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改革 提高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long1234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性人才”。在现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达成高质量就业。目前许多行业化、专业化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出现了相对不足。如机关、企事业中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信息处理的多媒体设计制作、广告行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设计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办公自动化中的设备应用和公文处理等,都缺乏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要达到上述各行业中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学生还要经过一定的学习和实践。因此,我们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及计算机素质教育的改革等方面的努力,提高了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整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整合教学内容,牢固掌握基本理论与概念
  
   基本概念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也有大量的基本概念,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整合,把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成一个个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模块、计算机网络知识模块、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及优化模块、计算机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模块、计算机知识产权与信息安全等。采取讲解、提问、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教师系统、全面地讲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经过分析思考后,再做出解答,并要求从中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在讲完一个章节内容后,将所有的概念系统整理,加以分析对比,批出难点和重点,抓住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巩固所学概念。
  
  2 改革授课方法,做到“教学做合一”
  
   现在较多计算机课程基本上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 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加鼠标方式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 讲解(即边讲边练)的新的授课方式进行讲授。如讲解键盘,教师就拿实物到课堂上,分析它的结构,指出每个键的功能,介绍它的操作方法;讲解硬件,教师就打开主机箱,让学员们观察,充分感觉计算机各个部分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加大改革力度,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制作了课件进行直观教学。现时实现了教师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展示操作效果,学生即可学会操作,做到“教学做”合一,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根据高职学和的培养目标,对高职学生计算机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必须、够用”为主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社会实践,减少理论过程,增开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增强应用技能培养,知识面不要求太广,但要有专业特色。如计算机工具软件应用、微机的安装与调试等课程的开设均具有较强的特色,强调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目前,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总课时的50%,配以较多的应用软件,增加应用与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序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4 积极探索,全面推进计算机素质教育
  
  计算机与其他课程不同, 有自己的特殊性。计算机应用既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项实用技能,在应用过程,需要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归纳为计算机应用的综合素质。
  4.1 运用归纳和比较,培养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第一步,掌握得是否扎实,会影响以后对其他内容的学习。所以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课后更要精心备课,讲课时要精练,并且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加强各部门知识的联系,加深理解。
  4.2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上机实践的热情计算机发展速度极快。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 新内容层出不穷。面对这种全新的科技成果及其所包含的学科, 必须有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计算机的重要因素。而上机练习又是学好计算机的关键。以案例法和讨论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法,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学习或上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启发学生去上机实践得出正确答案。同时合理分组,把握男女生比例,各组均安排部分活跃学生,保证讨论气氛热烈。这些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加实践机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3 提出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计算机学习非常重要, 原因是计算机发展快, 掌握了自学方法, 具备了自学能力, 才能应付计算机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有人认为自学很难, 也许别的学科自学很难, 但计算机却相对容易一些。因为计算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教育的延续。对于某些内容,教师不必全部讲解,可以讲出基本原理、内容,提出几个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如何介绍完C语言的一维数组后,可以提这样几个问题:二维数组的“维”是什么含义?二维数组和一维数组有什么关系?三维数组和二维数组有什么关系?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就更会容易掌握二维数组和多维数组。
  提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把计算机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计算机作为智力工具, 作为人脑的延伸物, 让其帮助我们思维、论证、决策,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高就业的竞争能力,则需要不断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
其他文献
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挖掘极为重要,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应有效地、科学地管理和使用高职人才,这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初中阶段要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大,这种情况直接影响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情况及优秀学生的培养。那么,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    依赖教师,被动学习由于初中阶段数学内容较少,内容也相对简单,学生在课上只是听,课下重复训练。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
数学探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目的是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笔者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情境的设计。    1 为学习新的课题而设计的铺垫型情境    以
以浙江省为例。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分析出发,分析了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状况。通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定位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院校办学定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如何尽可能地缩短学校教育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探索出一种新的
人文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的人格和精神,它与“两课”教学的内在是一致的,而“两课”起核心、灵魂作用。通过分析加强“两课”教师人文素质的必要性,阐述了人文教育与“两课
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开发学籍档案信息资源,实现超前服务,为学校专业设置调整服务,在职业预警方面为学生服务。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学生毕业以后就业、提拔干部、晋级、考评、转正和晋升工资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学籍档案工作
近年来,造假账、造假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并出现类似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不诚信行为。社会各界对会计失信的谴责此起彼伏,这不但影响了国家税收,更导致国家经济决策与实际的经济状况偏离,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相对来讲,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体系重专业技能而轻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会计专业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会计教学开展诚信教育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