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探讨

来源 :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b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民族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地区的村干部是做好民族地区农村工作的“领头雁”,是团结带领各少数民族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也是民族地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场域,民族地区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社会性、结构性、能力性和体制机制性等方面的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民族地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以助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
其他文献
幼儿园饮食教养在为幼儿提供营养的同时也兼具社会与文化属性.饮食人类学中的交换理论、分类思想与其对地方文化的关注,是分析饮食教养的社会性功能的重要线索.结合长期的田野工作方法,能够对幼儿园饮食教养活动的多重社会功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首先,幼儿园饮食教养成为沟通家园共育的桥梁,它不仅是双方交流的重要话题,而且是建立亲师信任与情感的媒介.其次,饮食教养活动的时间、空间划分,以及在儿童游戏中的食物,潜移默化地促进着儿童的认知发展.最后,饮食中潜藏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通过饮食教养得以传承和发扬.
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救济制度,在社会治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农村基层信访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文章提出针对基层信访工作范围过于宽泛的问题,应该科学准确地定位基层信访工作,完善权利救济制度;针对信访工作中的不规范问题,应该维护法律权威,推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回归法治轨道;针对基层政府公信力不高的问题,应该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信访工作;针对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弱化问题,应该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形成健全的农村基层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鉴于人脸信息泄露所引发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亟须对此进行专门的泄露危害和治理对策研究,并从多元主体的视角提出治理对策.研究发现:第一,人脸信息泄露所造成的危害具有多重性,涉及个人、企业、政府等多个主体,隐私安全、财产安全、信誉声誉等多个方面;第二,根据“两头强化、三方平衡”理论,可将引起人脸信息泄露的原因归纳为法律规制的分散、政府监管的滞后、企业行业缺乏自律及公民个人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四个方面;第三,在治理对策上,应从构建完备法律体系、提升政府监管能力、强化企业行业自律、提高公民个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四个方
高校校史资源是高校从建校之日起长期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在育人、宣传、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既是高校开展党建工作重要的资源和载体,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名片,还是彰显高校办学特色的优势标签.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学校开展党建工作的原生动力,不仅是对高校校史资源的继承,也是新时代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切实需求.
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是新时代中国基层治理的主线.小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崇州市深刻认识党建引领的生成逻辑,将“商住小区”作为微单元治理的类型之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掘利用大党建资源,以党员为纽带、以熟人为基点、以利他为目标,从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服务引领四个重点入手,既有效回应了小区治理的既有困境,也逐步摸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