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的“崇宁通宝”小平钱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07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就是一枚平平常常的‘崇宁通宝’大钱吗?谁没见过?古币摊上有的是,有什么值得显摆的?”凡是看过这张照片的人都如是说。
  想不到吧!其实这就是笔者最想听到的评价。因为它根本不是什么“大”钱,而是直径只有24毫米,重量只有3.7克的缩范小平钱的放大照片。
  众所周知,“崇宁通宝”小平钱,绝大多数文字书写得随意、松散,有的甚至脱离了瘦金体原貌。笔者翻阅了多本“图录”,除“缩范”或日“美制”版外,未见一例“崇宁通宝”四个字与折十大钱相同者。
  所谓“缩范”,就是文字特点与折十大钱相同,就像折十大钱缩小的一样。在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上,将这种版式加注了“美制”两字。
  说到“美制”,与笔者见过的“图录”和发表过的照片相比,此币当属上乘。一是铜质非常精良,而且是少见的白铜;二是文字十分规整,而且棱角分明;三是内穿外轮设计得方圆得体,而且钱体地章十分平整。因此,笔者觉得,此品应是一枚美制的样钱。
  此论妥否?请赐教。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近代货币中,白银流通货币——银锭占有极为显著的地位,这些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的银锭之内,有一类主要流通于川康地区的椭圆形银锭又是银锭家族中的“大户”,它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税收制度等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一直未见有系统、深入地论述、介绍椭圆锭的专著和文章问世,这不单是地区性钱币研究的缺憾,也是我国近代货币研究的缺憾。故此当看到丁贻平主编的《川康银锭》书稿时,我认真阅读了
刘子章,曾任中国钱币学会名誉理事,北京市钱币学会顾问、名誉理事。于2008年12月10日逝世,享年93岁。  钱存浩,曾任中国钱币学会學术委员,贵州省钱币学会副会长。于2008年7月7日逝世,享年95岁。  陈炳应,曾任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甘肃省钱币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于2008年12月4日逝世,享年70岁。  李如森,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吉林省钱币学会理事,于2008年11月16日逝世,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