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浓、实际运用能力极差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问题,教师也该反思一下自身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好好借助英语新教材真实鲜活的语料,钻研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真实生活或模拟生活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努力实现以生活化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 中职英语;新教材;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2
长期以来,缺乏语言运用的真实环境使得原本就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加之传统枯燥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英语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我国当代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实自然的英语更能唤醒学生英语学习的欲望,英語生活化教学给沉闷的英语课堂注入了活力,也是现代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出路。
现行江苏省中职英语新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是: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架构体系,以学生在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内容”为载体,按照“循环拓展”的原则组织内容,并创设鲜活的教学情景,落实“做中学”的人本教育思想。新教材给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活力舞台,作为台下指挥者的教师应努力掌握好手中的指挥棒,透彻钻研教材教法,让学生英语学习更有效、更精彩。
一、英语生活化在教学内容中体现
课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无一例外均来自生活。因此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联系实际,与时俱进,设计出新鲜活泼的英语课,指导学生理解课本知识。
1.学习书本知识,还原实际生活
新版中职英语教材的内容都来自生活,其中基础模块中的饮食、运动、网络,时尚、安全等问题,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外,职业模块中餐馆服务、安排预约、投诉处理、团队合作等话题也是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话题。在这些内容的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开动脑筋,巧妙地把书本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当中,以便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职业模块中“培训服务员给顾客点餐”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收集了大量的包括图片和视频在内的背景资料,并带领学生一起模拟情境,进行听说训练,学生对西方国家点餐中的细节,如牛肉的生熟度、客人的座位顺序等得到了深刻的感性认知,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2.联系实际生活,巩固英语技能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对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生活话题展开讨论,这非常有助于改进提高学生的听说等语言技能,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可以让学生课前做准备,在每天英语课的头几分钟或后几分钟做简短的Dailyreport,内容可以是当天的天气、身边的小事、主要新闻、最新时尚潮流等他们感兴趣的任何话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口语,又培养了他们关注身边事、天下事的好习惯,如有可能,每周评出一名“reportstar”,以此来刺激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英语和生活的融合。
3.挖掘生活资源,乐教活学英语
尽管新教材内容已经相当丰富,但任何一门学科仅靠书本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的充分理解、记忆和运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英语的鲜活不仅展现在课本上,它更“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物品英文说明书和公共场所标示语,各种英文报纸、外国电影、英语歌曲等也涌进了我们的生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收集这些有用的英语资源,并把它们适时带进我们的课堂,为英语教学服务。例如,职业模块(第四册)第一单元阅读课文讲述了美国女孩LizMurray的励志故事,我在教授这一课前,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了同名电影及LizMurray本人的现场演讲视频短片,课堂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视频资料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文中人物的真实经历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战胜困难的斗志,课堂的情感目标得以完美实现。
二、英语生活化从教学方法上入手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围绕着考试这一目的,教师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没有对生活的感悟,学用分离,从而产生极强的厌学情绪。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使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学手段生活化,那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使他们更加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1.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
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在教学中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对所要教的单词、短语或句子及其概念建立最直接的联系,也有利于练习学生“用英语思维”,避免不必要的翻译。同时,中职学生的注意力较易分散,自制力较差,使用直观教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爱好、吸引其注意力,也使他们把生动的直观形象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授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时,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水被烧开的过程。当水沸腾时,教师呈现短语boilingwater;待水停止沸腾后,再呈现短语boiledwater。在这种生动有趣的生活氛围中,学生便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这两种分词的区别和用法。
2.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这种教法单一,它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直至厌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英语课堂的沉寂,学生又置身于活生生的世界中。
如:在教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单元天气的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关于天气影响人心情的Flash动画,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用英语给其中的动画人物配音,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用英语思维和说话的能力。再如:在学习职业模块中的一些写作项目,如E-mail、投诉信、通知、日志、求职信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此类真实的英语应用文,加强感性认知;也可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通过E-mail或QQ等学生喜欢的网络交流载体传给老师,以便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加强阅读写作指导。 3.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常把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如: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台用英语进行“freetalk”、教唱英文歌曲、故事接龙游戏及猜谜比赛,或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短剧或会话,让学生上台进行角色表演。一般说来,中职生虽然成绩不理想,但好胜心强,他们会积极预备,认真参与。例如,在基础模块下册教学间接引语这一语法时,我组织学生在pairwork活动环节进行了一次传话游戏,即让一名学生说出父母昨天对他(她)说过的一句话,再让他(她)的搭档来转述这句话,这种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的方式既使学生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三、英语生活化在课后的延续
学校和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和丰富的课外资源学习更真实的英语。
1. 動手动口学英语。根据中职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这一特点,可让他们动手给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上英文名称标签,在家里生活久了,这类词汇的词汇量久得以扩大了。教师还可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标语,如:WTO,CCTV,VCD,kg,E-mail,“You are Welcome”等等,学生还可以定期读背一些英文名人名言,提高文学修养。
2.用耳用眼学英语。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定期收听英语广播、阅读英文报刊小说或观看英文动画片、原版电影,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所听所见或所感。如果能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可以在了解更多时事的基础上,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自身的综合素质。
3. 利用节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每逢圣诞节、母亲节、愚人节、感恩节等,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布置教室,制作礼物,举行庆祝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
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在做中学、在学中用”这一宗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置教学活动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语言交际愿望,从而在交际中进一步内化了语言规则;此外,在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生的自信、意志力、道德修养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总之,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真实,学生就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2008-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刘汉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模式》载《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9月第20卷第五期
【关键词】 中职英语;新教材;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2
长期以来,缺乏语言运用的真实环境使得原本就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加之传统枯燥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的使用,英语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我国当代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实自然的英语更能唤醒学生英语学习的欲望,英語生活化教学给沉闷的英语课堂注入了活力,也是现代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出路。
现行江苏省中职英语新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是: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架构体系,以学生在校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内容”为载体,按照“循环拓展”的原则组织内容,并创设鲜活的教学情景,落实“做中学”的人本教育思想。新教材给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提供了一个活力舞台,作为台下指挥者的教师应努力掌握好手中的指挥棒,透彻钻研教材教法,让学生英语学习更有效、更精彩。
一、英语生活化在教学内容中体现
课本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知识,然而这些知识无一例外均来自生活。因此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联系实际,与时俱进,设计出新鲜活泼的英语课,指导学生理解课本知识。
1.学习书本知识,还原实际生活
新版中职英语教材的内容都来自生活,其中基础模块中的饮食、运动、网络,时尚、安全等问题,无一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此外,职业模块中餐馆服务、安排预约、投诉处理、团队合作等话题也是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话题。在这些内容的教学设计上,教师应开动脑筋,巧妙地把书本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当中,以便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职业模块中“培训服务员给顾客点餐”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我收集了大量的包括图片和视频在内的背景资料,并带领学生一起模拟情境,进行听说训练,学生对西方国家点餐中的细节,如牛肉的生熟度、客人的座位顺序等得到了深刻的感性认知,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2.联系实际生活,巩固英语技能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教师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引导对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生活话题展开讨论,这非常有助于改进提高学生的听说等语言技能,从而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可以让学生课前做准备,在每天英语课的头几分钟或后几分钟做简短的Dailyreport,内容可以是当天的天气、身边的小事、主要新闻、最新时尚潮流等他们感兴趣的任何话题,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口语,又培养了他们关注身边事、天下事的好习惯,如有可能,每周评出一名“reportstar”,以此来刺激学生使用英语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英语和生活的融合。
3.挖掘生活资源,乐教活学英语
尽管新教材内容已经相当丰富,但任何一门学科仅靠书本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的充分理解、记忆和运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英语的鲜活不仅展现在课本上,它更“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物品英文说明书和公共场所标示语,各种英文报纸、外国电影、英语歌曲等也涌进了我们的生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收集这些有用的英语资源,并把它们适时带进我们的课堂,为英语教学服务。例如,职业模块(第四册)第一单元阅读课文讲述了美国女孩LizMurray的励志故事,我在教授这一课前,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了同名电影及LizMurray本人的现场演讲视频短片,课堂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视频资料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文中人物的真实经历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战胜困难的斗志,课堂的情感目标得以完美实现。
二、英语生活化从教学方法上入手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为围绕着考试这一目的,教师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学生没有对生活的感悟,学用分离,从而产生极强的厌学情绪。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使教学环境生活化,教学手段生活化,那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使他们更加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1.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
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在教学中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对所要教的单词、短语或句子及其概念建立最直接的联系,也有利于练习学生“用英语思维”,避免不必要的翻译。同时,中职学生的注意力较易分散,自制力较差,使用直观教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爱好、吸引其注意力,也使他们把生动的直观形象与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授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时,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水被烧开的过程。当水沸腾时,教师呈现短语boilingwater;待水停止沸腾后,再呈现短语boiledwater。在这种生动有趣的生活氛围中,学生便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这两种分词的区别和用法。
2.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这种教法单一,它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直至厌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英语课堂的沉寂,学生又置身于活生生的世界中。
如:在教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七单元天气的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关于天气影响人心情的Flash动画,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用英语给其中的动画人物配音,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提高了他们用英语思维和说话的能力。再如:在学习职业模块中的一些写作项目,如E-mail、投诉信、通知、日志、求职信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互联网上搜索此类真实的英语应用文,加强感性认知;也可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通过E-mail或QQ等学生喜欢的网络交流载体传给老师,以便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加强阅读写作指导。 3.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常把一些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如: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台用英语进行“freetalk”、教唱英文歌曲、故事接龙游戏及猜谜比赛,或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短剧或会话,让学生上台进行角色表演。一般说来,中职生虽然成绩不理想,但好胜心强,他们会积极预备,认真参与。例如,在基础模块下册教学间接引语这一语法时,我组织学生在pairwork活动环节进行了一次传话游戏,即让一名学生说出父母昨天对他(她)说过的一句话,再让他(她)的搭档来转述这句话,这种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的方式既使学生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三、英语生活化在课后的延续
学校和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和丰富的课外资源学习更真实的英语。
1. 動手动口学英语。根据中职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这一特点,可让他们动手给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贴上英文名称标签,在家里生活久了,这类词汇的词汇量久得以扩大了。教师还可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标语,如:WTO,CCTV,VCD,kg,E-mail,“You are Welcome”等等,学生还可以定期读背一些英文名人名言,提高文学修养。
2.用耳用眼学英语。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定期收听英语广播、阅读英文报刊小说或观看英文动画片、原版电影,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所听所见或所感。如果能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可以在了解更多时事的基础上,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自身的综合素质。
3. 利用节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每逢圣诞节、母亲节、愚人节、感恩节等,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布置教室,制作礼物,举行庆祝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
中职英语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在做中学、在学中用”这一宗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置教学活动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语言交际愿望,从而在交际中进一步内化了语言规则;此外,在学会用英语做事的同时,学生的自信、意志力、道德修养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总之,让英语教学回归生活,回归真实,学生就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2008-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刘汉杰:《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模式》载《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9月第20卷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