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同”的概念首见于《尚书》,后来相继被道家经典《庄子》和《列子》、杂家名著《吕氏春秋》、儒家要籍《礼记》和《孔子家语》,以及汉代以降各种文献广泛使用。就意涵而言,先秦典籍中它所表征的基本都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至《礼记》而终成最高社会理想的代名词。“小康”的概念首见于《诗经》,本义是“稍安”,后被《礼记》用以指称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中古以降,诸多史籍和文学作品多从民生或社会状况的角度使用“小康”的概念。毛泽东对“大同”概念不仅经常加以使用,而且基于全球视野提出了“世界大同”的目标,且赋予“大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