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北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camea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化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苏北新农村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重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促进高职教育结构优化是苏北地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战略的必然选择。
  职业教育具有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已成为社会共识,高职教育应当从教育的时空性出发,结合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时间上做好短期规划,制定长期发展目标,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在服务地方经济与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由于苏北新农村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实现苏北地区高职教育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化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区域经济,是指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作为区域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区域经济推动和制约着包括地方高职院校发展在内的一切社会活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高职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良好的区域经济基础,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扎实的物质基础和旺盛的教育产品需求。反之,高职教育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因此,地方高职教育必须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发展。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特定区域在经济科技文化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上,往往具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特点和个性。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生产社会化的背景下,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可替代性不断增强,一个地区要想维持在国内甚或全球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其他区域难以模仿和替代的优势。这种核心竞争力的获得,离不开对区域范围内传统优势的开发,更离不开对地方发展弱势的改造与克服。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明显推动区域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区域经济必然对高职教育提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另一面分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其核心竞争力体现了高职院校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潜力,表现为高职院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能力。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要接受国家与区域的两级领导,主要依赖区域获得办学经费和教育教学资源,因此紧密依托区域,挖掘本地生源,顺应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实现高水平的区域化发展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立身之本。地方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自身办学优势,优化自身资源,吸纳社会资源,直接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找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和互动度,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高职教育在苏北新农村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区域经济由于受历史发展积累、政治决策、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影响以及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和人口素质等条件的制约,在我国各个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江苏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对自身发展提出了在全国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但是,江苏经济呈现出的苏南、苏中、苏北的地区差异成为制约“两个率先”的最大因素。加快发展苏北,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是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结合苏北发展的实际,苏北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业和农村。农村经济实力薄弱、乡镇财政困难、农业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村劳动力就业不足、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等长期成为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高职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与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知识传播与物化知识的重要基地,贯穿地区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从江苏高职教育的地区分布看,南北不存在数量上的差异,苏北高职院在人口辐射范围上具有办学优势。由于目前江苏高职教育的财政负担主要由省级财政负责,不存在办学经费困难问题。苏北地区高职院校能够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中清晰定位,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效益,因此应主动服务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工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等新农村发展要务。
  
  苏北地区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的策略
  
  1、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高职教育服务苏北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
  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物质资料生产与人才资源开发相匹配。人才资源的数量、质量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先决条件。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最多,农村劳动力具有数量优势,但质量存在问题。苏北地区的落后虽有历史基础、地理位置、现实的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倾斜等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主观方面。劳动力素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素质、科技技能、经营管理技能、法律意识、公共道德技能等方面较低。因此,培育苏北新农民是江苏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3]高职教育必须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将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统一到学院发展中来,担负起解决地区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任。
  2、重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职教育服务苏北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它受到诸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自生性要素(自然、历史因素);再生性因素(人力资金技术因素);牵动性因素(市场);制动性因素(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其中牵动性因素与制动性因素对经济运行起直接决定作用,而再生性因素的优劣直接会受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4]成人教育资源是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苏北农村职业教育要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苏北高职院校必须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农村地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构。这是苏北高职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
  地方高职院校应认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学院发展的积极意义,强化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识。苏北地区高职院校应将服务社会的功能放置到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工程中加以考虑,主动顺应地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的趋势,积极支持各地县、乡镇职业教育发展。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人群建立一套健全的网络服务机构,主动将服务融入到县域职教中心、乡镇农校的服务体系中,以鲜明的职业特色赢得苏北地区广大群众对自身办学的认可。特别是要通过资源互补、师资共享等途径,与当地职教中心、农校等农民培训机构加强成人教育资源的整合,改善苏北地区农村教育资源流失比较严重的现象。既要主动帮助各级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劳动力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的能力,更要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致富计划,开展培养新型农民和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的培养培训工作试点和推广工作。
  3、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推动苏北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事实上,高等职业院校受办学的客观条件限制,到农村直接从事培训和就业工程不具有可行性,但依托农村的教育资源、学院的师资力量创办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非常可行。
  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创建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既是高职教育办学的经验总结,也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学院应当发挥学生的力量组织创建新农村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从而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形成苏北高职院校发展的区域特色。通过学生、家长、学院、地方政府等多方的合作,建立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学院发展“合作共赢”的实训基地是实现学院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有力保障。
  4、依托新农村建设促进高职教育结构优化是苏北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苏北农村职业教育要立足农村现实,注重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教育,要注重特色,突出实效,使农民掌握一到两门实用农业技术。同时,又要从苏北地区劳动力转移的实际的出发,服从苏北新农村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实现高职教育的结构优化。目前苏北高职院校中涉农专业比例偏少,一些农业类高职院校缺乏长远眼光和服务意识,不重视在办学过程中挖掘社会资源,缺乏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同时,苏北高职院校专业地方性还不强,不符合目前苏北劳动力转移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方面的社会实际。因此,促进新农村建设,能够推动苏北高职院校加强专业调查与分析,达到专业设置与产业分布格局及其发展趋势相适应。苏北地区高职院校应树立品牌意识,创办特色教育,研究苏北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苏北劳动力就业市场行情的变化状况,以此为根据建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动态调整体系。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并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些教育理念和要求,笔者在教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发现每个学期班级中都会有一两名“问题学生”,学习中,他们是学困生,成绩令人失望;常规管理中,他们是绊脚石;安全教育中,他们是不定时炸弹;……总之,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会让我们大动肝火,甚至需要对他们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转化这些“问题学生”呢?我想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问题学生”一定能有不同程度的转化。    诊断“病因”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
近年来,随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应该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各学科课
象似性是针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而言的,它是指语言与自然存在之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着相当的联系。语言与意义,词形与意义,修辞与意义,顺序与意义,数量与意义,甚至于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所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而特色的形成是学校办学理念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