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的芬芳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322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已经实施,新理念也层出不穷。“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已得到大家普遍认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重新找回。语文教学中,条分缕析的讲解已越来越让人觉得面目可憎,并渐渐淡出语文课堂。被称为“语文第一教学法”的朗读正悄然回归,日益彰显出它突出的地位和作用。
  朗读是以理解文字作品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的阅读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学习的开端,也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更是语文学习的最佳境界。语文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要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一、自主感知,以读入文
  语文教材中编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不同作家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美质。如何引领学生走进作品优美深邃的意境中呢?“教学千法读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朗读。
  但是朗读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切不可把课堂当作自己表演的舞台,而抢了学生主角的戏。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范读作为语文学习的开始,总是习惯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去感染学生,然后学生再去模仿,结果学生模仿的本领越来越高,思维的空间却越来越窄。因此,语文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自主朗读的习惯,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朗读,在自主朗读中感悟,以读入文。
  “以读入文”就是让学生在课前反复地朗读课文,读通读畅,达到熟练的程度。“以读入文”就是以朗读作为敲门砖,去打开作者思想的大门,以朗读作为引路人,去贴近作者的情感世界。
  要想读得顺畅,学生须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解释词意,为朗读扫除“拦路虎”。这样,既能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又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石二鸟,事半功倍。要想读出感情,学生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训练了语感,又预设了课堂教学的精彩,一举两得,引人入胜。
  自主朗读主要安排在课外时间完成,教师除了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外,还应根据所学的内容适时地创设一定的朗读情境。
  二、合作交流,以读品文
  有了课前自主朗读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积淀,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以朗读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让自主朗读中“预设”的精彩在课堂得以“生成”,并通过朗读将语文学习推向高潮。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选取适当的朗读方式。课堂上,可让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开展朗读竞赛,在竞赛中交流朗读的感悟,取长补短;也可开展评读活动,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在合作中提升朗读的技巧,扬长避短。可以齐声朗读,也可自由散读。可以指定个人朗读,也可小组轮流互读……情感丰富的散文,可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让学生和着优美的旋律,大声朗读,从中获得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景色怡人的美文,可配合色彩绚丽的图画,让学生饱览旖旎的风光,用心朗读,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愫。人物栩栩如生的,可采取分角色朗读,在角色中感知人物形象,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语文能力;场景丰富多样的,可选择表演性朗读,在表演中领悟场景特点,学会描写场景的技巧,提升语文素养。
  三、探究拓展,读中写文
  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朗读是基础,是吸收;写作是运用,是表达,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作探究性学习,在朗读的基础上,设计与课文内容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在写作中提高朗读水准,在朗读中训练写作能力,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目的。
  创造性的写作活动应该因内容差异,文体不同而灵活多变。《春》的朗读意在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安排描绘一种景色的仿写训练,在仿写中揣摩写景的技巧,借景抒情;《狼》的朗读旨在领悟人的聪明智慧,在熟读成诵的前提下,可进行记叙一件事情的仿写训练,在仿写中掌握记事的方法,以事喻理。《我的叔叔于勒》是小说,分角色朗读后可进行想像性改写——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与百万富翁于勒邂逅,其语言、动作、心理等又将如何?《天上的街市》是诗歌,背诵性朗读后,可进行想像性扩写——天上的街市上陈列着怎样的奇珍异宝?街市中的人们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
  学习《满井游记》时,我把课堂教学分成三个“读与写”的板块:朗读课文,落实字词,写翻译文;朗读课文,理解文句,写描述文;朗读课文,析读文意,写赏析文。运用这种“写读”的方式,教师没有对课文进行一字一句的串讲,但学生能够在“朗读与写”的活动中完成对课文的习得。课堂上,我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呈现给大家,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踊跃上台。有读翻译文的,有读描述文的,有读赏析文的。其中赏析文写作最为成功,字里行间春光涌动,遣词造句暖意融融,充分表达了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这些创造性的写作活动既是朗读的自然延伸,更是朗读的拓展深入。课堂上,学生被“写”这种动力驱使着、牵引着,有目的地进入课文,有方向地钻研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与写的完美结合,使语文教学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课堂上的朗读,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改革进程和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者单位:安徽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重视,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对于文学知识点,学生还是进行机械性地记忆;对于名家作品及名文、名篇,学生还是进行简单地背诵。造成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文学知识点,熟练背诵了大量的名家作品及名文、名篇,但由于没有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仍然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更不用说进行创新思维,自然也就不能体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颅内出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开颅手术比较,手术时间短,使用的器械小、创伤小,伤口愈合快,对脑深部血肿、丘脑尤其适合,尤其适用于高龄和体弱患者,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存率。自2004年——2011年我院共开展微创血肿清除术108例,其中治愈86例,死亡15例,治愈率达80%,其预后与病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术后护理有紧密的关系,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全面周到的常规护理、术后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管理状况的剖析,简析了高校后勤管理的低效率的状况以及原因,如管理机制不完善,上传下达的时间较长,管理措施实施的不到位,并针对这些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情节是叙事类文学的骨架,编织情节的常见技巧有设悬、冲突、摇摆、对比、巧合、误会、突转、抑扬、伏笔和照应等,这些技巧在《一千零一夜》中都有丰富娴熟的运用,但《一千零一夜》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开创性地运用了一些特殊技巧,如嵌套、通灵、神异、荒诞、变形、魔幻等。下面试结合作品做些阐释。  1.嵌套  俗称故事中套故事,或大故事套小故事。《一千零一夜》整部书都采用此种结构方式,亦即以宰相女儿山鲁佐德向暴君山鲁
石油的特殊地位,国际化竞争的加速,石油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找到合适的经营策略。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自身的优势,良好的信誉与品牌、融资能力强、技术力量充裕等等,同时
石油资源非常重要,石油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际民生。我国目前国内石油资源的供需矛盾,促使石油经济转换发展方式,以国际市场为导向,构建整体发展的产业链条。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