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替尼的合成

来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t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硝基嘧啶(2)与N-氯代丁二酰亚胺反应得4-氯-6-硝基嘧啶(3);3与水合肼(4)经亲核取代得4-肼基-6-硝基嘧啶盐酸盐(5).4-苯氧基苯甲醛(6)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与亚硫酸氢钠硫化加成,与5回流反应得4-硝基-3-(4-苯氧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7);7经硝基还原得4-氨基-3-(4-苯氧基苯基)-1H-吡唑并[3,4-d]嘧啶(8);在三苯膦/1,2-二碘乙烷催化下,8与(S)-1-叔丁氧基-3-羟基哌啶反应得(R)-4-氨基-3-(4-苯氧基苯基)-1-(哌啶-3-基)-1H-吡唑并[3,4-d]嘧啶(10);10与3-氯丙酰氯(11)先取代再消除得抗肿瘤药伊布替尼(1).工艺总收率为69%(以2计),终产物纯度99.98%.该法所用起始原料2价廉易得,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后处理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其他文献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是一类由单克隆抗体经由连接子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相结合的药物。ADCs具有靶向性,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具有更高的抗肿瘤活性及更低的毒副作用。目前,包括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DS-8201在内的多种ADCs在肿瘤治疗方面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ADCs在乳腺癌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研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过敏性鼻炎(AR)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效果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东莞康华医院200例接受SLIT的AR患者治疗前症状及治疗后6个月症状进行评分,根据症状总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疗效与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的相关性,并对这两个指标在预测SLIT疗效中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200例接受SLIT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