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队伍是增强学校发展活力、提高教育质量、丰富学校内涵的动力源泉。因此,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教师专业引领,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团队便成了学校管理层面的重要抓手。
营造生态氛围,让教师有满足感
满足教师合理的诉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要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对被采用的建议应予以嘉奖。同时,对教师工作岗位的安排,亦可改变传统的派任制,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选择权。
决策公正,强化激励 绝对的公平不是管理,但公正、阳光则是优质管理公开的“秘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管理就必须阳光公正,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切身体验公正对待、享有尊重的满足。
加强沟通,生态阳光 沟通是营造生态教师环境的绿色净化剂,能让教师始终保持阳光心理。作为校长,必须高度重视教师情感和心理问题的疏通,让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职业的快乐。
搭建专业平台,让教师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催化剂,为了迅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铸就教师的成就感,学校应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规范引领,明确发展方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引领广大教师自觉转变旧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与时俱进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兼具的教师。
因人制宜,明确发展目标 针对教师现状,帮助教师确立发展目标,给教师以压力,更予以前进的动力。对于缺乏成就感的教师,学校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早日走上毕业班的讲台;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发教师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
严格要求,鼓励脱颖而出 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严格的要求,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规范等必须提出明确要求,对集体备课等环节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制度和规范基础之上,教师能普遍接受的举措可采取制度入轨。对于需要强势推进的重大举措,亦可通过跟踪强制入轨的办法,整体推进学校中心工作。
大胆尝试,推行学科名师制 学校除了对在学科教学研究中的骨干教师给予一定的津贴外,也可向社会公布,提高骨干教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大胆启用年轻教师,以先进带后进,以优秀带平庸,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功效。
构建激励机制,让教师有归宿感
更新理念,畅享成功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治校之本,是建立、健全学校科学发展长效机制的前提条件。学校鼓励广大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本着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的办学宗旨,让广大教师在不断自我充实的前提下,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储备丰厚的优质资源。
科学评价,激发潜能 科学的评价,不仅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能让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评价必须讲究艺术,而不是一味地套搬现成的条文,必须充分考虑影响教师发展的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师资与班额的比例问题等。管理绝不仅是制定条文和对照条文,而是要把教师想说的话先挑开,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充分调动教师潜在的巨大能量,让教师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任何一个计划的落实、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有一定的制度、纪律作保证。但如果在管理中一味强调 “刚性约束”,而忽视“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忽视广大教职工的情感、态度和合理需要,往往就会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音符,让一些制度的执行障碍重重,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如果一味强调“人文关怀”而缺失“刚性约束”,就会使制度的执行变得松散而无力,因此,如何把握好这个“度”便成了学校管理艺术的魅力所在。
研教结合,提升品位 教师资源是一所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以教促研,以研兴教”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抓手,是学校发展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的重要保障。校本教研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三位于一体,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要以研究的心态务实看待教育教学、反思实践、交流合作,从而使教师的知识、经验上升为教育的智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理论与教学水平。同时,校本教研要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宗旨,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让教师充满底气,洋溢“家”的归宿感。
事实证明,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绿色生态的管理环境, 教师的管理更多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人”是学校管理核心的思想,只有“人”才能盘活教育资源。成功的教师管理,就是要让教师有满足感、有成就感、有归宿感。一句话,一所让教职工有满足感、有成就感、有归宿感的学校,一定是一所充满活力和管理智慧的学校,一定是一所有追求、高品位的学校。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金丰路初级中学)
营造生态氛围,让教师有满足感
满足教师合理的诉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要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提供合理化建议,对被采用的建议应予以嘉奖。同时,对教师工作岗位的安排,亦可改变传统的派任制,充分尊重教师的自主选择权。
决策公正,强化激励 绝对的公平不是管理,但公正、阳光则是优质管理公开的“秘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管理就必须阳光公正,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切身体验公正对待、享有尊重的满足。
加强沟通,生态阳光 沟通是营造生态教师环境的绿色净化剂,能让教师始终保持阳光心理。作为校长,必须高度重视教师情感和心理问题的疏通,让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职业的快乐。
搭建专业平台,让教师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催化剂,为了迅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铸就教师的成就感,学校应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规范引领,明确发展方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引领广大教师自觉转变旧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使自己成为与时俱进的专业化水平和能力兼具的教师。
因人制宜,明确发展目标 针对教师现状,帮助教师确立发展目标,给教师以压力,更予以前进的动力。对于缺乏成就感的教师,学校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早日走上毕业班的讲台;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激发教师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
严格要求,鼓励脱颖而出 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严格的要求,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规范等必须提出明确要求,对集体备课等环节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制度和规范基础之上,教师能普遍接受的举措可采取制度入轨。对于需要强势推进的重大举措,亦可通过跟踪强制入轨的办法,整体推进学校中心工作。
大胆尝试,推行学科名师制 学校除了对在学科教学研究中的骨干教师给予一定的津贴外,也可向社会公布,提高骨干教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大胆启用年轻教师,以先进带后进,以优秀带平庸,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功效。
构建激励机制,让教师有归宿感
更新理念,畅享成功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治校之本,是建立、健全学校科学发展长效机制的前提条件。学校鼓励广大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促进自身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本着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的办学宗旨,让广大教师在不断自我充实的前提下,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储备丰厚的优质资源。
科学评价,激发潜能 科学的评价,不仅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能让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评价必须讲究艺术,而不是一味地套搬现成的条文,必须充分考虑影响教师发展的诸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师资与班额的比例问题等。管理绝不仅是制定条文和对照条文,而是要把教师想说的话先挑开,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充分调动教师潜在的巨大能量,让教师在科学合理的评价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任何一个计划的落实、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有一定的制度、纪律作保证。但如果在管理中一味强调 “刚性约束”,而忽视“以人为本”的关怀理念,忽视广大教职工的情感、态度和合理需要,往往就会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音符,让一些制度的执行障碍重重,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反之,如果一味强调“人文关怀”而缺失“刚性约束”,就会使制度的执行变得松散而无力,因此,如何把握好这个“度”便成了学校管理艺术的魅力所在。
研教结合,提升品位 教师资源是一所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以教促研,以研兴教”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抓手,是学校发展长效机制健全和完善的重要保障。校本教研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三位于一体,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要以研究的心态务实看待教育教学、反思实践、交流合作,从而使教师的知识、经验上升为教育的智慧,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理论与教学水平。同时,校本教研要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宗旨,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让教师充满底气,洋溢“家”的归宿感。
事实证明,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绿色生态的管理环境, 教师的管理更多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人”是学校管理核心的思想,只有“人”才能盘活教育资源。成功的教师管理,就是要让教师有满足感、有成就感、有归宿感。一句话,一所让教职工有满足感、有成就感、有归宿感的学校,一定是一所充满活力和管理智慧的学校,一定是一所有追求、高品位的学校。
(作者单位: 江苏省大丰市金丰路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