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高福利可能引发欧洲革命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一下,曾经富庶的欧洲,满街游荡着待业青年。5月22日,瑞典爆发最严重的青年骚乱,300名青年连续三晚纵火和袭击警察。而伦敦骚乱的背后,是近20%的青年失业率。
  曾几何时,欧洲的高福利让世人艳羡,不承想,一个叫做“金融杠杆”的东西,能把狂欢撬到如此高,让人跌得如此重。欧洲短短五年间,已经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做繁华过后皆是空,面对的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棘手现实。
  稍早,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让它占据了全球媒体的头条;而今,欧洲刚离开这个显要位置不久,但不客气地讲,高福利和失业问题随时可能把欧洲送回去。
  德国财长萧伯乐5月28日警告说,“假如欧洲输掉对抗青年人失业的战役,欧洲很可能分崩离析;而如果我们放弃现存的高福利制度,则可能引发革命。”
  法国总统奥朗德5月28日也在欧盟劳工部长参加的会议上提到,目前有600万欧洲年轻人失业,1400万没有工作岗位或实习岗位。这意味着欧盟青年失业率近四分之一。
  目前,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最新报告,欧盟25岁以下年轻人3月份的失业率为23.5%,其中17个欧盟成员国达到24%,与2012年同期相比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青年失业率最高的是希腊,达到64.2%。
  想象一下,曾经富庶的欧洲,满街游荡着中国所谓的待业青年。失业的青年人需要萧伯乐誓言要维持的高福利,也许比年老的欧洲人更急切,但高福利的垫脚石是高税收,要依靠青年的未来支付老一代的现在,当年轻人都沦为“失业一代”高福利何以为继,恐怕各国政客也只剩下劫富济贫一条选择了。
  如果说次贷后的经济在复苏,青年失业问题却在恶化和蔓延,美国《时代》杂志2012年4月刊登长文《失业的一代》;2013年4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再次以此为标题发表封面故事。
  无需讳言,如此高踞的青年失业率是灾难性的,除了资源浪费,对一个社会而言,会极大增加动荡因素。5月22日,瑞典爆发最严重的青年骚乱,300多名青年连续三晚纵火和袭击警察。伦敦骚乱的背后,是近20%的青年失业率,“失业让青年愤怒,他们要发泄心中的郁闷。”
  关键是,解决失业的出路何在?于是一切回归到模式问题,靠什么拉动就业?靠什么拉动增长?
  在全球处于风水轮转的关口时刻,这可不是欧洲特有的问题,信手拈来的类似问题就包括:这之后对“中国制造”有何影响?
  在近期法国巴黎一对抗青年失业危机会议中,欧盟官员强调创造青年就业关键在中小企业。法国劳工部长表示,将以“新政”,锁定协助中小企业创造青年就业。
  据德国媒体披露,法德这项贷款计划,主要是通过欧洲投资银行向雇用培训青年的企业提供贷款,初始金额是60亿欧元。德国和法国财长指出,欧元区中小企业必须有更便宜的信贷,才能创造青年就业机会,南欧地区企业融资成本偏高是绊脚石。
  新政更希望通过向欧洲投资银行提供担保,起到杠杆作用,使欧盟原定的拨款增加10倍达到600亿欧元,以此向企业提供贷款,从而达到有利缓解青年就业问题的目的。
  不过,这些措施长期而言无法从根本上扭转青年高失业率的局面。因为你可以鼓励每个细胞多吸水,但仍需要解决如何扩大海绵。
  出路选项就更简单: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这时候,是否投资人会恍然意识到,当次贷的阴霾透出阳光,大家身披光斑,却有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国家置身光线下,独享受着时来运转,独领风骚的温暖。没错,危机的始作俑者——美国。
  这时候希望人们能够明白,敢把虚拟经济玩出火,是因为实体经济根基牢。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及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现旅居美国旧金山
  邮箱:yanina.zhao@gmail.com
其他文献
钱多了,经济就好,价格就涨,这是很多人对货币政策的朴素认识。但从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绝非这么简单直接,而是有一个漫长的传导链条。  宏观经济的表现是诸多微观个体行为的加总。微观厂商并不会仅仅因为听见货币增长加速了,就增加自己的产量或提高售价。微观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厂商所面临的微观需求状况,只有发现在同样的售价下,自己的销售状况好过以往,厂商才会考虑增产或提价。因此,货币政策只有推动了微观个体的支
自债市二级市场核查风暴升级之后,一级市场的监管风暴也在层层推进。  5月23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对企业债发行中申请部分企业进行专项核查工作单位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1177号)。文件中指出,发改委将组织对企业债券发行申请部分企业进行专项核查。核查诸如政府公务员兼职为主的申请发债企业规范运作情况、财务指标的真实性、合理性,债券担保的有效性等等开展核查。  目前,发改委在审企业债项
4月份CPI同比增长2.3%,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依然提示通胀风险,“对下一阶段的物价形势还不可盲目乐观,要注意预先防范通胀风险,前瞻性引导、稳定好通胀预期。”  相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5月22日的国会证词中表达的却是对通胀过低的不满,“过去几年中,通胀似乎长时间低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设定的2%目标,而美联储认为,通胀低于但接近2%最有利于达成最大化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使命。”  
万福生科(300268.SZ)案的主角们正在准备处罚听证,发行人、中介机构一个都没少,唯独缺席了对万福生科上市予以放行的发审委员们。迄今为止,人们没有看到发审委员们的一丝愧意或者道歉。  难道作为最后放行公司上市的发审委员,就没有任何过错吗?就无需承担放行失察的责任吗?如果发审委对造假企业的上市无须承担责任,那么IPO审核又有什么意义呢?每审一家企业只领取几百元补贴的发审委员们的动力何来?他们身后
谁都不曾想到,曾经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基金明星李旭利案,竟然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为求迅速结案而编造的“谎言”——当这一说法于5月23日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法庭被公开后,让人错愕。  2012年11月23日,李旭利一审被控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非法获利1071.57万元而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罚金1800万元。同时,对其违法所得1071.57万元予以追缴。  二审中,整个庭审围绕是否警方存在非法取
期刊
“全世界都会听到一声枪响”,巴菲特(Warren Buffett)5月初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的警告话音刚落,美联储(Fed)便扣动了扳机。  5月23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在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当被具体问及何时会收回量化宽松(QE)时,他说美联储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减小购买计划。同日公布的美联储最新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内部亦正激烈辩论何时应该收回宽松。  按照巴菲特此前
“所注入资产2012年的营业收入54亿元,收购价49亿元,大商股份2012年营业收入318亿元,价值至少应该是300亿元,也就是说增发价100元才合理。”5月28日,有投资人士如此评论。  遗憾的是,大商股份(600694.SH)市值仅100亿元,此次重组增发的价格暂定为37元/股。  在茂业的突击增持、步步紧逼之下,大商股份大股东顺势启动了毒丸计划——注入大股东资产重组,作为白衣骑士进行反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