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PM2.5排放和驱动因素差异研究

来源 :环境科学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su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排放因子法对京津冀地区终端部门能源消费产生的PM2.5一次排放量进行测算,用LMDI模型分解法探究三地PM2.5排放及驱动因素差异.结论:河北地区的的PM2.5排放占区域总排放的83%,北京的PM2.5排放量逐年下降,天津和河北在2013年-2018年“大气十条”政策实施期间取得了良好的控排效果,但2018年再次出现增加趋势.经济规模的增长是京津冀地区PM2.5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北京和天津的排放强度效应是主要负向因素,河北的产业结构效应是主要的负向驱动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以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某体育综合场馆为例,对内部梁与柱之间的刚性连接系统和铰接连接系统结构体系进行了整体稳定性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铰接系统比刚性系统更能有效地承受水平荷载,并且该系统需要的钢材较少,适用于较高的建筑.
本文采用区域独立设置降水收集池,通过增压泵加压的方式将基坑降水水资源用到项目日常施工生产当中.与传统的基坑降水方法相比,基坑降水的二次利用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优点,同时也降低了项目实际运营成本,应用此降水方法的工程已顺利取得了“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在传统靠背法不便实施的情况下,提出“沿河大口径管道镇墩法水压试验施工”关键施工技术,介绍了镇墩法水压试验的方法、镇墩计算设计、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该施工技术解决了长距离市政管道打压难度大,无法分段连续性施工的难题.保证了安全生产、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适用范围较广.
本文详细分析了5G在建筑施工行业应用的现状和前景,并从远程操纵、人员管理、视频监控及机械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5G技术在智慧工地的创新实践,以驱动建筑业在网络信息化领域展现更好的新业态、新成果.
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介绍了大直径高落差段管道对口的施工技术及施工注意事项.该技术可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确保管网试压一次合格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本文运用BIM技术对八角电厂热力管网配套工程的顶管施工部分进行设计优化及项目控制,通过等比例信息模型的建立对顶管施工场地及顶管工作坑、接收坑井尺寸进行优化,减少了征地面积.并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及施工进度进行管控,达到了缩减工期、节约项目成本、提高控制精度、减少施工误差的目的 .
随着中国新基建工程的不断增长,在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大数据中心机房的建设成为当下热门.由于IT设备高密度化集中,数据中心所面临的散热问题愈发严重.本文从冷通道技术的原理、实施特点、效果及优势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冷通道技术的节能效果,可为大数据中心机房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节能降耗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中国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标准,大力发展绿色节能技术,现已获得较大成效.很多新建建筑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划建设,但是节能经济效益依然不理想,对此,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基于全寿命周期理念对项目建设节能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在研究中,为平衡“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关系,选择医院建筑工程作为研究对象,在建筑节能经济效益评价分析中,采用能耗模拟软件DeST,以期保证建筑节能经济效益评估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于排放清单分析了昆山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和地铁施工相关污染源的排放特征,核算了污染物的增量,分析了污染减排潜力,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了污染物增量对周边PM2.5的影响及减排潜力带来的PM2.5改善效果.结果 显示,地铁施工过程污染物排放量高,对城市PM2.5影响显著.昆山在地铁建设施工期,通过加强工业源、移动源和扬尘源管控力度可实现污染物持续减排,PM2.5达标压力相对较小,但PM2.5改善幅度同比明显下降,实现持续改善将面临一定挑战.
以鄂州重污染的洋澜湖为研究对象,应用MIKE21建立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定水位和动水位两种补水方式对改善洋澜湖水质效果的影响,为洋澜湖综合整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模拟结果表明:总磷污染较COD和氨氮更严重,超标范围主要分布在湖叉湖湾区域.在定水位工况下持续引水30天,超Ⅲ类水域(以总磷计)面积约为1.12 km2,占计算总面积的27.38%.动水位工况下在经过四轮补水,超Ⅲ类水域(以总磷计)面积约为1.23 km2,占计算总面积的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