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从“纯天然”到“转基因”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357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精胰岛素曾引发人们对其“导致肿瘤发生风险升高”的质疑。虽然这一指控已被否定,但人们骨子里对新药的担心却没那么快烟消云散。
  
  
  胰岛素的发现,是人类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此之前,糖尿病还是一种不治之症,正不由分说地剥夺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除了主张严格限食,医生对此束手无策,不少患者甚至死于限食带来的严重营养不良。
  
  “纯天然”:动物胰岛素
  
  转机发生在1921年,加拿大医生Banting和他的助手Best从狗的胰腺中提取胰岛素,次年成功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取得“肉白骨、起死人”般的神奇疗效,整个医学界为之轰动。
  当时,胰岛素都是从猪、牛等家畜的胰腺中提取而得,可谓“纯天然绿色药物”。但是,每吨动物胰腺只能提取4~5克胰岛素,产量太低,价格昂贵,远不能满足广大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需求。
  另外,与人类胰岛素相比,动物胰岛素在氨基酸组成和结构上存在细微差别。作为一种外来异体物质,会受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排斥,造成药物抵抗、效价降低。再加之提纯工艺水平有限,难免掺入杂质,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甚至引起动物传媒感染。
  
  “转基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如何得到与自身一致的人胰岛素?如何批量、廉价的生产胰岛素?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科学家一直进行着不懈努力。
  1955年,美国化学家Sange通过“敲碎”胰岛素、并对“碎片”进行分析和鉴定,终于搞清楚胰岛素的氨基酸排列顺序。1965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开启了人工合成胰岛素的新纪元。
  但是,这种通过化学合成法得到的人胰岛素,由于成本很高,药源依然匮乏,价格仍居高不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的成熟,难题这才得到圆满解决。
  办法就是“转基因”。将人类胰岛素基因植入到细菌的基因中,如大肠杆菌或酵母菌,然后大量繁殖细菌,收集细菌所分泌的“人胰岛素”。由于细菌的繁殖呈指数级增长,一个转基因细菌在短短几小时后就能产生上百万的后代,这意味着人们能够以很低的成本获得几乎无限量的人胰岛素。
  
  “再加工”:人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合成方式上的重大飞跃,惠及了数以亿计的糖尿病患者。而且,科技的发展从未停下脚步。
  上世纪末,科学家通过改变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研制出能更好模仿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特点的“胰岛素类似物”,这也被称为继动物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之后的“第三代胰岛素”。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对人类自己的胰岛素还要进行再加工?胰岛素类似物怎么会比我们的“原装”胰岛素更适应人?
  这要从胰岛素的分泌模式说起。
  
  超短效胰岛素
  生理状态下,为了应对进餐后的血糖升高,人体的胰腺会立刻分泌胰岛素进入血液,即时发挥降糖作用。而皮下注射胰岛素与之相比,会有一个延迟的时间差。
  具体说来,胰岛素经皮下注射后,开始是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逐渐解离为二聚体、单体,在组织间隙中扩散,最后进入血液发挥生理作用。从注射到起效,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0分钟。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在进餐前半小时提前注射胰岛素,否则,胰岛素就无法在正确时间和地点发挥降糖效应。
  这就好比千辛万苦修筑防洪堤坝,而洪峰却在人们严防死守地点的上游早早到达,结果很容易造成溃坝,良田化为泽国。不仅餐后血糖明显升高,更为严重的是,在另一个时间点又会诱发低血糖的发生。
  提前注射胰岛素,远不是听上去那么简单。打针之后到进餐,每次掐准30分钟并非易事,尤其是在焦急、繁忙状态或旅行、赴宴等外出场合。而对于一些老人、心不在焉或粗心的职场人,有时在进餐前甚至压根记不起自己有没有提前打过胰岛素,这给疾病控制带来严重隐患。
  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在保留胰岛素活性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氨基酸组成和空间结构,促进胰岛素的解聚和吸收,实现注射后快速起效。
  例如,将人胰岛素的B28位脯氨酸和B29位赖氨酸调换位置,所得到的产物“赖脯胰岛素”,改变了人胰岛素的自发聚合特性,从而易于解离。又如,将人胰岛素B28位脯氨酸由天门冬氨酸代替,得到新产物“门冬胰岛素”,能够同样起到迅速吸收的目的。
  简而言之,这些新型超短效胰岛素,吸收和起效时间更快,患者不再受到“提前30分钟”的制约,使用胰岛素更加灵活方便,大大减少了漏用或重复用药的潜在风险。
  
  超长效胰岛素
  光有超短效还不够,胰岛素类似物还有另一个完全相反的发展方向:超长效。
  还是从胰岛素分泌模式说起。我们的胰腺并非仅仅在进餐时才分泌胰岛素,而是全天候保持着脉冲式分泌的工作状态,这种持续、非进餐时的胰岛素分泌被称为基础胰岛素,对稳定血糖意义重大。
  而动物或常规人胰岛素经皮下注射后,作用持续时间很短,除非使用超级武器“胰岛素泵”,否则根本无法模拟这一生理分泌特点。
  早在动物胰岛素时代,科学家们就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预先将胰岛素与鱼精蛋白结合,使其在皮下注射后缓慢分解,逐渐发挥生物效应,延长作用持续时间。但是,经过这样处理的胰岛素存在明显的药效高峰和波谷,而且生物利用度的变异较大,容易引起血糖的上下波动。
  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发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例如,通过甘氨酸代替人胰岛素的A21位门冬氨酸,并在B链末端增加两个精氨酸,所得到的“甘精胰岛素”,能在皮下形成细小的微沉淀,使得吸收延迟,有效作用呈平坦直线。
  简单说来,就是通过对人胰岛素的加工和修饰,使其稳定、缓慢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打一针,管一天”的治疗效果。并且和既往的精蛋白结合胰岛素相比,具有作用时间更长、疗效更稳定的优点。
  
  如何评价这三代胰岛素?
  
  胰岛素的发现和应用,肇始于“一代”动物胰岛素,而滥觞于“二代”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前者横空出世,开创了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时代;后者克服了前者的免疫原性、过敏性、低效价等一系列缺点,并实现巨量产能,使胰岛素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
  “三代”超短效/超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更好地模拟了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使用药更加方便、安全,糖尿病患者有望实现更平稳的血糖控制、更小的低血糖风险、更低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可能。
  目前,已罕能见到动物胰岛素的身影,它已圆满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悄然退场。而对于胰岛素类似物是否能全面取代人胰岛素,医生们却有不同的观点。
  无论是从患者用药体验,还是从临床效果来看,胰岛素类似物都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但是,决定一种“新型”药物去留的,并不仅仅看眼下疗效,仍需要更长的应用时间,和更多的用药经验总结。例如,作为超长效胰岛素杰出代表的甘精胰岛素,就曾引发人们对其“导致肿瘤发生风险升高”的质疑,虽然这一指控已被更多研究调查所否定,但人们骨子里对新药物的担心却没那么快烟消云散。
  至少在当下,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仍拥有最为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使用经验,另外还有个突出优点:便宜。对于已习惯提前注射、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当然没有必要停止现有治疗方案,而非去换用一种昂贵得多的药物。就像没必要硬拉着一个习惯喝豆花、啃大蒜的老农,去西餐厅品咖啡、尝芝士,还美其名曰:“潮流”。
  而对另一部分人群,比如高龄、有心血管疾病史、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如果经济承受能力不成问题,选用胰岛素类似物显然更加有效、安全。总之,“只爱尝新,一味排旧”和“衣不如新,药不如故” 是对待药物的两个极端态度,我们在用药时一定要避免。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综合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益和财务
考试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手段,而每次考试后的试卷评价就是教师反思教学的良好机会,高效的试卷评析既能够让学生找到知识的漏洞、健全知识结构,也能够
作为一种慢性的克隆增殖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医学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中医认为患病的主要原因是由患者的气血不和.临床资料表明,相较于西药,中医药对此病症的治疗
文章针对我国准则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准则中未明确及未涉及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国际上其他准则规范的参考借鉴,在资产确认和计量、收入确认、利息费用处理、后续支出若
上海市旅游服务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0年。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开拓与发展,现已成为全市办学规模大,专业设置全,层次结构多,分配路子宽,培养人才优,辐射区域广,在全国颇有影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已由最初的成本预算管理阶段发展到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阶段.同时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全面预算管理也越
4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与很多胃肠疾病有关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药物治疗上,与三联疗法相比,四联疗法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又有什么风险呢?     很多人做胃镜检查时都会发现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发展为胃癌。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而有效地杀灭幽门螺杆菌,对预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义。     “四联疗法”里都有些什么     四联疗法主要是在标
目的:探究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进行程序化教育健康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入院的高血压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观察组
摘 要: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可是实际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作者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与延伸性,突出高职学科与专业紧密联系的特点。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 专业钢琴教学 教学改革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备学前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弹、唱、说、跳、画、做”等几项基本专业技能,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幼儿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