实证分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9(3):14-19.
  [6]姚 俊. 农民工参加不同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五地的调查[J]. 中国人口科学,2010(1):93-100.
  [7]潘 涛,张伯生. 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基于上海市松江区实证分析[J]. 劳动保障世界,2011,5(10):38-40.
  [8]唐 维.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现状研究[J]. 商,2016(8):37.
  [9]张小强.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影响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因素分析——以福州市建新镇为例[J]. 台湾农业探索,2015(1):48-54.
  [10]肖 云,石玉珍. 青壮年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倾向微观影响因素分析——对重庆市954名青壮年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5(4):34-39.
  [11]杨 哲,王茂福. 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安徽省调查数据[J]. 社会保障研究,2013(5):62-68.
  [12]汪 华,章金玉. 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通市和石家庄市两地的调查[J]. 西北人口,2013(4):95-99,104.
  [13]王翠琴,韦翠娜.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市和南宁市的实地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9-47.
  [14]吴玉锋,张忠业.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与行为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社会保障研究,2015(6):15-22.
  [15]雍 岚,孙 博,张冬敏. 西部地区从业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安市农民工的调查[J]. 西北人口,2007,28(6):25-28,33.
  [16]郑功成. 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J]. 理论视野,2007,88(6):8-11.
  [17]李迎生,袁小平.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因应——以农民工为例[J]. 社会科学,2013(11):76-85.
  [18]沙治慧,罗 静.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2012(2):81-85.
  [19]罗 辉. 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13(5):130-134.
  [20]陈 轶,张衔春,周方睿,等. 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432-436.
  [21]苏 璐,张 皓,郭 林.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基于养老意愿的分析[J]. 金融与经济,2015(4):47-51.
  [22]罗 蓉,段娓娓.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J]. 当代农村财经,2015(5):16-19.艾洪娟,蒋和平. 基于熵值法的新疆现代农业发展阶段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8):318-321.
其他文献
我还记得,我最喜欢的口红,是死亡芭比粉。哪个女孩子没有几个芭比娃娃呢,我实在是太喜欢她们的样子了。我也希望自己变得像她们那么精致。  18岁的我,突然发现,现在好多人长得像芭比娃娃,我却一点儿都不喜欢她们了。自己的弧度不明显,才是最好看的。饱满的面颊,才是飞扬的青春。  我还记得,妈妈以前是挺喜欢小狗狗的,后来因为有了我们三个长不大的小屁孩儿,照顾起来太心累了,压根儿就没办法兼顾过来。三个小狗狗送
摘要:为揭示凤丹牡丹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自然条件下凤丹牡丹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动态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在7月达到峰值;气孔导度与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对各生理生态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和蒸腾速率呈正相关;此外,净光合速率与
摘要:为探明基质对新疆圆柏扦插生根能力的影响及为扦插育苗基质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2~3年生野生新疆圆柏作为试验材料,用生长调节剂ABT 1号生根粉1 000 mg/L速蘸2 s处理后,分别扦插在细沙、沙壤土、珍珠岩、1/2细沙 1/2沙壤土、1/2细沙 1/2珍珠岩、1/2沙壤土 1/2珍珠岩共6种基质上,研究不同基质对生根情况、相关营养物质的含量、相关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直播条件下的适宜播种量。结果表明,常规稻武运粳24、杂交稻常优3号分别在播种量45.0、22.5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在相应播种量下单位颖花量最大,单株成穗率和每穗粒数之间最协调,使群体质量最高。  关键词:直播稻;播种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1-0093-0
摘要:以津研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外源肉桂酸(CA)模拟自毒胁迫,研究水培方式下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光合荧光特性和抗氧化系统对CA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外源CA处理可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当CA浓度为0.25 mmol/L时,处理4 d后黄瓜幼苗的株高和叶面积受到显著抑制,甚至造成部分死亡。黄瓜幼苗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CA浓度为0.25 mmol/L时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9
摘要:智慧农业旅游可依托“动态云”架构将全部数据集中在云处理核心完成统一处理,游客能从“云”端获取计算服务,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首先研究“动态云”架构的智慧农业旅游模型,然后以样本特征为控制量,“云搜索”动机、“云搜索”成本、个人情景、社会影响力、云网络信任度、农业教育体验、感知风险和游客个性化需求为自变量,并设定研究假定,完成调研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通过整体方差、旋转阵列、Pear
摘要:为了比较不同品种人参耐连作能力强弱,探讨人参连作障碍的可能机制,通过提取3个不同品种吉黄果参(R1)、边参1号(R2)、吉参1号(R3)7年生人参根系分泌物,利用GC-MS方法对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生物检测验证其化感效应。结果表明:R1、R2、R3根系分泌物中鉴定出的化感物质主要有酸类、醇类、酯类合胺类等,但各类化感物质的数量和含量不同。R1、R2、R3中均鉴定出阿魏酸,相对
摘要:以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动力学思想建立猕猴桃产业供应链模型,在Anylogic软件环境下进行仿真,为种植户生产决策和产业政策设计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使用激素类农药的果品折价系数存在临界值,当折价系数大于临界值时从成本角度考虑种植户会主动放弃使用激素类农药;减免分销商税率可以提高分销商收益,但在小区间内会降低供应链总体收益,仅当税率低于区间临界值时供应链总利润开始增加。该模
摘要:叶菜叶脉突出的形态特征能够较真实地体现出作物生长的状态。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叶脉形态特征,对于及时掌握蔬菜长势,实现植物生长柜环境智能控制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比了各通道的直方图分布后,选择利用颜色通道组合运算的方法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从而得到叶脉和叶片轮廓图像;然后采用数学形态学处理方法提取叶片整体边缘,再将二者相减实现叶脉的准确分割和提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叶肉与叶脉的颜色差异可以
摘要:以西瓜及其产地土壤和地表水为研究对象,对湖北某地的西瓜及其产地的样品进行农药残留分析。结果表明,在西瓜中检出的阿维菌素在土壤和地表水中并未检出。全部44个土壤样品中有9个样品检出农药残留,占总体样本数的20%,共检出3种农药残留,检出率比较高(>10%)的农药是克百威;全部44个地表水样品中有3个样品检出农药残留,占总体样本数的6.82%,共检出1种农药克百威残留。说明湖北地区使用较多的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