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转移催化无溶剂合成N-(ω-溴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

来源 :化学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N-(3-溴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合成为模板反应,研究了相转移催化无溶剂合成N-(ω-溴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影响因素,实验证实相转移催化剂及其用量、催化剂K2CO3的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明显,得到N-(3-溴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优化合成条件为:反应物配比为PA:C3Br2:K2C03:TBAB=1:2:4:0.2,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h,N-(3-溴丙基)邻苯二甲酰亚胺产率为92%。在相同反应条件下,N-(ω-O-溴烷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的产率随a,ω-二溴烷烃的烷基链长度增加而降低。
其他文献
无溶剂条件下,对甲基苯磺酸亚铈可有效催化2一萘酚、醛和氨基甲酸酯三组分“一锅法”合成氨甲酸酯基烷基萘酚衍生物。考察了溶剂条件、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产率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8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剂量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
采用量子化学MM+和AM1方法计算聚甘油和脂肪酸多聚甘油酯的分子结构参数,然后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脂肪酸多聚甘油酯HLB值的定量结构性质(QSPR)模型,所得的预测模型中包含四个
路易斯酸CoCl2·6H2O和A1C13·6H20催化氨基葡萄糖与乙酰丙酮在水中的缩合反应得C-吡咯糖苷,产物经HNMR、XRF及UV表征;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经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
目的:分析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两组,各40例。开颅组采用开颅
在37℃,pH=9.4,40 mmol.L-1的巴比妥钠-盐酸缓冲体系中,利用微量热法研究了金属离子Zn2+对牛肝精氨酸酶催化L-精氨酸水解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Zn2+对精氨酸酶催化反应存在着明
目的:探析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厄贝沙坦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4例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本次
2:17型SmCo永磁体由于其优异的高温特性,而作为高温磁体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医疗等高科技领域,而新技术的发展对于2:17型SmCo永磁体的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磁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