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贯穿学生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受益终身。对于家长来说,需要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给予他们相对应的家庭教育,而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给予家长合适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本文以教师指导小学生家庭教育为视角,寻找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适用于教育的各种策略,并且通过实例分析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实际影响。
关键词:家庭教育 关键期 指导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逐步受到重视。从最初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离割裂到如今的逐步融合,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所带来的影响日益重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80%以上的家长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同样也有大部分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经常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束手无策。对于家长来说,若想有效的进行家庭教育,必然需要针对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推动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积极影响。
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教育方法的缺失,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效应的极少,甚至带来不良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隔膜、错位,淡化或消解学校教育的作用,这些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才能发挥教育效力的最大化,学校由于在教育理念、方法上的优势,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
(一)家庭教育塑造学生完整人格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完整,将直接影响他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而人格的塑造时间是有固定的时间期限的,也就是说,在某一个成长期,一个人的人格会有充分的塑造空间,而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已经养成的人格很难去进行改变。其中6到12岁是儿童具有可塑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父母或者教师通过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在健康积极的氛围中成长。而家庭教育正是塑造儿童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之中,家长行为模式的影响以及教育方式的异同都会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综合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不同家庭环境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说和谐的家庭环境会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而充满争吵或者危机的家庭环境会让学生极度缺乏安全感,从而不利于完善人格的建立。
(二)家庭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平常心
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促进学生平常心的发展。纵观当下社会中的一些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我们会发现家庭教育与学生日后的行为模式和心态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比如说曾闻名全国的药家鑫事件,2010年10月20日22时30分许,药家鑫驾驶红色雪弗兰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返回市区途中,将前方在非机动车道上骑电动车同方向行驶的被害人张妙撞倒。药家鑫恐张妙记住车牌号找其麻烦,即持尖刀在张妙胸、腹、背等处捅刺数刀,将张妙杀死。这一行为让人胆战心惊。在如今汽车遍地而行的年代中,交通事故实在是在所难免,在这一事件的描述中,最初我们可以发现,药家鑫在不小心撞到张妙之后,本来张妙可能只是身体上遭受了一些损伤,通过医疗等手段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只不过需要赔一些医药费也就罢了。但是药家鑫由于人格不完善,心态太差,居然害怕因为被害人索要医药费而选择了更加偏执的杀人行为,而且在逃跑途中又撞伤二人。同月23日,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经过法院审理之后,药家鑫被执行注射死刑。从单纯的交通事故到故意杀人罪,有时候天使和魔鬼也真的只在一念之间,对于药家鑫而言,他的心理是有一定的问题的,而背后的问题,必然与药家父母的教育脱不开干系。所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平常心,反之,则会因为偏执成为社会的毒瘤。
(一)建立平等沟通积极交流的亲子关系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班上的某位家长反映,最近孩子开始出现逆反心理的倾向。据我了解,这位家长平时的作风比较强硬,喜欢约束管制孩子,平时孩子也非常乖巧懂事,习惯于听父母和家长的话。但是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是容易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出现逆反心理,比如说11至12岁这一阶段,早熟的孩子青春期心理开始萌发,想要试图反抗父母的意见。班中的这位女同学就出现了这一情况,据家长反映,最初是因为一件衣服。平时这位学生的衣服都是妈妈帮她挑选款式,一次,妈妈照常帮助她选择款式,但是她突然说这件衣服不好看,自己要买另外一件,而且态度很坚决。妈妈一看另外一件是花里胡哨的,不像是好孩子穿的衣服,于是拒绝了她,没想到她转身就走,衣服也不买了,也不搭理妈妈了。女同学的妈妈说:“我家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反抗过我,这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平时管束她太严格了”。
听完女同学家长的话之后,我立即对她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平时这位女同学也是沉默寡言的性格,习惯性的听从别人的意见,经常拿不出自己的意见。由此可见,家长对学生的管束在某一方面的确起到了作用力。但是6至12岁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只要家长转变强硬的工作作风,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则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我当时指导了那位母亲:“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性方法,首先要和孩子平等的去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去质问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不要专制而是要民主的去对待孩子”。
(二)以家校合作促进家庭教育
要想促进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的指导和教师的沟通。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毕竟一些家长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所以更需要教师和学校介入到其中。而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绝大部分家长是能够意识到的。在某学校的问卷调查中,在关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之中,88.03%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这体现了家长观念的与时俱进以及对家校合作的重视。同时,在家校合作是否利于学生的成长这一选项中,更是有97.18%的家长给予了肯定答案,说明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由此可见,家校合作也引起了家长们的重视,但是就目前家校合作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家校合作方式有待创新和改进。一方面是家校合作中存在信任危机,应该加强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度;另一方面是家校合作的方式太过陈旧,需要及时地进行创新,激发家长参与的兴趣。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带动家庭教育的发展,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策略。
(三)抓住关键期适时教育
關鸿羽教授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这样说到:“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它可以浇铸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一块铁砣子,再改变就困难了。”这句话说明了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是这种可塑性是停留在某一个年龄阶段的,如果过了这个阶段,家长或者教师并没有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那么孩子也会随着身边环境成长为符合环境形态的性格和行为模式。所以说,家庭教育也要注重成长的关键期,家长需要利用关键期来帮助孩子完成性格的塑造。在关键期教育的过程中,若想顺利完成家庭教育,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需要结合家庭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家长合适的指导。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分支,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力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它会促进儿童的成长,另一方面则会带动教育的充分发展。对于家长来说,要想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就要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这一氛围中能够感受到爱与幸福,并且愿意积极主动地和家长进行沟通;除此之外,家长在采用教育方式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斟酌,结合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家长还需要和教师、学校进行沟通,多措并举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教师也应该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家长正确科学的指导策略,帮助孩子成长。
参考文献:
[1]沈贵鹏. 心理教育活动论[D]. 华东师范大学,2003.
[2]李璐.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教育模式及特点探析[J]. 社科纵横,2009(11).
[3]张洪华. 和而不同 和合而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作的生态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0).
[4]孙成英. 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5]周永垒. 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家庭教育 关键期 指导策略
一、家庭教育现状透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逐步受到重视。从最初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离割裂到如今的逐步融合,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所带来的影响日益重要。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80%以上的家长能够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同样也有大部分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经常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束手无策。对于家长来说,若想有效的进行家庭教育,必然需要针对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才能推动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积极影响。
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教育方法的缺失,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效应的极少,甚至带来不良影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隔膜、错位,淡化或消解学校教育的作用,这些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才能发挥教育效力的最大化,学校由于在教育理念、方法上的优势,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
二、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塑造学生完整人格
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完整,将直接影响他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而人格的塑造时间是有固定的时间期限的,也就是说,在某一个成长期,一个人的人格会有充分的塑造空间,而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已经养成的人格很难去进行改变。其中6到12岁是儿童具有可塑性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父母或者教师通过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在健康积极的氛围中成长。而家庭教育正是塑造儿童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之中,家长行为模式的影响以及教育方式的异同都会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综合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举足轻重的,不同家庭环境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说和谐的家庭环境会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而充满争吵或者危机的家庭环境会让学生极度缺乏安全感,从而不利于完善人格的建立。
(二)家庭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平常心
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促进学生平常心的发展。纵观当下社会中的一些家庭教育的反面案例,我们会发现家庭教育与学生日后的行为模式和心态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比如说曾闻名全国的药家鑫事件,2010年10月20日22时30分许,药家鑫驾驶红色雪弗兰小轿车从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校区返回市区途中,将前方在非机动车道上骑电动车同方向行驶的被害人张妙撞倒。药家鑫恐张妙记住车牌号找其麻烦,即持尖刀在张妙胸、腹、背等处捅刺数刀,将张妙杀死。这一行为让人胆战心惊。在如今汽车遍地而行的年代中,交通事故实在是在所难免,在这一事件的描述中,最初我们可以发现,药家鑫在不小心撞到张妙之后,本来张妙可能只是身体上遭受了一些损伤,通过医疗等手段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只不过需要赔一些医药费也就罢了。但是药家鑫由于人格不完善,心态太差,居然害怕因为被害人索要医药费而选择了更加偏执的杀人行为,而且在逃跑途中又撞伤二人。同月23日,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经过法院审理之后,药家鑫被执行注射死刑。从单纯的交通事故到故意杀人罪,有时候天使和魔鬼也真的只在一念之间,对于药家鑫而言,他的心理是有一定的问题的,而背后的问题,必然与药家父母的教育脱不开干系。所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平常心,反之,则会因为偏执成为社会的毒瘤。
三、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平等沟通积极交流的亲子关系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班上的某位家长反映,最近孩子开始出现逆反心理的倾向。据我了解,这位家长平时的作风比较强硬,喜欢约束管制孩子,平时孩子也非常乖巧懂事,习惯于听父母和家长的话。但是越是这样的孩子,越是容易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出现逆反心理,比如说11至12岁这一阶段,早熟的孩子青春期心理开始萌发,想要试图反抗父母的意见。班中的这位女同学就出现了这一情况,据家长反映,最初是因为一件衣服。平时这位学生的衣服都是妈妈帮她挑选款式,一次,妈妈照常帮助她选择款式,但是她突然说这件衣服不好看,自己要买另外一件,而且态度很坚决。妈妈一看另外一件是花里胡哨的,不像是好孩子穿的衣服,于是拒绝了她,没想到她转身就走,衣服也不买了,也不搭理妈妈了。女同学的妈妈说:“我家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反抗过我,这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我平时管束她太严格了”。
听完女同学家长的话之后,我立即对她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平时这位女同学也是沉默寡言的性格,习惯性的听从别人的意见,经常拿不出自己的意见。由此可见,家长对学生的管束在某一方面的确起到了作用力。但是6至12岁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只要家长转变强硬的工作作风,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则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我当时指导了那位母亲:“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性方法,首先要和孩子平等的去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去质问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并且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不要专制而是要民主的去对待孩子”。
(二)以家校合作促进家庭教育
要想促进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的指导和教师的沟通。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毕竟一些家长存在经验不足等问题,所以更需要教师和学校介入到其中。而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绝大部分家长是能够意识到的。在某学校的问卷调查中,在关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之中,88.03%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这体现了家长观念的与时俱进以及对家校合作的重视。同时,在家校合作是否利于学生的成长这一选项中,更是有97.18%的家长给予了肯定答案,说明家长认为家校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由此可见,家校合作也引起了家长们的重视,但是就目前家校合作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家校合作方式有待创新和改进。一方面是家校合作中存在信任危机,应该加强老师和家长的信任度;另一方面是家校合作的方式太过陈旧,需要及时地进行创新,激发家长参与的兴趣。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带动家庭教育的发展,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策略。
(三)抓住关键期适时教育
關鸿羽教授在《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这样说到:“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它可以浇铸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一块铁砣子,再改变就困难了。”这句话说明了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是这种可塑性是停留在某一个年龄阶段的,如果过了这个阶段,家长或者教师并没有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那么孩子也会随着身边环境成长为符合环境形态的性格和行为模式。所以说,家庭教育也要注重成长的关键期,家长需要利用关键期来帮助孩子完成性格的塑造。在关键期教育的过程中,若想顺利完成家庭教育,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需要结合家庭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家长合适的指导。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分支,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力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它会促进儿童的成长,另一方面则会带动教育的充分发展。对于家长来说,要想搞好家庭教育,首先就要建立起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这一氛围中能够感受到爱与幸福,并且愿意积极主动地和家长进行沟通;除此之外,家长在采用教育方式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斟酌,结合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家长还需要和教师、学校进行沟通,多措并举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教师也应该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家长正确科学的指导策略,帮助孩子成长。
参考文献:
[1]沈贵鹏. 心理教育活动论[D]. 华东师范大学,2003.
[2]李璐. 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教育模式及特点探析[J]. 社科纵横,2009(11).
[3]张洪华. 和而不同 和合而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合作的生态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0).
[4]孙成英. 大众传媒在当今社会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11).
[5]周永垒. 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