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班”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订单班”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它不仅有利于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 而且使学校培养的目的明确, 有利于学生就业。然而,从实践过程来看,该模式却面临着深层的矛盾和问题。面对矛盾和问题需建立该模式顺利运行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订单班”培养模式;矛盾与问题;对策机制
  “订单班”培养模式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订单班”培养出来的学生可零距离上岗,这种培养模式可弥补学校所教知识与企业需求的不相符,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该模式本身设计思路来看,它加强了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共赢”,是一种产学结合的“高层次形式”。
  一、从实践过程来看,该模式面临着较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一) 社会倡导的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矛盾
  在现阶段, 可以把我国职业教育的目的理解为通过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使社会成员获得某种职业能力和职业的发展潜能, 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这是一种素质教育观点, 就业不是职业教育的唯一目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开发人的潜质,培养人的身心素质, 养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要贯穿职业教育始终。
  “订单班”培养是以企业需求为目标, 以目标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设定人才规格, 以目标岗位的知识结构设置课程, 以企业规格来培养学生。但如果一切以企业岗位人才标准为依据, 会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和极大丰富, 谋生已不再是多数国人自身发展的根本问题, 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职业结构的不断丰富和变化、职业变动频率的加快, 打破了传统的学校、职业对人类个体的封闭和限制, 人们要求在更广阔的空间内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因此, 职业教育仅仅把办学目标局限在传授学生谋求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 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后发展的需求, 也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只有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职业精神等更高的层面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 才能使他们形成适应日后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发展的职业能力和生存能力。因此, 现代职业教育不仅应培养个体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还应培养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健康的个性。
  (二) 学生短期就业利益与长远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矛盾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目标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迅速适应目标岗位需求, 解决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就业难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容易忽略学生终身职业生涯的基础准备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是在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中进行职业生涯观念和职业生涯准备教育。其要义, 根据日本学者的论述可归纳为: 职业生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观、职业观的教育, 是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 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了解自己, 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具体来说, 这一矛盾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订单”的单一性与学生职业兴趣多样性的矛盾。根据职业生涯的分阶段理论, 我国的高职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和职业准备期, 采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相当于提前给高职学生指定了今后的就业方向, 代替学生提前做了职业生涯决策。但是,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 影响择业的三大因素分别是个人天赋、兴趣因素和专业。个人天赋是首要考虑因素, 其次是兴趣因素, 最后一个因素才是个人的专业。学生的职业兴趣是多种多样的,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来高职院校读书都是为了找工作,比如在我们物流管理专业就读的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工作压力, 专业已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 相当多的学生并不在乎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 更在乎有益于成长的知识基础和综合素质。而有些学校过分追求就业率, 采取狭隘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忽视了学生的个人天赋和兴趣, 以专业甚至企业某一岗位需求来设定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和创造力, 缩小了学生的就业范围, 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为了眼前的就业, 高职院校让学生失去了更多提升个人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机会。
  二是岗位技能的浅窄性与职业技能的宽深性的矛盾。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中, 有些高职院校采取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短视现象, 即工作中用到的就学, 用不到的就不学, 降低专业技能的宽度和深度, 仅传授学生适应工作所必需的几项基本技能,导致学生缺乏在专业上进一步提高的知识宽度与深度, 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为了迁就专业, 迁就“订单”岗位, 有时会失去更多的机会成本, 毕竟在实际工作中,职业类别比起学校里的专业丰富多了,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反倒会漏失不少机会。
  (三) 职业院校的教学现状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签订“人才订单”的供需双方之间存在着多重关系, 处理好高职院校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有赖于以下几个矛盾的解决:
  一是学校培养的数量要求与企业需求的个性化之间的矛盾。首先, 高职院校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规模效益, 对企业培养“订单”的数量有一定的批量要求。如果批量过小, 则不利于学院教学效益的实现。但现实的情况是, 虽然我国技术人才奇缺, 但对技术人才有批量需求的企业很少, 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发达的民营经济需要大批高级技工, 但单个企业的需求还是很小的, 小批量人才需求的企业由于缺乏沟通, 很难整合成大批量“订单”。其次, 相对于单个企业来说,每个企业对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有很大差异, 这些差异不利于高职院校的相对集中的教学。   二是高职院校培养时间与企业需求的即时性之间的矛盾。企业对“订单”人才的需求是即时的, 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却需要一定的周期。在我国, 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 平均寿命是2.9 年, 而高职专业以3 年制居多, 对于企业来说两三年的时间产生的变化足以影响到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 有的企业甚至因经营不善倒闭或转型。
  高职院校的培养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生源质量下降、师资不足和资金短缺等问题, 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 而企业对高技术人才的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
  二、“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探索合理解决的办法与措施,建立该模式顺利运行的有效机制。
  (一)建立对订单人才培养合作企业的调研论证机制,克服确立订单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市场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处处存在,学校在确立”订单班”培养项目时起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信息需求:一是学校对社会上具有合作愿望企业的整体市场情况需要了解;二是学校对具有合作愿望的企业本身情况需要了解。对这两个方面情况的调查论证不充分是导致”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一系列问题的最初根源。因此,学校首先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建立具有合作愿望的企业信息库,尽量收集更多的企业合作信息,在对比分析中确立初步合作伙伴。同时,对于初步确定了的合作企业需要做详细深入的调查了解与可行性论证。这些调研论证工作应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是企业的发展潜力,其衡量标准应以其是否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为主,围绕地方经济主导产业设立的企业往往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二是企业的经营能力和风险,其衡量标准主要是企业家才能,包括市场开拓能力、资金运作的决策能力和风险化解能力等;三是企业合作的主要动机和出发点,应选择真正具有人才培养需求愿望而不是急功近利、只求获取廉价劳动力的企业。
  (二)建立培养对象的选拔和淘汰机制,实现动态管理
  在”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中,培养对象的确定,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充分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这既是为满足合作企业的要求,也是为尊重学生及其家长的利益,从而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共赢”。单一从学校出发以整个专业或班级“全盘端”的做法,必然导致实施过程中的矛盾重重。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淘汰不具有适应性的学生,从而建立对学校、学生的逆向激励机制。根据调查,培养“订单”一经确立,往往存在个别学校、学生放松要求的现象,逆向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但同时也要求企业在整个过程中及时参与和动态监管,实现校企合作的紧密结合。
  (三)建立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实现培养内容的社会适应性和合作企业岗位针对性的充分兼顾与融合
  在“订单”关系下,学校往往为迎合企业,满足企业对培养方案的一切要求,容易形成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太强而知能面过窄,导致各种情况下的转岗困难,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培养方案的外部论证机制,针对该问题进行协调和处理。其主要内容是:培养方案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然后,聘请除合作企业和学校以外的行业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方案进行论证,重点分析方案在满足合作企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对更广范围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要求,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由学校、合作企业在考虑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
  (四)建立“订单班”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一种零敲碎打的初级阶段,由于每一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都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因此,不可能寻找一劳永逸的合作企业,只有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使这一模式永葆活力。学校应针对不同企业的合作要求,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既可以在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开展长期、中期和短期等多层次的“订单班”培养,也可以开展针对岗位要求、关键能力和企业文化等多形式的“订单班”培养,还可以开展针对企业员工再培训的“订单班”培养。
  参考文献:
  [1]米晓晶,吕伟,高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浅析[J].价值工程,2012年03期.
  [2]汤定国,吴国伟,孙梅.“订单培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技术探讨(民企)[J].江苏教育,2011年12期.
  [3]王斌.“订单式”人才培养理念的实践和探索[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章言,张韦韦. 校企合作,金融危机下的考验[J].教育与职业,2009年04期.
  [5]程忠国,符裕,施伟.实施订单培养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J].职业,2011年09期.
  [6]尚宇梅.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讨[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许晋仙. 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作者简介:
  崔国成(1962-),男,汉族,吉林白城人,教授,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与旅游分院物流管理专业,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物流管理教学与科研。
其他文献
贵钢1080m3高炉采用无料钟炉顶、铜冷却壁、陶瓷杯等先进技术,2012年3月8日发生了一起顽固性悬料事故.经过使用较好的焦炭、萤石洗炉、控制压差等措施,炉况没有出现反复,没有
随着暑天的到来,高温湿热给一些原本坚持锻炼的慢性病患者带来了困扰,“是否要继续锻炼,该如何锻炼?”专家指出,对于慢性病患者,气候条件差的时候也最好不要停止运动,而应该
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版画家,我院版画系教授、系主任路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9年1月18日逝世,终年55岁。学院于1989年1月26日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殡仪馆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
临汾古称平阳,在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提起卫克俭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他带领局一班人奋发进取,截止去年4月底,安全生产连续545天,创该局历史上第一个全年无事故新记录。
阿钢2号高炉七次长期停炉休风,复风后均能在30小时左右风口全开,炉温在休风料过后两次铁降至正常操作水平,炉况均未出现波动,实现了炉况的快速恢复,对千立级高炉长期休复风快
本钢北营11号高炉有效容积为530m3,自2012年5月投产以来,通过采取精料、提高风温、提高喷煤量及稳定操作等降低了燃料比,降低了SiO2入炉量.同时采取提高炉渣碱度及MgO含量,降
从事生化教学20多年的山东省东明县进修学校教师徐克明,1992年利用茄子茎杆做砧木嫁接番茄成功。1993年4月初,徐克明在自家小院里用茄子茎杆嫁接了三棵番茄用于实验,6个月来表现
2014年3月15日炉况出现管道性滑料后失常,此次高炉炉况失常的恢复,是大修开炉投产后最大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值得对此次炉况恢复的认真分析总结.对布料装置的使用时间,磨损程度,
会议
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知道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反之,如果三角形中较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下面结合
期刊
山钢集团莱钢分公司炼铁厂5号高炉通过优化休、复风操作过程,实施了长期休风后快速复风的操作实践,解决了以往高炉复风时间长,复风初期炉缸热量不足,生铁质量降低等问题,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