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对于学生和教师自身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分为仪表威信、知识威信和人格威信,形成的过程包括开始、形成、巩固三个阶段。影响这一威信形成的因素分为主客观因素,如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一印象、仪表和风度等。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威信 构成
作用
崇高的教育威信,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推动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是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一种崇高情感,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构成及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构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威信按内隐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仪表威信、知识威信和人格威信[1]。
1.仪表威信。
仪表最直接地反映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也最直接地影响着教师威信的形成。许多研究表明,教师仪表大方、衣着整洁朴素,会引起学生的好感;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和做怪动作等不良习惯,有损于教师形象。
2.知识威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威信是对学生发生影响的关键。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知识广博的教师势必会增强在学生中的威信。渊博的学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赖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把握学科知识纵横发展的立体网络结构,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3.人格威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育人的人,他们的道德和人格使他们在学生中有一定威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极易被学生看作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与准则的人,如果教师的行为能够与自己的说教相吻合,学生就容易受到积极的影响,如果不相吻合或者对立,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对于学生和教师自身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促使学生自觉实现教师的要求。学生对自己所爱戴的教师总会伴随着某种信赖感,这种信赖感赋予教师的教导以魅力,它足以排除各种意义的障碍,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反应。有威信的教师教育效果深刻而持久,即使教师不在场,学生也会自觉地、创造性地实现教师的要求。[2]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威信对自身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凡有责任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不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一良好愿望的存在会促使他们注重品德修养,提高知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在各种关系的协调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这种威信可以加强教师间的团结,易在教师群体内部形成一种向心力。一个有威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她)的声誉通过学生、学生家长的广为传播,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舆论力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为其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得信任,争取到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3]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巨和复杂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威信形成的主观心理过程。
(一)开始阶段——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同感的产生
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产生的一种情感传输效应,表现为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心理上、情感上接受和容纳教师,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建立的前提,也是威信形成的开始阶段。如果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格格不入,甚至水火不相容,学生内心是不服气的,学生对教师缺乏认同感,教师的威信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注意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与学生发生移情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接受教师,这是威信建立的第一步。
(二)形成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榜样性与学生的向师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威信形成的客观基础,它对威信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有威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具备高尚的思想情操、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等,这样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他们有了学习、模仿的对象,而威信就是在这种榜样-模仿的过程中形成的。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榜样性是影响威信形成的主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威信的形成主要源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如教师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格特征、渊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对学生的尊重爱护,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机智等。其次,学生的向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具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正因为具有这种向师性,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才能尊重、热爱教师,相信教师并与其建立深厚的感情,从而为教师威信的树立提供了必要保证。
(三)巩固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长期交往和共同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般都要经历由言到行、由浅入深、由局部威信到全面威信的过程,它是随着教师与学生长期的共同活动逐渐巩固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切忌自得其满,停滞不前,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已经树立起来的威信。
三、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一)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干部、学生家长、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认识与态度等,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社会对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树立是全社会的任务,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努力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真正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成为最受人尊敬、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树立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基础。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的主观因素是其威信形成的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已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道德和学识使其在学生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威望。教师事事都以身示范,这就是无声的命令,它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个性热情开朗、正直诚实、坚毅果断、耐心细致、勤奋刻苦、好学多思,拥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巧、教学效果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4]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获得的重要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由于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上所处的优越地位,很容易把自己看成是负责传输某种文化指令的中心,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传输的容器。这种单向的、不平等的、缺乏人性的关系,必然包含着权力主义、专制主义、命令主义的因素。民主性教学则认为尽管师生在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上有差异,但每个学生都和教师一样具有自己的感觉和感情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完全是平等的。应当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个性的真正的人看待,彻底摒弃权力主义、命令主义。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展示自己的领导艺术,树立自己全新的形象。
3.重视第一印象,珍惜“自然威信”。
第一印象好,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后的言行常常往好的方向解释;第一印象不良,常从不好的方面解释教师的言行,威信就难以形成。所以,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力求在第一次讲话或上头几堂课时就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树立初步的威信。同时,还要珍惜“自然威信”。“自然威信”是在师生交往的初期,由学生对教师自发的信任和尊敬而产生的威信,它建立在教师所具有的教育者身份所赋予的权威、权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上,也可以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本身所带来的一种不自觉的威信。在自然威信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品格、学识和智慧去赢得学生出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就会形成自觉的稳定的威信。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仪表和风度是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
仪表是指教师的服饰、发型、仪容、举止、姿态等外部表现。风度是教师的思想、情操、修养及其性格在外表上的体现,是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的综合反映。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许多“小节”上评价教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衣着服饰要朴实无华,透过衣着表现出高雅的情趣;举止姿态要自然大方,要让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目光,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内心思想、意图和情感;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谈吐文雅,彬彬有礼。这些都会直接给学生好感,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学生的爱戴。
因此,德、识、才、学四者兼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会在学生中获得较高的威信。[5]
参考文献:
[1]张慧莉.谈教师的威信.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5):33.
[2]张大均主编.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0-61.
[3]王德才.论课教师的威信.安阳师专学报,2000,(1):62-64.
[4]李建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威信.山东教育科研,2002,(1):33-34.
[5]张大均主编.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3-64.
课题来源:本文系王磊主持的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树立及发展研究”成果,序号200907。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威信 构成
作用
崇高的教育威信,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推动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是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一种崇高情感,能有效地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构成及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构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威信按内隐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仪表威信、知识威信和人格威信[1]。
1.仪表威信。
仪表最直接地反映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也最直接地影响着教师威信的形成。许多研究表明,教师仪表大方、衣着整洁朴素,会引起学生的好感;生活懒散、衣冠不整、不讲卫生和做怪动作等不良习惯,有损于教师形象。
2.知识威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威信是对学生发生影响的关键。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知识广博的教师势必会增强在学生中的威信。渊博的学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赖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把握学科知识纵横发展的立体网络结构,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3.人格威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因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育人的人,他们的道德和人格使他们在学生中有一定威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社会文化价值与道德准则的传递者,极易被学生看作代表和具有这些价值与准则的人,如果教师的行为能够与自己的说教相吻合,学生就容易受到积极的影响,如果不相吻合或者对立,就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对于学生和教师自身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能促使学生自觉实现教师的要求。学生对自己所爱戴的教师总会伴随着某种信赖感,这种信赖感赋予教师的教导以魅力,它足以排除各种意义的障碍,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反应。有威信的教师教育效果深刻而持久,即使教师不在场,学生也会自觉地、创造性地实现教师的要求。[2]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威信对自身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凡有责任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不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一良好愿望的存在会促使他们注重品德修养,提高知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在各种关系的协调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这种威信可以加强教师间的团结,易在教师群体内部形成一种向心力。一个有威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她)的声誉通过学生、学生家长的广为传播,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舆论力量,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而且为其在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取得信任,争取到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3]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巨和复杂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一威信形成的主观心理过程。
(一)开始阶段——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同感的产生
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是教师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产生的一种情感传输效应,表现为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心理上、情感上接受和容纳教师,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建立的前提,也是威信形成的开始阶段。如果一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格格不入,甚至水火不相容,学生内心是不服气的,学生对教师缺乏认同感,教师的威信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爱护和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注意深入到学生内心深处,与学生发生移情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接受教师,这是威信建立的第一步。
(二)形成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榜样性与学生的向师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威信形成的客观基础,它对威信的建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有威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具备高尚的思想情操、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等,这样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他们有了学习、模仿的对象,而威信就是在这种榜样-模仿的过程中形成的。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榜样性是影响威信形成的主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威信的形成主要源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如教师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格特征、渊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和对学生的尊重爱护,以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机智等。其次,学生的向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向师性是指学生都具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正因为具有这种向师性,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才能尊重、热爱教师,相信教师并与其建立深厚的感情,从而为教师威信的树立提供了必要保证。
(三)巩固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长期交往和共同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一般都要经历由言到行、由浅入深、由局部威信到全面威信的过程,它是随着教师与学生长期的共同活动逐渐巩固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切忌自得其满,停滞不前,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自己已经树立起来的威信。
三、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一)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干部、学生家长、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认识与态度等,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社会对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的态度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树立是全社会的任务,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努力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真正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成为最受人尊敬、最令人羡慕的职业,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的树立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心理基础。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观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的主观因素是其威信形成的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综合已有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道德和学识使其在学生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威望。教师事事都以身示范,这就是无声的命令,它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个性热情开朗、正直诚实、坚毅果断、耐心细致、勤奋刻苦、好学多思,拥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巧、教学效果好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4]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获得的重要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由于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上所处的优越地位,很容易把自己看成是负责传输某种文化指令的中心,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传输的容器。这种单向的、不平等的、缺乏人性的关系,必然包含着权力主义、专制主义、命令主义的因素。民主性教学则认为尽管师生在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上有差异,但每个学生都和教师一样具有自己的感觉和感情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完全是平等的。应当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个性的真正的人看待,彻底摒弃权力主义、命令主义。只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展示自己的领导艺术,树立自己全新的形象。
3.重视第一印象,珍惜“自然威信”。
第一印象好,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后的言行常常往好的方向解释;第一印象不良,常从不好的方面解释教师的言行,威信就难以形成。所以,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力求在第一次讲话或上头几堂课时就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树立初步的威信。同时,还要珍惜“自然威信”。“自然威信”是在师生交往的初期,由学生对教师自发的信任和尊敬而产生的威信,它建立在教师所具有的教育者身份所赋予的权威、权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上,也可以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本身所带来的一种不自觉的威信。在自然威信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品格、学识和智慧去赢得学生出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就会形成自觉的稳定的威信。
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仪表和风度是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
仪表是指教师的服饰、发型、仪容、举止、姿态等外部表现。风度是教师的思想、情操、修养及其性格在外表上的体现,是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的综合反映。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许多“小节”上评价教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衣着服饰要朴实无华,透过衣着表现出高雅的情趣;举止姿态要自然大方,要让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目光,都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内心思想、意图和情感;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谈吐文雅,彬彬有礼。这些都会直接给学生好感,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学生的爱戴。
因此,德、识、才、学四者兼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会在学生中获得较高的威信。[5]
参考文献:
[1]张慧莉.谈教师的威信.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5):33.
[2]张大均主编.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0-61.
[3]王德才.论课教师的威信.安阳师专学报,2000,(1):62-64.
[4]李建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威信.山东教育科研,2002,(1):33-34.
[5]张大均主编.教学心理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3-64.
课题来源:本文系王磊主持的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威信树立及发展研究”成果,序号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