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中年考校制之考证及其历史演变

来源 :高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记》之中年考校制是先秦社会学校教育考校制度的生动写照,既体现了先秦对于"年"(年龄)的整体认知,又反映了先秦学校教育对于学者在"业"和"道"方面的考核要求。从东汉郑康成开始,历代《礼记》考释者都对《学记》之中年考校制进行考证。古代学者对于中年考校制的注释和考证,既是对《礼记》考释研究的学术传承和创新,也是对先秦学校教育考校制度的学术探讨和论证。中国古代社会官学教育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则是从学校教育实践层面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学记》中年考校制度之教育理想。近代社会以来,以"中—西"二维思维模式来打破中国封建文化的"一元"思维模式,从学习、引进西方现代教育借此来实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救亡图存目的,就是开明官僚和知识精英面对国内外困局所作出的艰难抉择。《学记》之中年考校制的经典重释以及官办新式学堂的创建,就是近代社会思维模式转变在教育领域的真实写照。《癸卯学制》的颁布意味着《学记》之中年考校制的制度终结,《学记》中年考校制从先儒理想变为教育现实。
其他文献
缅怀邓小平同志对科技体制改革的指示和关怀国家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司长尚勇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一贯高度重视和关心科技工作。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
<正>《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是基于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将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融于国家简政放权的背景中,从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平衡视角切
作为大学的两项核心功能,教学与科研对高深知识的处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两者远非自然的匹配,反而具有相互漂移的趋势,此即教师分系列改革的制度根源.然而,这种趋势仅在单个教
打印监控与审计是主机安全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打印机打印内容的监控与审计技术往往难以适应实际应用环境的要求,造成对打印内容监控审计的遗漏和不完备,使其成为监控审计
为优化双极膜电渗析法分解硫酸铵制氨和硫酸的工艺参数,采用实验室双极膜电渗析装置,考察了通电方式、硫酸铵原液浓度和电流密度对硫酸铵分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电时
在分析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基础上,给出了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基本运算单元的硬件设计方案,基于FPGA实现了一种GF(2^m)上椭圆曲线密码协处理器。采用双端口RAM技术完成了协处理器与微
航空电信网是CNS/ATM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下一代航空通信系统的全面解决方案。建立一个全球化的、开放结构的互联网络,使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航空公司、航空行政管理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