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新课标提出以后,实现教学生活化成为了时代对中学生物教师的要求。文章主要从教学生活化资料的五种可能获取方式、教学生活化在中学生物课堂的实现方式两方面探讨中学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生活化,希望能够对中学生物教师实现教学生活化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中学生物 教学生活化实现方式
一. 中学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教学生活化”是从教学的生活意义角度探讨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这一层面上出发,联系生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重在沟通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充实学生的经验。
二. 教学生活化资料的获取方式
自生物新课标发布以来,教学的生活化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但生活化资料的来源为何却甚少有人提及。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思考、参考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生活化的资料来源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讲座学习
时下,中学教师有机会接触各种培训或讲座学习,不少生物教学方面的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会就热点问题、中学教学的实际问题发表看法、对教学献计献策,参与其中,能够加深生物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并且在与专家的思想交流中,获得不少行之有效的实现教学生活化的资料或建议。
(二) 网络、电视等媒体
有统计显示,网络已成为教师获取信息、查找资料和协作交流的重要工具。老师们在平时浏览各网站,观看视频,留意新闻,甚至下载音频时,都可以注意收集生活化的教学资料;但网络上垃圾信息也较多,需要教师细心筛选,针对这个特点,专门的生物教学网站的信息更规范一些。
电视节目的安排也比较适合生活化资料的获取,探索、纪录类栏目,各电视台播放的新闻,甚至是与生物相关的广告,这些都能给教师们提供大量的生活化资料,在教学时拿出来运用能与学生获得共鸣。
(三)书籍、期刊等文献
除了课本和教参教辅以外,其他有助于教师将课本上的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书籍也是生活化资料的来源,如袁越的《生命八卦》等。
期刊相对于书籍来说,时效性更新,教师们能从中获得时下比较热点的一些生活化资料。生物学科期刊及某些科普类期刊中有些文章与生活息息相关,图文并茂的形式也适合用于中学生物教学。如果教师可以应用这方面的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生活化,也能为课堂增色不少。
(四)日常生活中的发现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日常生活经验也可以作为教学生活化的资料。这是教师最有感触的,应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如制作酸菜的过程与“无氧呼吸”联系起来等。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其作为生活化资料的重要来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 教师们的相互交流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同样,教师们将生活化资料彼此交流、互相分享,就能有更多可用的生活化资料。这里笔者所说的相互交流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相互沟通分享,还包括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的过程。在互听课或听评优质课时,教师能够从上课教师所用的材料中得到一些适合自己课堂的生活化资料,这也是一种交流。
生活化资料的来源不止这些,本文列出以上这些中学教师们比较常用的方式,希望能够对教学生活化的实现有些许帮助。
三.教学生活化的课堂实现方式
(一) 分析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创意结合
教师仔细地分析教材内容,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运用积累的教学生活化细聊,巧妙地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 再引导学生分析,不断沟通生活现象与生物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学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为此,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生活化的情景资源,并将科学化的生物学知识融合于生活化的情景中。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创设对学生有实际意义的生活化情境,展现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生物规律、生物问题,观看生活中的视频影像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关注度。在课堂的其他各阶段都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形式实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生物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意味着师生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情景中展开学习活动,加强师生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互动,体验与探究。[11]为了实现生物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广大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从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和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选用图片、漫画、音频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欣赏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现象,还可以组织运用生物知识竞赛,排演小情景剧等多种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不能下定论的认为哪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一定优于另一种教学方式,关键要与学生的学情相符合,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物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生物规律和原理,教师在课堂中要加强这些普适规律、原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还要注重科学、技术、社会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生物课程中,体验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特别是把课本上的生物实验转化为真实生活情景下的生物实验,启发学生引用生物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另外,教师在联系生活时,也要善于“留白”。把课堂部分内容、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实现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小结
新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这要求教师们能够实现教学的生活化。以上笔者提出了教学生活化资料的几种可能来源途径,希望能给教师们帮助;同时,生物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这才是生物教学“活”起来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程东华.生物学教学回归生活初探[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21(3):32-33.
[2] 樊庆德.浅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1):70.
[3] 袁应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索[J]. 科教文汇, 2013(24):161.
【关键词】中学生物 教学生活化实现方式
一. 中学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含义
“教学生活化”是从教学的生活意义角度探讨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这一层面上出发,联系生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重在沟通现实生活与理想生活,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充实学生的经验。
二. 教学生活化资料的获取方式
自生物新课标发布以来,教学的生活化成为教师们的共识,但生活化资料的来源为何却甚少有人提及。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思考、参考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生活化的资料来源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讲座学习
时下,中学教师有机会接触各种培训或讲座学习,不少生物教学方面的专家、一线优秀教师会就热点问题、中学教学的实际问题发表看法、对教学献计献策,参与其中,能够加深生物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并且在与专家的思想交流中,获得不少行之有效的实现教学生活化的资料或建议。
(二) 网络、电视等媒体
有统计显示,网络已成为教师获取信息、查找资料和协作交流的重要工具。老师们在平时浏览各网站,观看视频,留意新闻,甚至下载音频时,都可以注意收集生活化的教学资料;但网络上垃圾信息也较多,需要教师细心筛选,针对这个特点,专门的生物教学网站的信息更规范一些。
电视节目的安排也比较适合生活化资料的获取,探索、纪录类栏目,各电视台播放的新闻,甚至是与生物相关的广告,这些都能给教师们提供大量的生活化资料,在教学时拿出来运用能与学生获得共鸣。
(三)书籍、期刊等文献
除了课本和教参教辅以外,其他有助于教师将课本上的生物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书籍也是生活化资料的来源,如袁越的《生命八卦》等。
期刊相对于书籍来说,时效性更新,教师们能从中获得时下比较热点的一些生活化资料。生物学科期刊及某些科普类期刊中有些文章与生活息息相关,图文并茂的形式也适合用于中学生物教学。如果教师可以应用这方面的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生活化,也能为课堂增色不少。
(四)日常生活中的发现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日常生活经验也可以作为教学生活化的资料。这是教师最有感触的,应用起来也得心应手,如制作酸菜的过程与“无氧呼吸”联系起来等。
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其作为生活化资料的重要来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 教师们的相互交流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同样,教师们将生活化资料彼此交流、互相分享,就能有更多可用的生活化资料。这里笔者所说的相互交流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相互沟通分享,还包括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的过程。在互听课或听评优质课时,教师能够从上课教师所用的材料中得到一些适合自己课堂的生活化资料,这也是一种交流。
生活化资料的来源不止这些,本文列出以上这些中学教师们比较常用的方式,希望能够对教学生活化的实现有些许帮助。
三.教学生活化的课堂实现方式
(一) 分析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创意结合
教师仔细地分析教材内容,寻找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运用积累的教学生活化细聊,巧妙地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自己的直接经验, 再引导学生分析,不断沟通生活现象与生物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学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为此,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生活化的情景资源,并将科学化的生物学知识融合于生活化的情景中。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创设对学生有实际意义的生活化情境,展现生活中的生物现象、生物规律、生物问题,观看生活中的视频影像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关注度。在课堂的其他各阶段都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形式实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生物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意味着师生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生活情景中展开学习活动,加强师生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互动,体验与探究。[11]为了实现生物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广大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从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和能力的实际水平出发,选用图片、漫画、音频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欣赏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现象,还可以组织运用生物知识竞赛,排演小情景剧等多种生活化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不能下定论的认为哪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一定优于另一种教学方式,关键要与学生的学情相符合,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物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生物规律和原理,教师在课堂中要加强这些普适规律、原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还要注重科学、技术、社会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生物课程中,体验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特别是把课本上的生物实验转化为真实生活情景下的生物实验,启发学生引用生物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另外,教师在联系生活时,也要善于“留白”。把课堂部分内容、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实现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小结
新课标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这要求教师们能够实现教学的生活化。以上笔者提出了教学生活化资料的几种可能来源途径,希望能给教师们帮助;同时,生物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这才是生物教学“活”起来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程东华.生物学教学回归生活初探[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21(3):32-33.
[2] 樊庆德.浅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1):70.
[3] 袁应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索[J]. 科教文汇, 2013(24):161.