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农村小学生的语言素养的培养,是值得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探讨的问题。根据农村小学生的语言问题及现象剖析,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言素养,要从最基本的听、说、读、写方面入手,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具体说来,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口头表达中,积累语言财富;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言素养;让读写有机结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言素养;培养策略
  一、农村小学生的语言问题及现象剖析
  农村小学生主要存在以下的语言问题:普遍胆小,不愿说,不敢说,欠缺主动与别人大方交谈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不流畅;说话不连贯,断断续续,表达不完整,方言比较多,部分学生说话结结巴巴,没有情感;生活在农村,学生对信息的接收比较滞后,虽然现在智能手机比较普及,但大部分家长不善于引导孩子利用手机搜索资源;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孩子都是由老人家照顾,孩子在学习语言关键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到了上小学,就出现了诸多语言表达的问题。
  一年级入学时,小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普遍现象主要包括:在家长身旁拉拉扯扯、遮遮掩掩,表现得十分胆小;大部分孩子由爷爷、奶奶送过来,不时还撒脾气;孩子进入教室时畏缩,不停回望教室外的家长;与老师单独交流时,头总是低着,不敢正视老师……
  针对这些问题及现象,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言素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二、培养小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性
  儿童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里谈的“习惯”,就是就能力而言的,并且,叶老把语文能力看作“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课标提到的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且在当前新课标的倡导下,培养语言文字应用的素养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农村小學教师更应予以重视。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语言素养的策略
  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而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培养,要重视对语言材料品味、感受、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来实现。
  (一)从善“听”中学会语言交流
  崔峦教授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中提到:“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让孩子会听、爱说、敢问、乐交流。”他把“会听”放在了首位,可见,倾听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四心”,即在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楚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即使是别人的发言有错,也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
  (二)从善“说”中学会语言表达
  农村小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思考,有时会举手回答,少部分的学生选择不举手而等待其他同学的答案,仅剩下一小部分学生能积极发言。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意愿并不强烈,其口语表达的能力可想而知。再者,因为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我们只重视笔试的成绩,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各种形式的情境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在五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开展“开卷有益”的辩论比赛,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筛选资料,最后进行辩论比赛,不仅培养了学生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从善“读”中学会语言积累
  朗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常见的训练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品读中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品读,让学生从品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环境美:“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描写榕树的语言美。又如在阅读教学《梅花魂》时,让学生体验语言的情感美和结构美:“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句子结构以“愈……愈……愈……愈……”排比的形式展开,既体现了语言的结构美,又表达了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除了语文课本的阅读,课外阅读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农村孩子阅读条件差,自己藏书较少。在教学中应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以弥补这个缺陷。可以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开展“捐一读百”活动,利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带学生到阅览室去看书,周期性地从图书室里选来一批图书放在班上,让学生轮流借阅。“不动笔墨不读书”,面对书中的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格言,鼓励学生多读几遍,摘抄下来。笔者还定期打印阅读卡,让学生把课外阅读所积累的一些好词好句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再张贴到班级的展板上,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在阅读指导课上再让他们畅谈自己读书的收获、感受,在阅读和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四)从善“写”中学会语言运用
  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将之付诸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运用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如何把积累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就要通过写作来实现了。做到读写的有机结合,才能使语言素养稳步提升。不同年级的习作有不同的要求,农村学生更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如二年级写作中,把“三要素”增加到“六要素”,即“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心情)怎么样”。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鼓励他们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用上,让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从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提升语言素养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为学生创造与生活贴近的语言环境,加深其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农村的本土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整合到教学内容中。这样,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例如: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14页,口语交际“介绍家乡景物”的特点,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农村资源比较丰富,有果园、菜园、小桥、小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他们平时留意观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那么在写作方面就不成问题了。又如习作《未来……》,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农村事物去想象“未来的收割机”“未来的摘果器”等等,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这样有利于他们顺利完成习作任务。
  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要从“听、说、读、写”方面,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这不是单一进行训练,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把各个能力训练整合在一起,多渠道地教会学生积累语言,表达语言,运用语言,提升语言。这样,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使农村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
其他文献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特殊时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实的地区,作为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县域,如何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明确目标方向、理清发展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中,烹饪专业一直是热门的专业之一.随着我国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饮食上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以教学革新理念为指导,服务学院教职工与
伴随社会的全面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在电子计算技术的驱动作用之下,电气自动化应运而生,在社会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反馈效
外国人初到中国,有三件事会特别不习惯.rn街上所有的人几乎都是男的;所有的男人都留辫子;所有的男人看上去都一样.对女性的隔离,对外国人来说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其他的东方
期刊
从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的剧情出发,悉达多从追寻自我和无我的分离而一心求学,但是从佛陀那里获得了失败与放弃的机会,但是几经世俗,最后在河边经历了为人父和为人夫的大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头等大事.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对未来人生规划发展至关重要,关于如何正确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其养分,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三闸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养殖龟鳖的池子,村里近200人从事这项产业,每年龟鳖的产量达几十万千克.虽然这里的龟鳖价格比别的地方高,但是他们从
期刊
中国农村长期缺医少药的状况使毛泽东极为不满,1965年6月26日,他终于发怒了……农村缺医少药问题难以解决  旧中国的农村,缺医少药,生病请人跳大神、生孩子靠接生婆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新中国成立后,曾采取过多种措施想解决问题。最先尝试的是中医。中医需要器械不多,行动灵活方便,中药也不贵,农民抓得起。但是,培养大批中医需要时间,而且这些学成的中医大多也留在城市医院工作,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仍
一位打工仔在为本企业销售产品时,为了多赚钱,私自以本单位的名义偷偷将别的企业产品销售出去,使所在企业蒙受惨重损失。2004年10月,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打工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