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应靠特色取胜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rong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民办教育来说,2018年可以说是规范整顿年。一系列政策法规发布,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密集开展,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
  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
  “跨区域招生”“公民同招”等内容引发争论。
  民办教育如何健康发展?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
  民生周刊:您怎么看待现阶段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它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韩平: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起步早,发展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迟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对民办教育同样需要,并且这是一个趋势。
  民生周刊:为什么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都需要民办教育?
  韩平:从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看,民办教育是需要的。像东部地区已经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群众对教育有一种多样化的需求,公办教育很难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民辦教育可以满足。中西部地区的入学率还没有很高,群众的愿望还是有学上,民办教育可以解决有学上的问题。
  从国际惯例来看,经济再怎么发达,教育经费再怎么充沛,还有大量的社会力量办的学校,因为要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教育的不同需求。
  这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只有公办教育,就会活力不足。有民办教育,就能相互竞争、相互促进。这对公办教育是一种推动,整个教育的发展水准可以提高。所以民办教育是必须的,也将长期存在着。
  民生周刊:在您看来,我国民办教育目前存在什么问题?
  韩平:我认为主要问题是我们对民办教育的定位不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水平,对民办教育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区域对自己兴办民办教育也应该有不同的定位。
  另外,现在我们对于民办教育是鼓励有余,支持不足,引导不到位。
  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但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东部地区,有些政府官员把兴办民办教育当作一种政绩,或者当成手中的一种资源,不经过市场调研就批了民办学校。中西部地区,可能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甩包袱,少投入,就去办民办教育,没有切合当地的实际,这是一个问题。
  办了民办教育以后,对民办教育怎么支持,要有相应的政策,并且这些政策要到位。但有一些地方政府让民办教育办起来后,就不管了,有时候这些民办学校很难维持。
  我们现在对民办教育的引导不够,民办学校现在是自由生长,结果就是不规范的。不规范了之后,要来管了,但我们现在的管理往往是运动式的,不是一种持久的依法的管理。
  民生周刊: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让民办教育更健康地发展呢?
  韩平:第一,我们要端正办学思想,也就是我们要考虑到老百姓对教育的多样化需要。作为举办者来讲,它是公益性的,并不是为了去赚钱而去办这个学校。
  第二,要明确价值定位。民办教育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如果说一个民办教育按照像公办现在一样的办法,你就失去了价值定位。民办学校的价值在于高质量、有特色、更有活力,要往这个方向去办。这个价值定位就是办好民办教育的一个根本点,也是民办教育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比如,现在有一些民办学校,像公办一样办学,无非就是挑一些好的生源。这样公办教育起来后,老百姓就不愿意到你这里来了,那时怎么办?你存在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呢?
  另外,要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态,协调好公办、民办教育,这个很重要。管理就是为了把生态搞好,任其自由生长,就把生态破坏掉了,最终吃亏的是老百姓。
  民生周刊:良好的教育生态应该怎么建设?
  韩平:要了解区域的需求怎么样,就是到底需要多少民办教育,根据老百姓的需求来定。如果民办教育的量适当,就是协调的。不适当以后,就不协调了。
  要解决办什么样的民办教育,如果民办教育跟公办教育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这个生态是良好的。所以,办民办教育关键不是抢生源,而是自己要有特色。比如,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培养方案,这个公办教育是无法跟你竞争的,老百姓也需要。这是育人的质量。
  另外,就是怎么管理的问题。我国要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而现代教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人本化、个性化。我希望的民办教育在这种转型当中走在前列,办出一个高质量的民办教育,而不是一个低层次的甩包袱的民办教育。
  民生周刊:近期,上海、杭州等地实施的“公民同招”等招生政策引发争议,您怎么看?这是今后的政策方向吗?
  韩平:其实《民办教育促进法》非常强调公办、民办有同等的权利。现在很多地方是公办先招,民办后招。但也有的地方是民办先招,像上海等地。这样弊端就出来了。一个是家长的压力非常大,因为公办在后面,民办在前面,所以家长和孩子要跑很多学校。另一个是生态的问题,有一些学校招生越来越早,还有一些跟培训机构挂钩。再加上民办学校没有学区,这样就造成招生秩序的破坏。我认为应该回归到同等权利,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民办学校不用挑拣生源,关键是怎么把学生培养好。
  如果民办学校光靠挑生源办学,日子不会太长了。同步招生实际上能够防止这种势头继续蔓延,这也是我们管理部门的一个方法。所以我们杭州现在是小学同招,下一步初中也要同招,以后整个浙江都有可能这样做。
其他文献
天空湛蓝,繁星点点;一池清水,波光潋滟。这些农村曾经的寻常景象,如今在不少地方變得越来越稀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乡村迎来空前发展机遇。环境美,人精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群众看得见的获得感,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乡村环境整治规划了目标。从2003年开始,浙江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在全国范
“通过深入开展国内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多学科联合诊疗,实现对脊髓损伤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以提高我们脊髓损伤的诊疗水平。”  脊髓损伤是由外界直接或间接导致脊髓受损,常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我国每年新增脊髓损伤人数已超过12万人,脊髓损伤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身体和心理伤害,还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目前,对于脊髓损伤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治疗、康复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武汉协
“湘西州进入了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和获得感最强的时期。”  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车辆缓慢进入武陵山深处的十八洞村,路边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山间雾凇成片,屋檐上吊着冰凌。  梨子寨巧媳妇农家乐外的观景平台,更是结上了厚厚的冰块,站在上面天寒地冻。见有人来,年近八旬的施成富和老伴龙德成从火塘边走了出来,热情地打着招呼,介绍当年总书记来座谈时的情况。当年的土坪换成了石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绝版的山水风光,让张家界成为湖南乃至中国的一张名片。作为新型旅游城市,张家界一直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  “张家界有3A级以上景区18个,其中5A级以上景区两个,还有300多个景区景点。”张家界市市长刘革安对全市景区如数家珍。  然而,张家界也是国家武陵山片区的贫困地区,4个区县都是武陵山片区的贫困县,是一个扶贫任务比较重的地区。如何在旅游业发展中带动百姓脱贫致富?如何让旅游
中国在减贫领域所取得的进步是一项历史性成就,在全世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减贫事业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成绩单。  “中国的发展已经让数亿人口远离了贫困,而且中国正致力于在2020年彻底消除国内的极端贫困。所以这是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最大的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018年9月在北京接受专访时表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调动各种资源要素进入农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将更加便捷,各种支持政策正在加紧出台,有力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当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不少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是大战略、大棋局,乡村产业振兴要纳入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中,聚焦重点,强化支持,加力发展,使之振奋兴起、繁荣昌盛、兴旺发达,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乡村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  目前,乡村面临很多利
“精准扶贫最大的难度是不平等程度日益加剧,必须使用超常规扶贫,也就是说,没办法依靠常规经济发展,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让贫困者走出贫困。”  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1900万人。2017年末,农村贫困发生率为3.1%,贫困人口规模为3046万人。  从20世纪“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始,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已经从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实施以整村推
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年产生活垃圾超2亿吨,“垃圾围城”警报不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既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同时也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垃圾分类”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切实有效推进做实的问题。  早在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  然而,在过去20年间,我国垃圾分类进展并不显著。  实
“通过发展花生产业,正阳县不仅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而且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河南省驻马店市政协副主席、正阳县县委书记刘艳丽说。  地处淮汝之滨的正阳县是大别山革命老区,拥有耕地210万亩,其中花生种植面积170多万亩,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县,享有“中国花生之都”美誉。  近年来,围绕花生资源优势,正阳县坚持产业带动战略,构建起以贫困户精准脱贫为主线、以花生
“三峡种子基金是个双赢甚至多赢项目,帮扶效果明显,移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在群山环绕的川南地区开展帮扶工作,就紧紧抓住了这一根本。  三峡集团移民工作局充分利用项目扶贫政策,整合优势资源,反复论证,倾力为贫困村谋划可持续性产业扶贫项目,把帮扶资金变成“种子基金”,使产业项目具备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